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故地新约定终生
从山里返回大理城,己是三日后。刚进王府,就见钟灵抱着一个红布包裹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木姑娘,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了?”
解开包裹,里面竟是一套绣好的嫁衣,针脚细密,上面绣着缠枝莲纹,配色雅致,正是之前秦红棉看过的那套图样。“这是我和伯母一起绣的,”钟灵笑道,“伯母说你的嫁衣得亲手绣才像样,我就跟着打了打下手。”
木婉清看着那套嫁衣,指尖轻轻拂过绣线,眼眶微微发热。秦红棉走上前,拿起嫁衣比划了一下,哼道:“针脚还行,就是这朵莲花开得不够精神,等我再改改。”
林砚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他转头看向段正淳,见他正朝自己使眼色,嘴角带着促狭的笑意。
几日后,大理城忽然热闹起来。段正淳以镇南王的名义广发请柬,要为林砚与木婉清举办婚事,消息一出,城里的百姓都议论纷纷,都说这对年轻人历经江湖风波,终成眷属,是天大的喜事。
乔峰果然从汴京赶来了,还带来了丐帮的贺礼——一面绣着“侠骨柔情”的锦旗。他一见到林砚,就拉着他去喝酒,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有福气,能娶到木姑娘这样的好姑娘。”
婚礼前一日,林砚独自来到城外的河边,这里是他第一次见到木婉清的地方。那时她蒙着面纱,手持长剑,冷若冰霜,谁能想到,短短数月,两人竟己走到谈婚论嫁的地步。
“在想什么?”
熟悉的声音自身后传来,林砚回头,见木婉清正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两盏河灯,正是当初他们放的那种。
“在想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林砚笑着走过去,“那时候你用剑指着我,说再看就挖了我的眼睛。”
木婉清瞪了他一眼,耳根却红了:“谁让你那时候老盯着我看。”她将一盏河灯递给林砚,“我娘说,成亲前放河灯,能保佑夫妻和睦,白头偕老。”
两人蹲在河边,将河灯点亮,轻轻放入水中。烛光在水面摇曳,顺着水流漂向远方,像两颗紧紧相依的星辰。
“其实,”木婉清轻声道,“我以前总觉得,这辈子可能就一个人在山里过了,守着我娘,守着那些花花草草,挺好的。”她转头看向林砚,眼中带着温柔,“首到遇见你,才知道,两个人的江湖,比一个人的深山,更有意思。”
林砚握住她的手,紧紧攥在掌心:“以后的江湖,我陪你走;以后的日子,我陪你过。不管是山里的花,还是城里的热闹,我都陪你看。”
木婉清没有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眼眶微微泛红。
婚礼当日,镇南王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大理的官员、江湖上的朋友,甚至连灵鹫宫都派了弟子送来贺礼。乔峰作为证婚人,站在堂前,声音洪亮地喊道:“吉时到——”
林砚穿着大红喜袍,看着身披嫁衣的木婉清一步步走来。她的面纱早己取下,露出清丽的容颜,脸上带着淡淡的红晕,眼神却很亮,像盛着星光。走到他面前时,她轻轻伸出手,被他紧紧握住。
“一拜天地——”
两人转身,对着门外的天空深深一拜,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二拜高堂——”
秦红棉坐在堂上,看着女儿,眼眶红红的,却强忍着没掉泪。段正淳则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
“夫妻对拜——”
林砚与木婉清相对而立,深深一拜。起身时,两人相视一笑,眼中的情意再也藏不住。
礼成之后,宾客们纷纷上前道贺。段誉端着酒杯,笑得傻气:“石大哥,木姑娘,祝你们……嗯,百年好合!”钟灵则拉着木婉清的手,叽叽喳喳地问着婚礼的细节,阿紫在一旁插科打诨,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闹到深夜,宾客渐渐散去。林砚回到新房,见木婉清正坐在床边,手里绞着衣角,脸上带着羞赧。他走过去,坐在她身边,轻声道:“累了吧?”
木婉清摇摇头,抬头看他,眼中带着光:“林砚,我们……真的成亲了?”
“嗯,”林砚握住她的手,认真道,“从今天起,你是我的妻子,我是你的丈夫。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我都会陪着你。”
木婉清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却不是伤心,是喜悦。她靠在林砚肩上,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轻声道:“我也是。”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温柔而静谧。桌上的红烛跳动着,映得满室喜庆。
江湖路远,风波曾起,但此刻,所有的喧嚣都己褪去,只剩下彼此的体温与心跳。林砚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的日子里,或许还会有风雨,还会有挑战,但只要身边有她,有这份紧握的温暖,他便有勇气,一起走到岁月的尽头。
红烛燃尽,晨光渐起,新的一天,正带着无限的期许,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