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戈尔的橡树苗在柳溪的土壤里扎下了稚嫩的根须,“琥珀之光”敷料项目稳步推进临床前研究,“大地菌丝”品牌在国际高端市场声名鹊起。柳溪,在收获荣誉与机遇的同时,也步入了更加稳健和多元的发展轨道。
转眼又是中秋。今年的月似乎格外圆润明亮。胡适之和陈依依决定,不搞大型庆典,而是在自家小院里,办一场温馨的“溪山家宴”,邀请为柳溪倾注心血的“家人”们共度佳节。宾客有:李阿婆一家、王铁柱夫妇、李秀芬、张石头一家、林风和他的女友(一位在省城做设计师的姑娘)、以及还在柳溪进行技术交流的卢克和他的训练师伙伴。
小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老柿子树下挂起了红灯笼,石桌上铺着素雅的蓝印花布。菜肴全是地道的柳溪风味,却处处体现着主人的巧思:菌菇土鸡汤用的是林下散养鸡和新鲜赤松茸;清蒸溪鱼点缀着古方记载的香草;时蔬小炒用的是自家菜园施了菌渣肥的青菜;主食是李阿婆亲手做的、印着柿子花纹的米糕。最特别的是一道创新菜——“松露菌菇焖饭”,将卢克带来的佩里戈尔黑松露薄片,与柳溪的菌菇丁、山泉水焖入米饭,异香扑鼻。
“开饭咯!”陈依依抱着打扮得像个小福娃的小石头,笑着宣布。
众人围坐,笑语喧阗。小石头成了团宠,在李阿婆怀里啃米糕,被王铁柱用胡子扎得咯咯笑,又被卢克用不熟练的中文逗着玩。胡适之拿出自酿的柿子酒和法国带来的红酒,为众人斟满。
“今天没有外人,都是家人。”胡适之举杯,目光扫过每一张亲切的面孔,“第一杯,敬我们柳溪的守护神,阿婆!祝您福寿安康!”众人纷纷向李阿婆敬酒,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第二杯,”胡适之看向卢克和他的伙伴,“敬远道而来的朋友!感谢你们带来的橡树、松露和宝贵的知识!愿佩里戈尔的森林与柳溪的山林,友谊长存!”卢克用中文回应:“友谊长存!干杯!”
“第三杯,”胡适之的声音低沉下来,充满了深情,他看向身边的陈依依,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温柔交缠,“敬我的爱人,依依。没有你守护柳溪的心火,没有你点亮孩子们的求知路,没有你将古方的智慧擦亮,就没有柳溪的今天。”他举起杯,眼中只有她,“谢谢你,一首在。”
陈依依脸颊微红,眼中泛起幸福的泪光,她举起杯,与他的轻轻相碰:“也谢谢你,适之。是你让科技扎根泥土,让柳溪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一路有你,真好。”清脆的碰杯声,如同他们心灵相契的回响。
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王铁柱讲起了重建菌棚的糗事,张石头模仿着法国餐厅点菜的手忙脚乱,林风的女友分享着为“琥珀之源”设计新包装的灵感。小石头在大人中间跑来跑去,一会儿抱着爸爸的腿,一会儿又扑进妈妈怀里。月光如水银泻地,笼罩着小院,笼罩着欢声笑语的人们。
夜深了,宾客带着微醺的满足陆续告辞。小石头早己在妈妈怀里沉沉睡去。胡适之送走最后一位客人,轻轻关上院门。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老柿子树沙沙的声响,和草丛中秋虫的唧唧鸣唱。
陈依依将熟睡的儿子轻轻放进小床,盖好被子。胡适之走过来,从背后拥住她,两人一起静静地看着小石头天使般的睡颜。
“时间过得真快。”陈依依轻声感叹,头微微后仰,靠在丈夫坚实的胸膛上,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
“是啊,”胡适之收紧手臂,下巴轻轻蹭着她的发顶,“从你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校舍门,到现在……好像一场奇妙的旅程。”他望向窗外深邃的夜空,星河璀璨,如同散落的钻石,“但最美的风景,一首在身边。”
陈依依转过身,与他面对面。月光透过窗棂,勾勒出她柔美的轮廓,无名指上的菌丝戒指和他颈间的琥珀吊坠,流淌着温润而永恒的光泽。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他眼角因操劳而生的细微纹路,眼中是浓得化不开的爱意与疼惜。
“累了?”她轻声问。
“抱着你和儿子,看着这片我们守护的土地越来越好,就不觉得累。”胡适之握住她的手,放在唇边轻吻,然后拉着她走到窗边。他指着夜空中最亮的那几颗星,“你看,那像不像我们的菌丝网络?链接着柳溪,链接着佩里戈尔,链接着实验室,链接着医院……也链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陈依依依偎着他,仰望着浩瀚星河,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满足。这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有挫折的阴影,更有成功的喜悦;有分离的思念,更有相守的甜蜜;有乡土深处的坚守,也有面向世界的远行。而贯穿始终的,是他们彼此扶持、共同成长、矢志不渝的爱,如同这亘古的星河,永恒璀璨。
“嗯,”她将头靠在他的肩上,声音轻柔如梦呓,“我们的根在溪山,我们的爱,如星河长明。”
夜色温柔,将相拥的身影拉长。老柿子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份扎根于泥土、璀璨于星空的爱情,低吟着永恒的祝福。溪山无言,爱意永驻,未来的画卷,将在他们紧握的双手中,继续温暖而坚定地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