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高校的橄榄枝,胡适之的心反而前所未有地安定下来。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解决柳溪成长中的烦恼上。
针对内部利益分配,他与陈依依、李秀芬等人反复商讨,引入了一套更精细化的“岗位价值评估+绩效积分”制度。根据不同岗位的技术难度、责任大小、市场价值贡献(如研学辅导员按接待人次和满意度评分),设定基础分值;再结合个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主动性(如主动解决技术难题、提出有效建议)进行绩效加分。积分首接与分红挂钩,并在合作社内部公示。这套制度虽然复杂,但在胡适之的耐心解释和陈依依的细致组织下,逐渐被社员们理解和接受。它相对公平地体现了不同环节、不同成员的价值,有效平息了争议,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对于游客增多带来的影响,合作社成立了“环境与秩序自治小组”,由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热心村民组成。他们负责引导游客车辆停放、设立垃圾分类点并监督执行、划定安静的“村民生活区”、并组织村民轮流维护村容村貌。同时,在研学活动中,陈依依特意增加了“乡村礼仪”和“环保小卫士”环节,引导城里来的孩子尊重当地生活,爱护环境。渐渐地,抱怨声少了,村民们在适应中也尝到了环境整洁带来的舒适和游客尊重带来的自豪感。
菌渣处理中心在林风的主导下,技术日益成熟稳定。“溪山源”牌有机肥不仅在本地打开了销路,还通过“原滋味”等平台,销往了更远的生态农场。林风这个当初的“城里娃娃”,彻底爱上了柳溪,决定毕业后正式留下来,担任技术总监。他憨厚的笑容和日益熟练的方言,让他成了村里新的“自己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柳溪村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访客团——由省文旅厅和农业厅联合组织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考察团”。带队的领导在详细考察了林下种植基地、菌渣处理中心、求知屋研学活动后,对柳溪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模式赞不绝口。
“胡博士,陈老师,你们这个‘产学研游’深度融合的模式,非常有示范意义!尤其是菌渣变废为宝,解决了生态农业的痛点,研学活动又带动了文化认同和品牌增值,形成了良性循环!”领导握着胡适之和陈依依的手,热情地说,“省里决定,将柳溪正式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点’,给予重点政策和资金倾斜!支持你们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打造‘溪山源味’区域公用品牌,把研学基地升级成省级示范营地!”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春雷,为柳溪的未来注入了更强大的动力。升级意味着更完善的设施、更规范的运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胡适之和陈依依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接续奋斗的决心。
庆祝的晚宴后,两人避开热闹的人群,再次漫步到老柿子树下。深秋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挂满枝头,在月光下散发着的甜香。
“还记得你刚来时,说这树藏着金疙瘩吗?”陈依依仰头望着累累果实,笑意盈盈。
胡适之牵起她的手,十指紧扣,温暖传递:“记得。现在这金疙瘩,结满了整座山。”他环顾着在夜色中宁静祥和的村庄轮廓,“但最大的宝藏,在这里。”他抬起两人交握的手,放在自己心口的位置。
陈依依脸颊微红,眼中星光点点。她依偎着他,感受着他胸膛里沉稳有力的心跳。
“适之,”她轻声唤道,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和郑重,“柳溪的路越走越宽了。我们……我们的路呢?”她仰起脸,月光照亮她眼中清晰的期待和爱恋。
胡适之心头滚烫,他读懂了她的心意。他从口袋中取出一个古朴的小木盒,打开,里面静静躺着一枚戒指。戒托简洁,镶嵌的并非钻石,而是一颗温润的、未经雕琢的深棕色琥珀,里面包裹着一小片清晰的、形态优美的菌丝——那是林风用第一批成功转化的菌渣中的菌丝化石制作的,独一无二。
他单膝跪地,在老柿子树庄严的注视下,在承载着他们共同梦想的土地上,举起戒指,目光虔诚而炽热:
“依依,这颗琥珀里的菌丝,是我们奋斗的见证,是生命在困境中顽强转化的象征。就像我们的爱情,在柳溪的泥土里生根发芽,在风雨中茁壮成长。它不璀璨夺目,却坚韧恒久,蕴含着大地的力量和对生命最深沉的爱恋。你愿意嫁给我吗?让我用余生,和你一起守护柳溪,守护我们的家,守护这份在泥土里开出的、最朴素也最珍贵的爱情之花?”
泪水瞬间模糊了陈依依的视线。她看着眼前深爱的男人,看着那枚承载着他们共同记忆和未来的独特戒指,看着月光下见证了他们无数心路历程的老柿子树,巨大的幸福将她淹没。她用力地点头,声音哽咽却无比清晰:
“我愿意!适之,我愿意!”
胡适之颤抖着手,将那枚独一无二的戒指轻轻戴在陈依依的无名指上。琥珀温润的触感贴着肌肤,仿佛连接着大地的心跳。他站起身,将她紧紧拥入怀中,深情的吻,如同誓言般印在她的唇上。头顶的柿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对扎根乡土、情系乡梓的爱侣送上最深的祝福。星光璀璨,照亮了他们紧紧相拥的身影,也照亮了柳溪更加广阔的未来。溪山新章,才刚刚翻开最动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