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下的爱意

第37章 松露生根 橡语溪山

加入书架
书名:
柿子树下的爱意
作者:
洛轮兹
本章字数:
3370
更新时间:
2025-07-07

佩里戈尔的技术交流团队,在柳溪慢城认证的喜悦和“琥珀之光”项目的突破中如期而至。领队的是弗雷德里克的侄子,年轻的农艺师卢克,随行的还有一位土壤微生物专家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松露犬训练师。他们带来了精心挑选的黑孢松露菌种、共生橡树和榛树幼苗,以及卢克的爱犬——一只名叫“松露”(Truffe)的拉格托罗马阁挪露犬。

合作的第一步,是寻找最适合的共生树种栽培点。卢克团队坚持认为,松露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共生树种的健康及其根系与特定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完美契合。这与柳溪林下种植赤松茸的思路既有共通,又有显著差异——松露对共生树种的依赖性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特异性要求,远超赤松茸。

胡适之、林风带着卢克一行,踏遍了柳溪周边的山林缓坡。卢克拿着土壤探针和便携式检测仪,仔细分析着不同地块的土壤成分、PH值、腐殖质含量以及微生物丰度,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胡博士,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很丰富,但粘性稍重,排水性可能不够理想。”卢克指着一片背阴的谷地。

“这片向阳坡不错,土质疏松,砾石含量适中,微生物活性数据也接近佩里戈尔的部分优质地块,但原生树种过于单一,缺乏橡树、榛树所需的伴生菌根环境。”微生物专家补充道。

最终,他们选定了一片位于村西头、靠近新建研学中心后方的向阳缓坡。这里原本是次生林,树种相对多样,土壤经过柳溪菌渣有机肥数年的改良,疏松肥沃,微生物群落活跃。但原生树种以松、杉为主,缺乏橡树和榛树。

“我们需要在这里,为佩里戈尔的‘客人’(橡树苗)创造一个尽可能接近家乡的环境。”卢克蹲下身,抓起一把深褐色的土壤,“第一步,接种特定的菌根菌剂,帮助橡树幼苗的根系尽快与这片土壤的微生物‘交朋友’。”

接下来的日子,这片缓坡成了东西方生态农业智慧交融的试验田。柳溪的村民在卢克团队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挖开种植穴,将特制的菌根菌剂与本地腐殖土混合,放入穴底,再轻轻放入带着原生土球的橡树、榛树幼苗。胡适之和林风则在树苗间隙,部署了升级版的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甚至特定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张石头负责协调物资和记录。

最吸引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目光的,是“松露”(Truffe)的训练展示。训练师在选定的几棵橡树幼苗周围,预先埋下了几小块从法国带来的、气味浓郁的松露。随着一声指令,“松露”(Truffe)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它不再黏人,鼻翼翕动,眼神专注,像一台精密的探测仪,在树下仔细嗅闻。突然,它在一处停下,用前爪快速而轻柔地刨了几下,然后端坐,发出低沉的“呜呜”声,目光炯炯地看向训练师。

“Good boy!” 训练师奖励了它一块零食,挖开浮土,果然露出了那块深色的松露!围观的村民和孩子们爆发出惊叹的掌声。

“太神奇了!”小石头在爸爸怀里兴奋地拍着小手,指着狗狗,“爸爸,狗狗,找菇菇!”

胡适之笑着亲了亲儿子的脸蛋:“对,它叫‘松露’,是找地下宝藏的专家。”

陈依依用镜头记录下这充满趣味和教育意义的场景。她敏锐地意识到,松露犬的训练和工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研学体验和品牌故事素材。她与卢克沟通,在确保不影响训练的前提下,将“松露”(Truffe)的部分日常训练和展示纳入研学中心的特色活动——“寻找地下的黑钻石”。

傍晚,一天的劳作结束。卢克站在初具规模的橡树林边,望着远处柳溪起伏的山峦和袅袅炊烟,由衷地对胡适之和陈依依说:“胡博士,陈女士,你们对生态的理解和执行力令人敬佩。这片橡树林,就像一座连接佩里戈尔和柳溪的绿色桥梁。我相信,在你们的精心呵护下,‘黑钻石’一定能在柳溪的土地下生根发芽!”

胡适之揽着陈依依的肩膀,看着眼前这片寄托着希望的幼苗,微笑道:“这也是柳溪学习的过程。松露的严苛,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态平衡的精密与脆弱。这份敬畏,会让我们在发展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夕阳的金辉洒在橡树苗新绿的嫩叶上,也洒在并肩而立的中外合作者身上。不同的语言,共同的期待,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交融。来自佩里戈尔的橡树低语,与柳溪的山风应和,共同诉说着一个关于跨界合作、尊重自然与共享未来的故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