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豆腐上快速地切动着,动作行云流水,令人眼花缭乱。
不一会儿,一块豆腐就变成了数千根粗细均匀的细丝,放入水中,宛如散开的花朵,学生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
切好豆腐丝后,大师将其放入加了葱姜、料酒的开水中焯水,去除豆腥味。然后,他用鸡汤、火腿丝、香菇丝等食材熬制了一锅鲜美的汤底,将焯好水的豆腐丝放入汤底中煮片刻,加入盐、胡椒粉等调料调味,一道精致的文思豆腐就完成了。
学生们开始尝试切文思豆腐。
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菜刀,模仿着大师的动作,但由于刀工不够熟练,很多学生切出的豆腐丝粗细不一,甚至有些还断了。
但大家并没有气馁,在大师的耐心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有学生切出了比较满意的豆腐丝,成功地完成了文思豆腐的制作。
淮扬菜系课程还包括扬州炒饭、狮子头、松鼠鳜鱼等经典菜品。在学习这些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淮扬菜的烹饪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淮扬菜所蕴含的精致细腻的文化底蕴。
浙菜系课程则是清鲜爽脆,风味独特。
浙菜系理论课堂中,古朴的木质桌椅整齐排列,墙上挂着一幅幅描绘江南水乡与美食的画作。
授课教授身着浅灰色长衫,宛如从江南水墨画中走出的文人雅士。他轻摇折扇,娓娓道来浙菜的起源:“浙菜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浙江依山傍水,丰富的物产为浙菜发展奠定基础。在南宋时期,随着都城迁至临安,各地饮食文化汇聚,浙菜迎来重要发展阶段,形成如今独特的风格。”
“浙菜具有清鲜爽脆、注重本味、制作精细的特点。”
教授指着墙上的菜品图片说道,“像西湖醋鱼,以西湖草鱼为主料,成菜后鱼肉鲜嫩,酸甜味恰到好处;龙井虾仁,将西湖龙井的茶香与河虾的鲜美完美融合,别具一番风味。”
学生们沉浸在教授生动的讲述中,对浙菜的独特魅力充满期待。
实操课上,学生们来到充满江南韵味的浙菜厨房。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制作东坡肉。浙菜大厨身着素色厨师服,手持食材,开始讲解:“做东坡肉,精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至关重要,肥瘦比例大概在 3:7最为合适。”
大厨将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去除血水和杂质,“焯水能有效去除肉的腥味,为后续烹饪奠定基础。”
焯好水的五花肉整齐码放在砂锅中,加入葱段、姜片、冰糖、料酒、生抽、老抽等调料,再倒入适量清水。
“这料酒要用绍兴黄酒,它可是东坡肉香味的关键之一。”大厨一边添加调料,一边介绍着。
盖上锅盖,先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炖两个小时左右。在慢炖过程中,浓郁的肉香与调料的香味逐渐弥漫整个厨房,学生们馋得直咽口水。
轮到学生实践时,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有的学生在切五花肉时,掌握不好力度,切得大小不一,大厨手把手耐心指导;有的学生在调配调料时,对用量把握不准,大厨便详细讲解每种调料的作用和合适比例。
经过一番努力,学生们的东坡肉陆续出锅,色泽红亮,肥而不腻,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东坡肉,浙菜系课程还涵盖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花鸡等经典菜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感受着浙菜将江南的山水灵气融入美食的独特魅力。
闽菜系课程则是汤鲜味美,善用海鲜了。
闽菜系理论课上,教室布置充满海洋元素,墙上挂着福建沿海风光与特色食材的照片。
来自福建的教授操着温和的闽南语口音普通话,热情地介绍:“闽菜起源于福建,凭借福建丰富的海产资源与独特的地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汤鲜味美、善用海鲜、讲究调汤的特点。”
教授拿出福建特色调料,如虾油、红曲等,详细讲解:“这些调料是闽菜独特风味的关键。比如虾油,由小虾腌制提炼而成,具有浓郁的海鲜鲜味,在很多闽菜中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接着,教授展示了佛跳墙的食材图片,从鲍鱼、海参到鱼翅、干贝,一一介绍其特性,学生们听得入神,对这道名菜充满好奇。
进入闽菜实操厨房,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海腥味与调料的香气。今天学生们要挑战的正是闽菜经典——佛跳墙。
经验丰富的闽菜大厨将提前泡发好的食材整齐摆放在操作台上,说道:“佛跳墙食材丰富,制作工艺复杂,每一种食材的处理都有讲究。”
大厨先将鲍鱼、海参等海鲜洗净,用葱姜水焯水去腥;再将鸡肉、排骨等肉类切块,同样焯水后放入砂锅内依次铺好竹箅子、葱段、姜片,将处理好的肉类和海鲜整齐码放其中,接着放入干贝、花菇、鸽蛋等食材。
大厨拿起一瓶陈年绍酒,沿着砂锅边缘缓缓倒入,酒香瞬间弥漫开来:“这绍酒不仅能去腥增香,还能让食材的味道更好地融合,佛跳墙讲究‘一汤十变’,这汤的基底全靠这些食材和绍酒来奠定。”
随后,大厨往砂锅中注入适量的高汤,高汤表面浮着一层金黄的油花,散发着浓郁的鲜香。
盖上锅盖,先用旺火烧沸,再转小火慢慢煨制五六个小时。
期间,大厨时不时揭开锅盖,用汤勺轻轻舀起汤汁,淋在食材上,确保每一样食材都能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
学生们围在大厨身边,眼睛紧紧盯着砂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当浓郁醇厚的香气从砂锅中溢出,佛跳墙终于煨制完成。大厨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锅内食材色泽,汤汁浓稠如胶。
“同学们,这佛跳墙的精髓就在于让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又不失各自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