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第158章 安史之乱(5)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作者:
落雨薇
本章字数:
2446
更新时间:
2025-05-17

[因为安史之乱造成的惨剧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都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相信只要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人们都无比怀念在安史之乱前的大唐盛世。

是在杜甫口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盛世大唐啊!

也是曾经的唐玄宗李隆基一手缔造的盛世,可惜也是在他手中被毁灭的。]

刘彻:“哦,原来这李隆基不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啊!“玄”有前明后暗之意,还真是应了这个谥号。”

听了安史之乱发生的这些事,刘彻还以为李隆基应该是个与胡亥之流一样的昏君。

李世民细细品读了杜甫的诗,虽不能亲眼看见,但能够想象那时的大唐是多么富足的景象。可越是这样越叫他痛心。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那就不会只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大唐。

[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至少要负9成的责任。在李隆基统治的前20年,他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一首把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奋斗的目标。所以才有了开元盛世这样的景象。

可到了天宝元年间,李隆基觉得他己经做到了皇帝该做的责任,所以便耽于享乐。

对朝政有所懈怠,把朝中大权都交于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臣。]

李治:“什么叫做尽到皇帝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真想要享受,不如把皇位首接给太子好了。”

李隆基看着天幕,深深的叹了口气。他只是觉得他己经兢兢业业的20多年,难道不能享受享受吗?也不曾想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这是他一手缔造的盛世,又怎会忍心看他就这样毁灭呢。

武则天看着跪在下首的李隆基。觉得实在难以处置,若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便杀了了事。可杀了换另一个人当皇帝,就不知是否还会有开元盛世这样的大唐。

[当然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不止因为唐玄宗的怠政。

还因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野心。他们身为臣子不思报国,尽忠职守而谋反叛乱。

以及朝中李林甫和杨国忠玩弄权术,只知争权夺利。导致朝堂风气不堪。]

朱棣:“自古以来昏君和佞臣总是相配的。看看开元时期是明君贤相执掌朝政。到了后期朝中竟是些奸邪小人了。说到底还是李隆基这个皇帝给了他们谋反的机会。”

不过也实在可惜,若李隆基能够真的早死20年,说不定还能比得上唐太宗。

[甚至杨贵妃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杨贵妃本是唐玄宗的儿媳,是被唐玄宗强抢进宫的。

或许会认为杨贵妃很无辜,她只是一个后宫嫔妃,管不到前朝的事。但不能否认杨家因他而显贵,也因为他杨国忠才会在朝中掌握那么大的权柄。

如果把责任全部推给杨贵妃肯定是不对的,但不能说她一点责任都没有,毕竟她享受了好处。

安史之乱的全部内容就到这里了。]

李世民脸黑了,不愧是他李家子孙前有儿子娶庶母,后有公公娶儿媳。

杨贵妃暗自垂泪,她虽然荣宠加身,但一切的决定都容不得她做主呀。这安史之乱她又有何责任可负?

————

明天讲讲断案如神的两位官员。会晚一点更新。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