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第99章 火折连环计·匠变风云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作者:
火之飞花
本章字数:
5108
更新时间:
2025-07-02

第99章 火折连环计·匠变风云

夜色深沉,江风裹挟着丝丝寒意,掠过荆州城头。诸葛明伫立在书房窗前,手中紧握着刚送来的密信,眉头微蹙。

“蒯良频繁拜访蔡瑁……”他低声念道。

赵管家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爷,咱们要不要派人盯着他俩?”

诸葛明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如夜,说道:“不必。他们若想对我不利,不会仅靠暗中勾结这般手段。”

果不其然,不出三日,荆州政堂便风波骤起。十多个士族门阀联名呈上《匠户乱政疏》,信中指责诸葛明“妄图以工匠取代士族,扰乱规矩”,还称其设立匠户行会、推广技术学问之举乃“越权行径”,要求刘备彻查,并撤销工坊许可。

此消息一出,众人议论纷纷。更有甚者,部分受士族鼓动的官员,拒绝签署工坊扩建所需文书,意图令匠户行会难以为继。

消息传来时,孙铁嘴正在工坊门口打盹,听闻后,猛地跳起身来:“这还有天理吗?我们辛辛苦苦制造器械,助力军队,保障百姓生活,怎么就成了有罪之人?”

诸葛明却镇定自若,仿佛一切皆在预料之中。

“赵叔,”他轻声说道,“去将过去十年工坊的税收记录详尽整理出来,一份都不能遗漏。”

赵管家一愣:“这是要对账?”

“没错。”诸葛明应道。

与此同时,他悄然启动“火折子情报网”。这是他此前于行会中秘密构建的通信方式,通过改良火折子,搭配特制墨水与暗语编码,可在短时间内传递加密信息,既隐蔽又高效。

当夜,一个个火折子悄然送出。徐庶收到消息后,立刻加强对蔡瑁宅邸周边的监视;阿梅则带领几位心腹工匠,暗中联络各地匠户,搜集士族私自开设工坊、偷税漏税的证据。

诸葛明甚至故意将此事透露给孙铁嘴,对他说:“你若有胆量,不妨做个证人。”

孙铁嘴先是一怔,随即用力点头:“行!老孙我不是不讲理的人,事情究竟如何,我得亲眼所见才肯发声。”

表面上看,局势紧张,实则一切尽在诸葛明的掌控之中。就在士族得意洋洋地等待朝廷裁决时,诸葛明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提议——举办一场“匠艺擂台赛”。

比赛地点定在荆州城外的工坊广场,规则明确:双方各派代表,需在三天内制作一件兵器与一件农具,由官方工匠团评判优劣。

“这有何难?”一位士族子弟满脸不屑地冷笑道,“不过是些花里胡哨的技巧比拼,怎能与我家传手艺相较?”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笑容便僵在了脸上。

比赛当日,士族一方依旧沿用旧法,各自为战,毫无协作,工作效率极低。而行会这边采用标准化流程,分工明确——有人专注锻造,有人负责打磨,有人进行组装调试,一切井然有序。

更令人惊叹的是,诸葛明亲自设计了一套“流水线模型”,将不同工序拆分串联,大幅提升了整体效率。

结果,仅用一天半时间,行会队伍便完成两件作品:一把精钢打造的环首刀,刀刃锋利,刀身纹路均匀;一副新式双铧犁,结构稳固,耕地省力。

再看士族一方,仍在手忙脚乱地赶工,做出的物件粗糙不堪。

评审团当场宣布结果,行会大获全胜。

“这才是真正的匠艺!”孙铁嘴兴奋地拍着大腿,高声喊道,“从前我总以为匠人只能听从吩咐做事,如今我才明白,咱们匠人也能自立规矩,主宰成败!”

这场擂台赛意义非凡,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两种理念的激烈碰撞。

诸葛明站在擂台一侧,望着人群中的年轻匠人,心中暗忖:士族总凭借身份打压匠人,今日我便要以实际行动让他们知晓,手艺本身便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夜晚,万籁俱寂,诸葛明回到书房,摊开一卷厚厚的卷宗,这是阿梅等人忙碌一晚整理出的证据清单。

“士族的那些丑事,远不止于此。”他喃喃自语。

窗外繁星闪烁,映照在桌上那份尚未签名的奏章草稿上,奏章标题醒目:《匠户赋税改革草案》

三日后,晨曦微露,荆州牧府的议事厅内己然暗潮涌动。

诸葛明身着参军官服,手持一卷厚实的案卷,步伐沉稳如钟,眉宇间透着犀利。他身后跟着赵管家,赵管家捧着一个木匣子。

匣中所装何物?正是阿梅与“火折子情报网”日夜奔波搜集来的铁证——士族私自开设工坊、偷税漏税、与官员勾结、操纵物价等劣迹,每一项都有详细账目与匠户证词为凭。

刘备端坐在主位,神情凝重。两旁文臣武将林立,其中不乏士族代表,他们脸色难看。

“诸葛参军,今要上奏的,可是针对‘匠户乱政’的反驳?”刘备声音低沉。

“正是。”诸葛明向前一步,呈上案卷,“主公请细看。十年来,荆州匠户在制造军械、改良农具、修缮水利等方面贡献巨大,所得却仅是微薄工钱。反观士族,仗着门第,垄断资源,肆意剥削匠人,致使工坊发展受阻,百姓怨声载道。”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视众人,语调平稳却字字有力:“今日我之所为,并非扰乱规矩,而是要重建良好秩序。”

刘备缓缓打开卷宗,越看越激动,看到最后一页时,“啪”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

“好!此办法于民有利,于军需亦有助!”他高声说道,“从今日起,匠户行会纳入州府编制,由郑知秋专管匠户户籍。手艺精湛的匠户,可获九品俸禄,与士族同等待遇!”

此言一出,大厅内一片哗然,众人皆惊愕不己。士族众人脸色铁青,几人欲张嘴争辩,却被刘备瞪眼制止。

“此事就此定夺,无需多言!”刘备大声说道。

蒯良坐在角落,脸色阴沉如欲雨之天,眼中寒光闪烁。他心里明白,这一局,他们彻底输了。

诸葛明并未多言,只是恭恭敬敬地向刘备行一大礼,而后退下。

匠户行会正式编入州府的消息传开后,整个荆州为之震动。以往备受轻视的匠人,如今竟能由州府供养,甚至有望为官,这在从前简首是天方夜谭。

几日后,匠艺学堂在工坊旁正式挂牌成立,郑知秋出任第一任讲师。

学堂门口,诸葛明亲手揭下红绸,望着“匠艺学堂”的牌匾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心中五味杂陈。

“从此,匠人不再只是匠人,而是支撑国家的栋梁。”他低声自语。

远处,年轻匠人们己借着炉火忙碌起来,锤子敲击声叮当作响,炉火熊熊燃烧,仿佛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悄然来临。

赵管家在旁忍不住说道:“大人,这一切可都是您一手促成的啊。”

诸葛明微微一笑,眼神坚定:“这并非我之功,是他们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这片土地的安稳,并非仅靠征战与权谋,而是无数双手,以汗水与智慧慢慢奠定的根基在支撑。”

夜深了,工坊内灯火依旧通明。在城南的一个小角落,一个黑影偷偷溜进匠户行会外的胡同,手中紧攥着一封绣有荆楚图案的密信。看来,又将有新的故事发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