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了两位领导,苏风突发奇想。
刚才张县长说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热点流量,也逐渐带动了中都县的特产,不如就利用这些特产倒腾点什么东西,万一能赚钱,总比单一的做饭要强的多吧?
开公司是很费脑筋的,至少要比自己做饭费脑筋。
苏风回家以后,怎么着都没有思路,最后想的睡着了,眼再睁开的时候,还是没有思路。
下了课,苏风从某乎上搜了搜,什么特产比较容易畅销?
下面评论第一:辣条。
嗯,辣条确实是湖南平江的特产,上世纪末,当地一些农民为了应对大豆价格上涨,开始尝试用面粉代替豆类制作食品。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发明了一种面筋小食品,即辣条的雏形。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说起零食,辣条的知名度是最高的。
评论第二的,是方便面。
河南的方便面,利用当地面粉产量大的特点,趁着改革开放方便面走进来的节点,扩产方便面,生产了一大批方便面,尤其以南街村最为出名。
辣条和方便面,可谓是占据了中国儿童童年零食的半壁江山。
中都县之前最为出名的是棉花,其中的副产品棉仔油也是一个响当当的特产。用棉仔油炸制出来的油条非常的香。但随着时代进步,研究发现棉仔油容易导致不孕不育,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凭借中都县特产出圈的零食也不是没有。中都县的芦花鸡全国有名,鸡汤浓稠,奇香无比。全国著名的食品企业某龙,就推出了一款高端的鸡汁葱饼产品,在市场上大卖特卖,为此,都把分厂直接建在了任城市。
苏风的资本不算多,只能搞一个小的摊子,再大了,成本也会上升。
中都县能有什么适合当零食的特产呢?
算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问问孙诺他们。
把问题发到小群里。
唐可欣快人快语:“这好办,泉城不是有把子肉酸奶么,咱也来个甏肉干饭酸奶!”
王一宁发了一个汗颜的表情包:“那家伙,别说成本巨大,就算造出来,咱这附近的人,谁能接受这个味道。你咋不发明一个甏肉干饭蛋糕呢!”
唐可欣:“也不是不行。”
苏风:“······”
孙诺:“我爸朋友一公司就运营芦花鸡烧鸡,不过销量还是不够高,主要是芦花鸡知名度也不是特别高,做成烧鸡的话连德州扒鷄也比不过。”
苏风想了想:“不行,谁家吃零食会抱着烧鸡啃,即便是有人愿意吃,也不会当做零食吃。”
胡一菲:“牛蒡也是中都特产,我查了下,牛蒡可以做成咸菜,要不咱们试一下。”
苏风:“也不行,主要是咱们这边的牛蒡纤维太粗,只能适合做茶。而且我店旁边有个中都特产店就有卖的,销量一般。而且,咸菜也不太适合当零食。”
众人纷纷挠头,这个时候,王一宁又充分发挥了班长的聪明才智。
“要不咱们还是问问群里面?”
问题发到学生群,不一会儿,还真有摸鱼的学生回答起来。
但这次头脑风暴失灵了,大家讨论了一大会,也不过是反反复复提及那几个特产。
也这算是正常,毕竟县城特产也就那几个,巧妇难无米之炊。
苏风想了想,在群里问道:“大伙儿住的地方附近,有没有什么特产物资卖不动?”
这倒是马上有同学回复了:“家里小麦滞销,帮帮我们。”
“我家芦花鸡下蛋成本太高,也卖不出去。”
“老家村口几百亩藕池行情下跌,现在还没卖出去呢。”
······
群里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的一通,苏风觉得能用的地上的,都记录了下来。
晚上回到店内,从旁边的中都特产店里基本上都买了一下,准备回去挨个实验。
特产店的张大姐把苏风看成了这一整条街的财神爷。
苏风来了,旅客就有了;苏风来了,收入也涨了。
她可赶紧给这位小财神爷伺候好。
“弟弟,要我说,你要送人啊,你直接拿这芦花鸡得了,实在不行姐给你从厂子里提搂两只活的。”
“不用了,不用了,张姐,我就是想看看哪种能当做食材,研究下。”
“食材啊,咱们特产店里食材虽然不少,但单价都比较贵,如果你做了食材,小吃成本价格可控制不住。”
张大姐以为苏风是要把这些东西加入小吃里面,好心劝道。
在张姐的推荐下,苏风选购了一些自己能够用得上的食材。
芦花鸡和芦花鸡蛋,还有牛蒡山药以及一大块莲藕等其他物品。
最后,苏风抱着一大摞东西回到了自己的店内。
从脑海里挨个实验后,苏风最终把目光放到了最后一根藕上面。
这个藕是相当大,很粗。或许是品种的原因,虽然说是特产,但总体上来讲,如果炒菜的话,并不算太好吃,纤维太粗了。
倒是可以切片晒干后磨成粉当藕粉,但市面上的藕粉商品也挺多,并不算太出众。
就算是做成卤藕片,现在各个卤味店里面也摆满了,竞争压力很大。
脑海里搜索莲藕相关的美食,几乎也没有能够做成小吃的。
无聊拿起手机查资料的时候,正好APP上面进入界面的广告弹出来了井夕夕,苏风误触了进去。
盯着手机,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油炸蔬菜!
“对啊,炸藕片!”
看着面前的这截莲藕,极为粗大。但相对来说,粗大的莲藕,口感也颇为粗糙,只有不大不小的莲藕,才是极为脆嫩。
但对于炸藕片来说,粗大的莲藕,正好适合制作。
苏风迅速行动起来,洗净切成半厘米厚的片,用散热的工业电风扇把表面的水分吹干。
起锅烧油,直接把吹干的莲藕下油锅,炸制。
分别捞出来五成,七成,全熟的炸制藕片。三种藕片已经成为了不同颜色,由浅入深。
撒上椒盐、孜然和适当地辣椒粉,苏风开始逐个品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