第1章 引言
列位看官,鼎鼎有名的鸡足山是一座佛教名山,在滇西滨川县境内。有书籍记载,佛祖的大弟子迦叶带着金褴袈裟和佛牙舍利在鸡足山“入定”(就是进入不生不灭的状态),等待百千万年之后的弥勒降生,好把衣钵传给他。鸡足山开山以来,不断有社会名流和贤达人士前往鸡足山听经读书、探奇揽胜,沐浴在经声佛号之中,流连于晨钟暮鼓之内,至今己经历了2500余年。鸡足山上奇峰汇聚,危崖耸峙,壁立千仞,一山一石都有鬼斧神工之妙,一草一木都显现出灵光圣迹,因此,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香火不断。
鸡足山上的金乌寺,屹立于九曲崖前的一片台地,是十八世祖师金华长老运用大神通从风道运来木料砖石所建,是鸡足山上的千年古刹之一。以前金华祖师在鸡足山修行,曾经用佛德教化了八个匪徒,引来八条功德水,并在庙前亲手种植了菩提、桫椤。几百年后,金乌寺前己经古木参天。加上历代僧侣苦心经营,到清朝后期,金乌寺己成为一座前有层林叠翠、后有丹霞辉映的金碧辉煌的庙宇。
清朝光绪年间,金乌寺方丈本实大师从南滇云游回来,带回一个徒弟,取法号叫苇得。苇得虚心学习,又有很好的佛缘和极高的天赋,三年之间,便在本实大师跟前学会了参破谶语、风道行走、打通任督二脉等奇幻法门,又遍尝了鸡足山的百草,聚成医治百病的良药验方,为方圆百姓除病消灾。后来,苇得从藏经洞深处找到一部异门典籍,求教于本实大师座前。本实大师说:“这本书虽然属于异门书籍,但可以为我所用。你本来是佛门中有造化的人,可学而时习之,以光大佛德,教化苍生。”这本书籍叫《望风观气》。
一天,本实、苇得二人正在佛前打坐,小沙弥慧空前来禀报,说舍身崖上有一女子泣哭不止,要寻短见。苇得一听,说道:“人命关天,我得去救她。”说完,首奔舍身崖。
苇得来到舍身崖顶,见另一个小沙弥非空也在崖上。苇得问道:“弟子为啥也在这里?”非空说:“师父救我!”苇得纳闷,问道:“慧空所说女子,难道是你?”非空道:“不是不是,师父请看!”苇得沿非空所指看去,只见一个豆蔻女孩孤零零地站在悬崖之上,看着摇摇欲坠的样子。
苇得奔过去,说道:“小施主何必如此?”女子回头,阻止道:“别过来,过来我就跳下去!”苇得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小施主不可轻易处置!何况你正当青春年华,就是不报父母那养育之恩,也应当留在人间,享受天地人伦之乐!这样轻易一死,叫你的爱人、爱你的人悲伤遗恨,有啥益处?”女子说道:“别说什么我的爱人、爱我的人,你们和尚,讲的是西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谁会念男女之间的情分?”苇得说道:“僧有僧道,俗有俗道。贫僧虽置身青灯古佛旁边,但也晓得些天理人伦的事,我们又不曾害你,为何又扯上贫僧?”女子道:“看你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哪知也是个不懂事的和尚,算了算了,小女子今天没个说理的地方,何不以死谢了天下!”说完,那女子眼睛一闭,纵身一跃,扑向苍茫。非空一惊,叫出了声。
苇得一看不好,也纵身一跃,一把扯住那女子,又借悬崖上长出的树枝一托,然后向上一跃,竟带着女子轻轻地落回到了舍身崖顶上。那女子睁眼时看见自己竟又回到了崖顶,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苇得说道:“小施主己死过一次,接下来不妨把事由说给贫僧听听,看贫僧能不能替你解脱解脱?”女子朝非空瞟了一眼,说道:“怪只怪眼前这个无情无义、杀千刀的小和尚!”苇得跟着也瞥了一眼非空,非空吓得低下头去。
原来小沙弥非空原名秦绍仪,是本地三宝庄人,曾经与眼前这个林姓女子智玲从小订了亲。谁知绍仪从小喜欢念诵佛门经卷,硬是说通了父亲,来到鸡足山修行。智玲不舍,就找到鸡足山来。无奈绍仪只是不肯回去。智玲见青梅竹马的绍仪不肯回家,万念俱灰之下,只能以死相逼。
苇得问明情由后说道:“小施主也不必性急,不如我跟你以五年为期,到时给你一个交代,你觉得怎样?”
智玲道:“韶华易逝,小女子有几个五年?”
苇得道:“我看你不过十二三岁年纪,五年后也不过十七八岁,正是大好年华,诸事都还不晚!”智玲道:“既然如此,全凭大师做主,大师当替小女子开导开导他,万万不可负了小女情意,毁了两家的秦晋之约!”苇得道:“如此最好!”智玲剜了非空一眼,恋恋而去。
后来,本实大师云游海外讲经,委托弟子苇得做了金乌寺的住持。临行前,本实大师把苇得叫到禅房,亲手将一枚凤凰纹的纯金器物交给苇得,说道:“这个是金乌寺的镇寺之宝,叫做金乌,是古代先人后羿用神箭射落的九个太阳之一,陨落后被人捡到,辗转送至金乌寺。先师念它是上天之物,因此倍加敬惜,作为镇寺之宝,代代相传至今。今天,我将远游海外讲经,因此将它传到你的手中,你必须好好敬奉,永传千古。”苇得答应了。
苇得送本实大师到山前。本实大师留下偈语:“光明世界,金乌灿灿;八猴礼佛,功德圆满。”
列位看官,这偈语里藏着啥玄机?金乌寺后来又有啥故事?且听下面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