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楹小筑”的清晨被一种新的节奏唤醒。不再是医院仪器的嗡鸣,而是窗外清脆的鸟鸣、厨房里张姐准备早餐的轻微响动,以及…阳阳活力十足的咿咿呀呀声。
林晚穿着舒适的家居服,坐在铺着柔软地毯的客厅地垫上。西个月大的阳阳趴在她面前,努力地昂着小脑袋,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他穿着嫩黄色的连体衣,像一颗的豆子,小胳膊小腿有力地划动着,试图对抗地心引力。林晚拿着一只色彩鲜艳、会发出沙沙声响的布书,在他眼前轻轻晃动,温柔地引导:“小太阳,看这里,小蝴蝶飞呀飞~”
小家伙的目光立刻被吸引,发出兴奋的“啊哦”声,小脑袋努力地向上抬,小屁股也跟着一撅一撅,仿佛真的想扑向那只“蝴蝶”。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勾勒出母子二人温馨互动的剪影,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奶香和暖意。
沈聿白坐在稍远一些的单人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落在儿子身上。自从上次“换尿布失败”后,他每周的“爸爸日”变得更加固定和有仪式感。
时间由林晚确定,通常是阳阳吃饱睡足、精神最好的上午。他会提前半小时到达,绝不早到打扰,也绝不迟到。来了之后,他会先和林晚、张姐简短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然后就安静地坐在这个固定的位置上,像一个最认真的旁听生,观察着林晚如何与儿子互动。
他不再急于“上手”,而是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学习态度。他观察林晚哄睡时轻柔的拍抚节奏,观察她喂奶时调整角度的技巧,观察她如何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逗弄阳阳,解读他不同的咿呀声所代表的情绪。他的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观察笔记:
> * 阳阳打哈欠揉眼睛=困了,要准备哄睡。
> * 啊啊大叫+蹬腿=兴奋或想引起注意。
> * 哼哼唧唧+往怀里拱=可能饿了或寻求安抚。
> * 林晚哼唱特定旋律(摇篮曲/不知名小调)有奇效。
今天,是陆予辰推荐的早产儿早期干预指导师李老师上门的日子。李老师是位笑容亲切、经验丰富的女士。她带来了各种适合阳阳月龄的小玩具和训练道具,指导林晚进行一些简单的追视、抓握、抬头和翻身练习。
“沈先生也一起来吧?”李老师笑着招呼一首安静旁观的沈聿白,“爸爸的参与也很重要哦。”
沈聿白身体明显僵了一下,下意识地看向林晚。林晚正扶着阳阳尝试翻身,闻言动作顿了顿,没有抬头,只是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沈聿白立刻起身,动作甚至有些急切,却又带着十二分的小心。他学着林晚的样子,在李老师指定的位置坐下,离地垫很近,但保持着不会干扰到林晚的距离。
“来,沈先生,试试用这个摇铃,在阳阳的左侧轻轻摇晃,引导他转头寻找声源。”李老师递给他一个色彩鲜艳的软胶摇铃。
沈聿白接过摇铃,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深吸一口气,将摇铃举到阳阳左侧大约三十公分的地方,手腕极其僵硬地、幅度很小地晃动了一下。摇铃发出轻微的“哗啦”声。
阳阳正努力和翻身较劲,小脸憋得通红,对这突然的声音只是茫然地眨了眨眼,并没有转头。
“幅度可以再大一点,声音再清晰一点。”李老师温和地指导,“像这样。”她示范了一个更流畅自然的动作。
沈聿白抿紧唇,再次尝试。这次摇铃的晃动幅度大了些,声音也清晰了。阳阳的小耳朵动了动,终于被吸引,停止了翻身的努力,黑亮的眼珠缓缓转向声音的来源——沈聿白的方向。
当儿子的目光第一次如此清晰、专注地落在自己身上时,沈聿白感觉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的小手轻轻攥住了。
一种奇异的、汹涌的暖流瞬间冲垮了他所有的紧张和笨拙。他忘记了李老师的指导,忘记了动作的规范,几乎是凭借着本能,对着那双纯净的眼睛,露出了一个无比生涩、却充满了惊喜和温柔的笑容。那笑容驱散了他眉眼间惯有的冷峻,甚至显得有些傻气。
“小太阳…”他下意识地低唤了一声,声音轻得像叹息,带着从未有过的柔软。
小太阳似乎感受到了这笑容里的善意,小嘴咧开,也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笑容,发出“咯咯”的笑声,小胳膊朝着摇铃的方向挥舞着。
这一瞬间的父子对视和阳阳的笑容,像一道阳光,穿透了所有隔阂。沈聿白眼眶微微发热,他不再僵硬,摇铃的动作变得自然流畅起来,眼神专注地追随着儿子的小脸,所有的注意力都沉浸在这简单的互动里。
林晚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看着沈聿白眼中那纯粹的、几乎要溢出来的喜悦和笨拙的温柔,看着儿子对这个“陌生”爸爸露出的毫无防备的笑容。她心底那块坚冰的一角,在无声无息间,似乎又融化了一点点。她没有说话,只是低下头,继续扶着阳阳练习翻身,嘴角却几不可察地,比刚才柔和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