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之间是人心

第143章 暗流反击

加入书架
书名:
锅碗之间是人心
作者:
数字美食
本章字数:
3498
更新时间:
2025-07-08

林湾村依旧在雨后潮湿的风中醒来。

村口的电子公告牌上,制度学院即将开展公开课的消息依旧在循环滚动,但周围的空气己经变得不再平静。小卖部门口,有外村来的青年拿着手机拍摄村民进出的表情;镇上茶馆里,三两人围坐讨论着“林湾要完”的传言。

白松早晨推开夏饭馆后门时,看见台阶下有两条死去的蛇,被雨水泡得浮胀,嘴里还衔着残破的纸条。

“贪心的人,下场就是这样。”

林知夏看着那条纸条,脸色没有任何波动,只是淡淡说:

“处理掉,别让村里老人孩子看见。”

白松脸色铁青:“这是恐吓。”

“是警告,也是投机者最后的示威。”林知夏平静地看着天边刚浮出的阳光,“他们想让我退,但我不会退。”

上午八点,制度学院临时会议室内。

顾临舟拉下投影布,放出最新监测到的短视频数据与流量分析图。红线暴涨,显示“林湾制度学院骗局”的话题在省内多个同城社交平台被刷屏。

“这些号大多关联同一家M公司,背后就是若溪资本控股。”顾临舟点了点画面右下角的标志,“丁向南己经掏出真金白银,要用流量反向封死林湾。”

林知夏看完后,指尖在桌上轻轻点着:“舆论战短期内我们没法阻止,但可以转向。”

“怎么转?”

“用真实的故事打流量的谎言。”林知夏抬头,眼神坚定,“不是辩解,而是讲述,让村民们和真正懂林湾的人一起,站出来发声。”

“我们能找到多少愿意拍视频说话的村民?”顾临舟问。

白松沉声道:“要真心支持林湾的,一定有。但也有部分老人己经被吓住,不敢出头。”

林知夏思考片刻,说:“挑那些真正参与过制度学院课程、在合作社受益、且敢说话的人。我们自己拍,我们自己剪,配上账目和合同,放在自己能发的平台上。”

“要打铁,就要打最硬的地方。”

顾临舟嘴角微微勾起:“这次我来拍。”

下午,制度学院前院搭起了简易拍摄点。

第一位拍视频的,是老村主任林老坤。

“林湾以前啥样?荒着。年轻人走光了,山地租不出去,家里缺钱看病,娃交不起学费。”老坤在镜头前,嗓音粗哑却清晰,“这两年咋样?山有人种了,茶有人采了,家里能攒点钱了。”

“有人说林湾制度学院骗人,我老坤在这儿,哪天要是真骗人,我拿我的棺材板给你们看!”

第二位拍摄的,是回村创业的年轻人王程。

“以前我在城里搬砖,一个月两千五。回林湾后,跟着知夏姐搞村里的山货电商,开始只卖干笋、野菜,现在我们卖林湾茶,卖自己腌的萝卜干,客户遍布全国。”

“赚的钱不算大富大贵,但一年能赚七八万,比城里强得多。最关键,我在家陪爸妈。”

拍摄现场不断响起村民自发的掌声。顾临舟举着相机,目光始终沉稳,他看见那些村民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点燃的真实火焰。

当天深夜,林湾制度学院公众号上线了第一支视频:

《林湾:我们自己的故事》

仅仅西个小时,阅读量就突破了10万,评论区里混杂着支持与质疑,但支持的声音在逐渐壮大:

“说得太真实了,我就是林湾买茶的客户,我信他们。”

“外面黑林湾的,来村里看看再说话。”

“林湾加油,别被资本吞了。”

而与此同时,若溪资本控股的短视频矩阵也在加速反击,发起话题“林湾茶是真的吗?”“山村致富路背后的隐情”等标题博取流量。

短暂的平静之后,林湾舆论战进入白热化。

次日清晨,镇政府会议室内。

林知夏、顾临舟受邀参加紧急协调会。

镇长严肃地看着两人:“市里要看结果。林湾制度学院能否继续,要给个答复,不能再让社会舆论继续发酵。”

“如果关闭制度学院,丁向南就赢了。”林知夏冷冷说道。

“林湾能否带动乡村振兴模式推广下去,就看这次。”顾临舟补充。

镇长叹息:“你们必须拿出能说服所有人的证据,证明林湾制度学院没有任何违规和欺诈。”

林知夏点头:“给我三天。”

“好,三天后,镇里组织听证核查会,若溪资本那边也会派代表参加,县里也会来人旁听。”

顾临舟冷笑:“他们还想再找机会压我们一次。”

林知夏轻声说:“没关系,这次——我们不只是守住林湾,也要守住制度学院。”

离开会议室后,林知夏在阳光下长长呼出一口气。

顾临舟轻轻握住她的手:“累吗?”

林知夏抬头看着他,眼神透着清澈:“很累,但值得。”

风吹动路边的油菜花,带着泥土的味道和春天未尽的

这一场守护林湾的战役,也许才刚刚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