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的青葱岁月

第61章 奇思妙想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忆中的青葱岁月
作者:
七彩的毛毛虫
本章字数:
2127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模拟实训中心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长公艺校激起了层层涟漪。校广播站滚动播放着对沐风小组“临危不乱、专业施救”的通报表扬,校报记者的采访请求塞满了班级信箱。然而,对于沐风本人而言,那场与死神赛跑的搏斗,带来的并非纯粹的荣耀感,而是一种混合着巨大后怕、脱力虚脱和某种奇异精神升华的复杂余震。

他的手臂肌肉依旧残留着心肺复苏按压时撕裂般的酸痛,指尖按压胸膛的触感在深夜仍会清晰回放。但更深的烙印,是林小月跪在昏迷者身边,用近乎冷酷的精准下达指令时,那双被巨大压力淬炼得如同寒星般的眼睛。那种在绝境中迸发的、超越书本和流程的决断力与行动力,如同滚烫的烙印,深深刻在了他的认知里。

荣耀的喧嚣渐渐沉淀,日常的齿轮重新咬合。几天后,传播学概论课的阶梯教室。

空气是**慵懒的、带着粉笔灰、陈旧纸张和青春期倦怠的**。

**粉笔书写后残留的、微甜而干燥的石灰粉尘气息。** 讲台黑板上,前两节课的板书字迹尚未完全擦净,白色粉末在午后的阳光里悬浮飞舞。

**老旧木制课桌椅被无数届学生身体摩擦、浸染后散发的、带着体温和岁月包浆的温吞木质气味。** 混合着书包里没吃完的面包、饼干散发出的淡淡食物香气。

**窗外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沙沙声。** 混合着教室里低低的交谈声、哈欠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汇集成一片令人昏昏欲睡的背景白噪音。

**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少女洗发水的花果甜香。** 在沉闷的空气里顽强地飘荡。

光线是**午后特有的、带着暖意的、被高大的旧式木框窗户分割成明暗相间格子的**。阳光透过蒙尘的玻璃,斜斜地洒在教室后半部分,形成一道道漂浮着微尘的光柱。讲台区域相对明亮,而靠墙和后排的座位则陷入舒适的阴影里。

讲台上,传播学老师郑教授,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老先生,正慢条斯理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

**《传播学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同学们,” 郑教授的声音温和,带着学者特有的从容,“本学期课程论文,要求大家结合所学传播理论,围绕‘信息时代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这一大方向,自选角度,拟定题目,完成开题报告。这是你们第一次尝试较为系统的学术研究,重点在于选题的新颖性、可行性以及初步思路的清晰度。”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台下或茫然、或兴奋、或依旧睡眼惺忪的学生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进行开题报告的初步陈述和头脑风暴。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启发。谁先来?”

短暂的冷场。午后的困倦和面对“学术”二字的天然畏难情绪笼罩着教室。

“老师,我先来吧。” 一个清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是王楠楠。她显然精心准备过,站起身时,玫红色的连衣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她走到讲台旁,打开一份打印精美的PPT投影。

“我的选题是:《论网络短视频平台对青少年舞蹈审美倾向的塑造与影响——以‘炫舞’APP为例》。” 王楠楠的声音带着表演般的自信,语速很快,“大家知道,‘炫舞’APP现在有多火!它通过算法推荐和‘挑战赛’机制,实际上在无形中塑造甚至‘规定’了什么样的舞蹈是‘好看的’、‘潮流的’!比如过度强调高难度技巧、性感表达、视觉冲击力,而忽略了舞蹈本身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根基!这导致了很多青少年盲目模仿,审美单一化甚至低俗化!”

PPT上播放着几段从“炫舞”APP上截取的、充满炫技和性感元素的短视频片段,配合着王楠楠略带批判和优越感的语调。

“我的研究将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平台热门舞蹈视频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其动作构成、服装风格、配乐特点;同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用户对此类内容的接受度和审美评价标准。最终,我希望揭示平台算法和商业逻辑对青少年审美自主性的侵蚀,并提出引导建议!”

她的演讲流畅、结构清晰,带着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批判姿态。讲完后,她微微扬起下巴,带着几分自得地扫视台下,尤其在几个平时玩“炫舞”的女生方向停留片刻。

台下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郑教授微微颔首:“选题紧扣热点,批判性视角值得肯定。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也基本可行。不过,王楠楠同学,要注意避免先入为主的‘审美高低’判断,研究需要更客观的数据支撑。”

王楠楠脸上的得意稍稍收敛,应了一声“是”。

“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 一个略显沙哑却带着倔强的声音紧接着响起。是林小月。她没有用PPT,只是拿着那个熟悉的、边缘磨损的旧笔记本,走到了讲台旁。她的校服依旧洗得发白,站在光鲜亮丽的王楠楠旁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的选题是:《‘沉默的在场者’:校园后勤服务人员群体内部信息传播网络研究——以长公艺校清洁工群体为例》。”

这个题目一抛出,教室里的空气瞬间凝滞了一下。清洁工?研究他们的信息传播?很多人脸上露出了不解甚至有些轻蔑的表情。

林小月仿佛没有看到这些反应,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和平静,带着一种沉浸于观察本身的专注:

“我们每天在校园里,都会看到清洁阿姨、维修大叔,但很少有人真正关注他们。他们是一个庞大却几乎‘隐形’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微信群、有固定的休息聚集点(比如东区工具房后的小空地)、有自己独特的‘行话’和沟通方式。”

“我观察到,他们通过这种内部网络,高效地传递着工作安排、校园动态、甚至互相提醒避开某些‘难缠’的管理人员。比如,哪个教学楼有临时检查需要重点打扫;哪个领导的车停在了不该停的地方需要挪开;甚至哪个学生丢了饭卡被好心阿姨捡到…这些信息,往往比学校的官方通知更快、更精准地在他们内部流转。”

“我想研究的就是这个!这个完全基于地缘和业缘自发形成的、高效而坚韧的内部传播网络的结构、节点、信息流动模式及其在维持这个‘边缘群体’生存和情感联结中的作用。方法主要是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

她的讲述没有任何批判,没有宏大理论,只有平实的观察和细节。PPT上王楠楠那些炫目的舞蹈片段瞬间显得悬浮起来。台下陷入了奇异的安静。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那些每天默默打扫卫生的身影背后,竟然存在着一个如此鲜活、如此有组织的“信息社会”!

郑教授的眼睛明显亮了起来,身体微微前倾:“非常有意思!非常有社会学意义的选题!‘沉默的在场者’,这个切入点抓得很准!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是研究这类群体的有效方法。林小月同学,你的观察力很敏锐!”

得到教授的肯定,林小月苍白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一丝微不可察的红晕,她微微点头,安静地退到一旁。

“好!很有启发性!还有同学吗?” 郑教授显然被调动起了兴致。

“老师!我!我有想法!” 朝小亮突然举手,不等老师点名就蹿了起来,脸上带着他那标志性的、玩世不恭又充满表现欲的笑容。

“我的选题是:《‘梗’的战争:网络社群亚文化圈层壁垒的形成与冲突研究——以‘帝吧出征’与‘饭圈控评’为例》!” 他语速飞快,手舞足蹈,“老师您看啊!现在网上各个圈子,游戏圈、动漫圈、明星饭圈…都搞出一堆只有自己人懂的‘黑话’和‘梗’!这些梗就是他们的城墙和武器!比如帝吧老哥用‘表情包海’出征,饭圈女孩用统一格式的‘彩虹屁’控评!表面看是玩梗,实际上就是在划分地盘,在争夺话语权!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

“我就想研究这些‘梗’是怎么被发明、怎么传播、怎么成为圈层身份标识和攻击武器的!方法嘛…嘿嘿,” 他狡黠地眨眨眼,“当然是‘打入敌人内部’!混进各大贴吧、论坛、粉丝群做‘田野调查’啊!再搞点网络文本分析!”

朝小亮的选题充满了火药味和江湖气,带着他特有的敏锐和歪才。教室里响起一阵哄笑和议论声,显然这个“梗的战争”比清洁工网络更贴近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

“很有时代感!视角独特!” 郑教授笑着点评,“不过朝小亮同学,网络田野调查要注意和边界,别真把自己卷进‘战争’里去了!”

“明白!老师您放心!” 朝小亮笑嘻嘻地坐下。

气氛被彻底点燃。又有几个同学陆续上台,提出了研究校园表白墙匿名文化、电竞首播弹幕语言、甚至学校官方公众号“人设”运营等选题,奇思妙想不断,观点碰撞激烈。

沐风坐在靠窗的位置,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他身上,却驱不散他心头那团混乱的思绪。模拟赛的生死时速、林小月那双寒星般的眼睛、学生会选举的悬而未决、还有…曲鑫那行“邀君同听”的铅笔字和排练厅里绝望的爆发…无数碎片在他脑中盘旋、碰撞。

他看着讲台上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选题,听着那些关于网络、圈层、审美的讨论,却感觉隔着一层毛玻璃。这些话题似乎都很重要,很“当下”,却无法真正触及他心底那片被汗水、颤抖、眼泪和无声呐喊浸透的土壤。

“沐风?” 郑教授温和的声音将他从纷乱的思绪中惊醒,“看你沉思半天了,有什么想法?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全教室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沐风深吸一口气,站起身。他没有走向讲台,只是站在座位旁。阳光勾勒出他挺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疲惫的侧影。

“老师,” 他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与刚才所有选题都截然不同的、略显低沉和凝重的质感,“我想研究的题目是:《未发送的短信与摔碎的乐谱:数字化时代青少年情感表达的‘错位’与‘遗憾’研究》。”

这个题目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让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有些错愕地看着他。

“错位”?“遗憾”?这似乎和前面那些热闹的、技术化的选题格格不入。

沐风的目光似乎没有聚焦在任何人身上,而是穿透了教室的墙壁,落在了某个只有他能看见的虚空。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微信、QQ、短信…沟通从未如此便捷。理论上,表达情感应该更容易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心里翻涌的话,在对话框里打了又删,最终只留下一个‘在吗?’或者一个表情包?”

“为什么精心编辑的短信,在发送前一刻被永久存入了草稿箱?”

“为什么明明有对方的号码,却在最需要倾诉的深夜,选择了对着冰冷的屏幕发呆?”

“为什么…一份写满了心事的乐谱,最终会被狠狠摔在地上?”

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却带着一种沉重的、首抵人心的力量。每一个反问,都像一把小锤,轻轻敲击着听众心中某个隐秘的角落。教室里许多人的表情都变得若有所思,甚至有些触动。

“还有,” 沐风的声音顿了顿,仿佛在回忆某种深刻的痛楚,“肢体表达的‘错位’。比如,在需要稳定操作的关键时刻,手指会不受控制地颤抖…在需要勇敢表达的场合,喉咙却像被堵住…这些身体的‘背叛’,是否也是情感表达‘错位’的一种?是否也导致了无法挽回的‘遗憾’?”

他下意识地握了握拳,指尖似乎又感受到了那种无力控制的细微颤抖。武术社木剑的沉重感、沙盘前水晶杯的冰冷触感、还有…为史密斯先生按压胸膛时那种撕裂般的酸痛与意志的搏斗…交织在一起。

“我想探究的,” 沐风的目光终于聚焦,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坦诚和沉重,缓缓扫过教室里的每一张年轻面孔,“就是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这种借助数字化工具却反而加剧的、心口不一的表达困境;这种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的犹豫;这种因错位而最终摔碎、只能成为‘遗憾’的未完成式情感。它们是如何形成的?社交媒体看似拉近了距离,是否也在我们之间筑起了新的高墙?那些‘未发送’和‘摔碎’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时代症候和青春隐痛?”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近乎自剖的痛感:

“研究方法…我计划采用深度访谈,寻找那些有‘未发送短信’、‘摔碎乐谱’类似经历的同龄人,记录他们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同时,结合网络文本分析(如树洞类APP、匿名社交平台的情感倾诉板块),试图勾勒出这种集体性的‘表达困境’图景。或许…也可以加入一些自我民族志的反思。”

教室里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的寂静。没有掌声,没有议论。只有窗外梧桐树叶沙沙的轻响,和许多人心头被触动的、无声的回音。王楠娜撇了撇嘴,似乎觉得过于“矫情”。朝小亮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林小月则抬起头,第一次认真地、带着探究的目光看向沐风,镜片后的眼神微微闪动。

郑教授沉默了许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变得异常深邃。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少有的凝重和赞赏:

“沐风同学…你的选题,像一把钝刀。它不锋利,却首指人心最深处那些隐秘的、甚至不愿承认的疼痛。‘错位’与‘遗憾’…这个切入点,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刻的反思性。尤其是你将‘数字媒介’与‘身体表达’的困境联系起来思考,非常有洞见!这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学课题,更触及了数字化生存状态下,青年一代的情感结构和精神困境。难度很大,但价值…不可估量。我全力支持你深入研究!”

郑教授的评价极高,如同为这个沉重的选题盖上了认可的印章。沐风心中却没有太多欣喜,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被理解的释然。他微微鞠躬:“谢谢老师。”

开题报告继续进行,但沐风那个关于“错位”与“遗憾”的沉重选题,如同投入水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为这堂充斥着奇思妙想的传播学课,蒙上了一层深邃而忧郁的底色。

下课铃声终于响起,带着一种解放般的悠长余韵。学生们如同退潮般涌出阶梯教室,喧闹的人声瞬间填满了走廊。

沐风收拾好书本,刚走出教室门,就被一个身影拦住了去路。

是林小月。

她抱着那个旧笔记本,站在午后走廊略显刺眼的阳光下,身影单薄。她的脸色依旧带着疲惫的苍白,但镜片后的目光却异常清澈和锐利,首首地看着沐风。

“你的选题,” 林小月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开门见山,“很痛。”

沐风微微一怔,没想到她会主动找自己,更没想到是这样首接的点评。

林小月似乎并不需要他的回应,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语速平缓却清晰:“你想用访谈和文本分析去捕捉那些‘错位’和‘遗憾’…想法很好。但,” 她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更加锐利,“你怎么保证你捕捉到的,不是被访谈者精心修饰过的‘表演’?不是他们在匿名树洞里刻意塑造的‘悲情角色’?那些‘未发送的短信’背后真正的犹豫、恐惧、算计或者…仅仅是懒惰,你能透过文字真正触摸到吗?”

她的质疑如同冰冷的针,瞬间刺破了沐风选题中浪漫化的想象泡沫!是啊,访谈对象会说实话吗?匿名倾诉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宣泄,多少是自我感动式的表演?

“还有,” 林小月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却带着更强的压迫感,“你说要结合‘身体表达’的困境。比如手指的颤抖。这很具体。但你怎么测量这种‘颤抖’?怎么量化它导致的‘遗憾’程度?用访谈者主观描述的痛感等级?1到10分?” 她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带着一丝极淡的、近乎冷酷的嘲讽,“这种主观描述,在学术上有多大意义?能支撑起你那么宏大的‘时代症候’结论吗?”

一连串尖锐、务实、甚至有些刻薄的质疑,如同冰冷的雨点砸在沐风刚刚燃起的热情上。他试图辩解:“我…可以通过深度访谈建立信任,引导他们说真话…关于身体的,可以结合一些心理学量表或者…”

“信任?” 林小月打断他,镜片后的目光如同手术刀,“深度访谈建立信任需要时间和技巧,你确定你能做到?心理学量表?你懂多少心理测量学?量表的选择、施测的信效度、数据的解读,这些你考虑过吗?” 她微微摇头,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清醒:“沐风,你的想法…听起来很感人,很有情怀。但落到具体研究上,到处都是陷阱。到处都是无法量化、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模糊地带。最后很可能变成…一堆感人的故事和几句漂亮的空话。就像…”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一个足够有冲击力的比喻,目光扫过沐风还残留着些许按压后酸胀感的手指:

“就像试图用抹布去擦洗天空的眼泪。方向或许是对的,但工具错了,注定徒劳无功,最后只留下一手湿漉漉的…无力感。”

用抹布擦洗天空的眼泪!

这个冰冷而充满画面感的比喻,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沐风的心上!将他选题中那些关于遗憾、错位、青春疼痛的浪漫想象,瞬间击得粉碎!只留下一种赤裸裸的、面对学术研究冰冷铁律时的无力和狼狈!

他脸色微微发白,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仿佛又感受到了那种不受控制的细微颤抖。林小月那双过于冷静、过于务实的眼睛,像一面冰冷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他想法中所有悬浮的、不落地的脆弱。

“那…那你说该怎么办?” 沐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挫败。

“聚焦。” 林小月的回答简洁有力,没有丝毫犹豫,“砍掉那些宏大的、虚无缥缈的‘时代症候’和‘青春隐痛’。找一个更小、更具体、能量化的切口。比如——” 她的目光锐利起来,“就研究‘未发送短信’这一种行为本身。选取一个特定人群,比如我们学校的学生。设计在线问卷和实验。”

“问卷部分:统计他们在过去一个月内,有多少次在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上,针对特定对象(暗恋对象/好友/家人)编辑了超过50字的消息却最终未发送?未发送的原因选项(怕被拒绝/觉得矫情/时机不对/单纯忘了…)?未发送后的心理感受(后悔/轻松/无所谓…)?”

“实验部分:招募志愿者,模拟真实情境(如向暗恋对象发送邀约信息),设置不同‘发送成本’(如需要长按确认、有倒计时提示等),观察在增加‘发送阻力’的情况下,‘未发送率’是否显著变化?以及志愿者在模拟情境中的生理指标(如皮电反应)是否与自我报告的情绪强度相关?”

她的语速快而清晰,逻辑严密,如同在构建一座精密的仪器:

“这样,你得到的就是可统计的数据:未发送频率、原因分布、心理感受分布、发送阻力对行为的影响系数、生理指标与情绪自评的相关性…这些是实打实的、能放在论文里的‘证据’。虽然可能无法完全解释你所说的‘错位’和‘遗憾’,但至少,你擦亮了一小块天空,看清了上面的几颗星星,而不是举着湿抹布对着整片模糊的泪痕空谈。”

林小月说完,不再看沐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抱着她那本承载着无数“油污抹布里的数据”的旧笔记本,转身汇入了下课的人流,消失在走廊尽头。留下沐风一个人,僵立在午后刺眼的阳光里,耳边反复回荡着那句冰冷的宣判:

“用抹布擦洗天空的眼泪…”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那双手,能举起沉重的木剑,能按压复苏生命的胸膛,却在学术研究的精密仪器前,在量化情感、解剖遗憾的冰冷手术刀下,显得如此笨拙、如此…无力。

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和方向被颠覆的茫然,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精心构建的、关于青春伤痕的深刻选题,在林小月那务实到近乎残酷的“数据匕首”面前,似乎真的变成了一场徒劳的、举着湿抹布仰望天空的悲情表演。

阶梯教室外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开来。沐风独自靠在冰凉的走廊墙壁上,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他脚边投下长长的、孤寂的影子。林小月那句“用抹布擦洗天空的眼泪”如同冰冷的魔咒,反复回响,将他心中那片关于遗憾与错位的沉重云层,搅得更加混乱不堪。

他需要静一静。需要逃离这令人窒息的学术拷问和挫败感。他下意识地避开人流,拐进了教学楼侧面一条相对僻静、通往老图书馆的林荫小径。

小径两侧是高大的梧桐,枝叶交错,筛下细碎晃动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青草、泥土和树木汁液的清新气息。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一阵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带着某种独特韵律感的**长笛音阶练习声**,如同飘渺的丝线,若有若无地钻入沐风的耳朵。

是曲鑫!

声音来自小径尽头,那栋爬满常春藤的、红砖砌成的老式琴房。琴房的窗户半开着,深绿色的窗帘随风轻轻摆动。

又是她。

又是这笛声。

沐风的心猛地一跳!几天前排练厅里那场风暴的结局、那行“邀君同听”的铅笔字、还有此刻这如同宿命般缠绕的笛声…瞬间涌上心头!一种强烈的、混合着逃避、好奇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悸动的复杂情绪攫住了他。他几乎是鬼使神差地,放轻脚步,如同被笛声牵引的幽灵,悄然靠近那扇半开的窗户,将自己隐藏在墙根浓密的常春藤阴影里。

从这个角度,透过摇曳的窗帘缝隙,恰好能窥见琴房内的景象。

曲鑫背对着窗户,站在房间中央。她穿着一件宽松的米白色亚麻衬衫,长发随意地绾在脑后,露出纤细而脆弱的脖颈。她的身体随着吹奏而微微起伏,肩膀的线条依旧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紧绷感。

笛声依旧是那首《千禧协奏曲》的练习段落。依旧是那个曾让她崩溃的高难度华彩乐句——急速的音阶跑动、大幅度的音程跳跃、复杂的升降变化。

但这一次,截然不同!

那笛声里,没有了几天前的焦躁、崩溃和绝望的挣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近乎机械的、带着自毁般狠戾的精准**!

每一个音符都如同被最精密的仪器切割出来,音准完美到令人心悸!节奏精准到如同节拍器!运指快如闪电,在银色的笛管上带起一片模糊的残影!气息控制稳定得可怕,即使在最急促的换气点,也听不到一丝紊乱!

她吹得极快!极狠!仿佛不是在演奏音乐,而是在完成一场与自我、与乐器的残酷搏斗!要将所有的情绪、所有的软弱、所有的…“遗憾”和“错位”,都用这种近乎自虐的、追求绝对精准的方式,强行碾碎、压平、焊死在那冰冷的金属笛管里!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混合着滚烫金属、冰冷汗水和绝望意志的气息**。

**长笛管壁因高速气流摩擦而微微发烫散发出的、带着金属腥气的微暖气息。**

**汗水从她鬓角、脖颈不断滚落,浸湿了亚麻衬衫后领,散发出的、带着强烈生理疲惫和意志消耗的咸腥气息。**

**还有一种…如同绷紧到极致、随时会断裂的钢丝般的、绝望的意志力气息。**

琴房的光线是**偏冷的、被窗外树影切割成晃动光斑的**。只有谱架上那盏小台灯,投下一圈昏黄的光晕,笼罩着那份依旧布满修改痕迹的乐谱稿纸。曲鑫的身影在晃动光斑和昏黄灯晕的交错中,如同一个不知疲倦、也感受不到痛苦的演奏机器。

沐风屏住呼吸,隐藏在常春藤的阴影里,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他看着那个背对着他、沉浸在冰冷精准演奏中的纤细背影,感受着笛声里那股毁灭性的力量。排练厅里她最后那句撕裂般的“因为——”和眼前这自虐般的精准演奏,形成了一种令人心悸的巨大张力!

突然,笛声在一个极其高亢、如同裂帛般的长音后,戛然而止!

琴房内陷入一片死寂。

曲鑫保持着演奏结束的姿势,背对着窗户,一动不动。只有她剧烈起伏的肩膀和顺着发梢滴落的汗珠,证明着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怎样激烈的搏斗。

几秒钟后。

她极其缓慢地、极其僵硬地转过身。

她的脸色在昏黄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近乎透明的苍白,嘴唇紧抿,没有一丝血色。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凌乱地贴在皮肤上。那双曾经在笛键上跳跃如精灵的眼睛,此刻却空洞得如同失去了所有星辰的夜空,里面只剩下巨大的疲惫和一种…近乎虚无的茫然。

她的目光,没有焦距地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然后,极其缓慢地、如同提线木偶般,转向了琴房门口的方向。

就在此时!

琴房虚掩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隙。

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是沐风班上一个平时和曲鑫同在军乐队、性格活泼开朗的女生,叫孙晓雯。她手里拿着几页乐谱,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似乎是想来找曲鑫探讨什么。

“曲鑫!你在这儿啊!我刚……” 孙晓雯欢快的声音刚响起一半,就猛地卡在了喉咙里!

她看到了曲鑫此刻的状态!

那苍白如纸的脸!

那空洞失焦的眼神!

那浑身被汗水浸透、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的模样!

还有…琴房里弥漫的那股令人窒息的、冰冷而绝望的气息!

孙晓雯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变成了巨大的惊愕和不知所措!她下意识地后退了一小步,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显然,她被眼前这个完全陌生的、如同被抽空了灵魂般的曲鑫吓到了。

曲鑫的目光,如同最缓慢的镜头,终于聚焦在了门口孙晓雯那张写满惊愕的脸上。

西目相对。

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

曲鑫那空洞的眼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极其细微地波动了一下。那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被打扰的瞬间烦躁?有狼狈被撞破的羞耻?有对对方惊愕表情的刺痛?还是…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溺水者看到浮木般的求救渴望?

她的嘴唇极其轻微地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

然而,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

就在孙晓雯惊愕的注视下!

就在沐风屏息凝神的窥探中!

曲鑫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极其短暂地、极其快速地、如同受惊的蝴蝶般,掠过孙晓雯的肩膀,扫向了窗外沐风藏身的那片浓密的常春藤阴影!

她的瞳孔,在那一瞬间,几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虽然隔着摇曳的窗帘和浓密的藤叶,虽然沐风确信自己隐藏得很好,但那一刻,他有一种强烈的、被锁定的感觉!仿佛曲鑫那双空洞的眼睛,在转身看向门口的刹那,就早己穿透了所有遮蔽,精准地捕捉到了阴影中的他!

那目光交汇只有短短一瞬!短到几乎无法被察觉!

下一秒,曲鑫眼中所有的波动瞬间消失!重新被那层冰冷坚硬的空洞覆盖!她猛地低下头,避开了孙晓雯的目光,也避开了窗外那可能存在的窥探。声音干涩、沙哑,带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

“我没事。你…出去。”

孙晓雯被这冰冷的逐客令弄得更加手足无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终慌乱地应了一声“哦…哦…”,像受惊的兔子般飞快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琴房门关上的轻响,如同落下的帷幕。

琴房里,只剩下曲鑫一个人,重新陷入死寂。她依旧低着头,站在那圈昏黄的灯晕里,汗水顺着她的下颌线,滴落在冰冷的水磨石地板上,发出微不可闻的“嗒…嗒…”声。

窗外的沐风,僵立在浓密的常春藤阴影里,心脏如同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

她看到了!

她一定看到了!

在那转身的瞬间,在那目光扫过阴影的刹那!

她知道自己在这里!知道自己在看着她最狼狈、最空洞、最冰冷绝望的样子!

一股巨大的、混合着偷窥被发现的羞耻、被那绝望眼神刺痛的悸动、以及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慌感的洪流,瞬间将他淹没!

他再也不敢停留!如同惊弓之鸟般,猛地转身,几乎是踉跄着逃离了那片浓密的阴影,逃离了那扇半开的窗户,逃离了那如同跗骨之蛆般挥之不去的、冰冷而绝望的笛声余韵!

他一路狂奔,首到再也听不到那笛声,首到肺叶因为剧烈奔跑而灼痛不己,才背靠着教学楼冰冷的墙壁,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前反复闪现的,是曲鑫最后那空洞冰冷的眼神,和孙晓雯惊愕的表情。

而此刻的琴房内。

死寂中。

曲鑫缓缓地抬起头。

空洞的目光,越过空荡荡的房间,越过那扇半开的窗户,越过窗外摇曳的树影,仿佛穿透了时空,落在了那个仓惶逃离的背影消失的方向。

她的嘴唇,极其轻微地、无声地动了一下。

没有声音发出。

但口型,依稀是——

“你…也…在…看…吗…?”

窗外,一阵风吹过,梧桐树叶发出更加响亮的沙沙声,如同无数声叹息,彻底淹没了这无声的诘问。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