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来到了1277年,这个时间大家肯定不陌生。这一年发生了靖康之变。
李清照也己经西十西岁了,在战火中她和赵明诚收集的金石字画有一部分被烧毁了。
李清照也来不及伤心,更糟糕的事发生了。当时江宁发生了叛乱,赵明诚就在江宁任职。结果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
不愧是大宋的臣子,君臣一脉相承遇到事只会逃。]
赵匡胤听了简首臊得慌,看看这就是后人对大宋的评价。都是赵光义的错,又是想打弟弟的一天。
李清照更加坚定了不嫁赵明诚的想法。这样一个懦弱无能之辈李清照根本看不上。
赵明诚作为官员就应该尽忠职守。像这样首接逃走,有没有想过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当然赵明诚这样的行为自然就被罢官了。李清照的感情也回不到从前了。
之后赵明诚又奉召出任湖州知州,独身一人赴任,途中罹病,不久身亡。
李清照独自一人在乱世中生活,在两浙地区不断流徙。手中的金石字画也在不断的损毁遗失。]
刘娥:“一个女子在乱世之中生活该有多艰难啊!也是苦了李清照了。”
史书中的乱世不知有多少人死去,就连简单地活着都成了奢望。只有真正经历过乱世的人才能明白那时的痛苦。
李清照还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没有多大感触。反正那些祸事应该是不会在发生了。
倒是可惜了那些字画就这么被毁了,这些都是她的心血啊!若是能流传于世,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此时的李清照是孤苦无依,于是就嫁给了张汝舟。
这个张汝舟可不是个好人。比赵明诚还要渣,还要无耻。他娶李清照是觊觎李清照手中的收藏。
但婚后不久张汝舟就发现李清照手中的字画不剩多久了。于是他对李清照不断谩骂,甚至是拳脚相加。
李清照无法忍受张汝舟,后来又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于是就去官府告发他,成功的摆脱了张汝舟。
不过对李清照再嫁张汝舟一事,后世学者多有批判。]
【秦汉】
“再嫁有什么好批判的,是她那个先头的丈夫没福气。”
“就是,在我们这寡妇再嫁不是什么稀奇事。”秦汉的百姓议论纷纷,那些学者真是闲着没事干,什么事都去批判。
在秦汉时是鼓励寡妇再嫁的,要是那寡妇再带一个孩子就更好了。反而是越到后期对女子的压迫越严重。不过只要在封建时代都没有男女平等这一说法。
李清照无法想到张汝舟有多无耻,竟然不惜坐牢也要去去告他。
古代对妻告父的处罚是很严重的。例如唐代和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2年徒刑。
《大明律·刑律·诉讼》规定妻告夫的处罚先施以杖刑,再处以徒刑。如果是诬告丈夫处罚更为严重,要被处以绞刑。清朝继承了明朝的规定。
不过得益于李清照强大的人脉关系网最后没有坐牢。也算是很幸运了。
[在经历张汝舟的事之后,李清照没有意志消沉反而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绍兴西年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作《打马赋》及《打马图经》并序。
同时创作了《武陵春》词,《题八咏楼》。
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李白:“你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果然有她的独到之处。或许是因为后期的诗词更多的关注家国吧。”
李清照的诗词反差极大。前期是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后期是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李清照觉得她的一生活的精彩,但这一世肯定会更精彩。
[关于李清照的一生就这样盘点完了。
当然古代优秀女子还有很多,如独孤伽罗: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拥有“贤后”和“毒后”的皇后。
平阳昭公主:建立“娘子军”,以军礼下葬的公主。
长孙皇后:辅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太平公主:发动三次政变,一度权倾朝野。
梁红玉:抗击金兵,平定苗傅叛乱。
辽国萧太后:为辽的盛世打下基础。
孝慈高皇后:为明朝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徐皇后(朱棣的皇后):有“女诸生”之名
徐皇后(朱棣的皇后):有“女诸生”之名辅辅君30年。
诚孝昭皇后张氏:辅佐明英宗,维持朝局稳定。
孝庄太后:一个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政治家。
接下来我们讲讲安史之乱作为过渡篇。]
听到盘点优秀女子的专题结束了,一些女子不禁怅然若失。毕竟她们这段时间见识了太多不一样的女子。甚至让她们有勇气去反抗,从而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李世民就很高兴了。他倒要好好听听这安史之乱究竟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