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第152章 易安居士(2)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作者:
落雨薇
本章字数:
2816
更新时间:
2025-05-16

[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作风狂放不羁,但她可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李清照年少就崭露头角,十六岁时写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时之间轰动文坛,“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可见成就之高。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词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苏轼:“我这小徒孙作风和词风可一点都不搭。”苏轼看李清照的做派跟婉约可沾不上边。应该是豪放派代表人才对。

天幕下的人都在欣赏李清照的词,让他们看到了一位爱花惜花的女子形象。

卓文君:“若只是一味地些少女情怀,可没资格称为“千古第一才女。”不过卓文君也感受到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风格迥异。

[在李清照十七岁时作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这首诗可谓言辞犀利,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

所以李清照有如此高的赞誉就是因为自身对于家国社稷深深地关切。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无疑是惬意的。

等到李清照十八岁时就和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当时任吏部侍郎。李清照的父亲任礼部员外郎两家可谓是强强联合了。]

李世民:“又是安史之乱,把诗放出来看看啊!”李世民真的很想知道安史之乱到底是什么,天幕能不能讲讲啊。

天幕:别急,等李清照之后就讲。

赵明诚听过李清照的才名,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娶到她。不禁开始幻想婚后的生活。

李清照没有多大感触,她与赵明诚成婚两人至少志趣相投。否则她才不会答应嫁。

[李清照和赵明诚刚成婚时确实过了一段琴瑟和鸣的生活。

两人都喜欢金石字画。所以就去收录这些东西。

有一次有人拿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两人可谓是爱不释手,可惜他们拿不出钱只能放手。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所以李清照婚后生活虽然清贫,但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生活幸福安逸。]

闺阁女子对于李清照的生活很向往。毕竟她们出嫁后的生活无非就是照料公婆,相夫教子,一眼望到头。怎么可能追求自己的喜好。所以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的婚姻己经足够好了。

卓文君:“刚成婚时自然是蜜里调油,可时间一长怕不是要相看两相厌吧。”

卓文君不知是在说自己还是说李清照。反正她自己是深陷婚姻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要是再给她一次机会,绝得不会再跟司马相如私奔。

[但两人的幸福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李格非不幸被卷入了党争,列入元祐党籍

李清照曾向自己的公公赵挺之求助,但出于种种原因赵挺之没有帮助李格非。

而因为党争越发激烈,牵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

于是李清照与赵明诚被迫分离。崇宁西年,李清照才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当然,1107年是政治灾难降临到赵挺之身上。所以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青州乡里的生活。这段时间应该是李清照人生中最后一段安逸的生活。

在青州过了十年之后,赵明诚出仕二人又再次分离。]

苏轼:“官场上瞬息万变,尤其是朝廷上党争严重。赵挺之为了明哲保身自然也不会帮助李格非。”

苏轼自己经历过“乌台诗案”自然知道朝廷之上党争有多严重。

之前经过天幕盘点,宋朝有了很大改变。李清照觉得这次自己父亲应不会卷入朝堂风波了。

但她和赵明诚的婚姻还是算了吧,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她可不想一脚踩进婚姻的泥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