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之间是人心

第128章 风暴中的灯火

加入书架
书名:
锅碗之间是人心
作者:
数字美食
本章字数:
3600
更新时间:
2025-06-21

林湾的夜,风大如吼。

镇上的听证会刚过去不到二十西小时,丁向南的动作己经悄然开始。凌晨时分,村北口的公路被几辆挂着“市政巡查”标志的车辆封住,理由是“道路养护突检”,但无人能确认这些巡查队来自哪里。

与此同时,村里的电信信号忽然不稳,多个微信群突遭清理,部分农产品电商后台也出现“账号登录异常”的提示。

这一切,看似偶然,实则蓄谋。

林知夏站在夏饭馆二楼窗前,看着被风刮得东倒西歪的灯笼,眉头紧蹙。顾临舟将一份汇总文件递给她:“林湾电商后台系统被攻击,有意屏蔽你们与外界的链接。目前只有白松和李大勇那边还可以使用临时VPN线路。”

“那场听证会,”她缓缓开口,“触到了他们的底线。”

“但也唤醒了更多沉默的人。”顾临舟把茶杯推过来,“只是,我们要快。”

“快什么?”

“快把林湾推入真正可持续的运行轨道。否则,一场风暴足以摧毁你建立的一切。”

林知夏没有说话,转身走下楼。

夏饭馆的后院里,白松、林惟、阿斌等人己经在灯下集合。林知夏走近时,所有人都抬头望她。

“从今天开始,”她声音不高却极清晰,“我们启动‘林湾自救计划’。”

她把手里的资料拍在桌上:

“一:所有农产品统一收购,转入李大勇负责的冷藏运输线,暂时断开电商平台的外部供货。

二:由我亲自起草声明,联合白松茶场、林惟制陶作坊等十家村内合作体,组建临时商会,公开发布对‘丁氏文旅开发案’的集体抗议。

三:所有对外采购与供货全部改走私链线下交易,由顾临舟协调市区法律支援。”

白松皱眉:“你想孤立他们?”

“不是孤立。”林知夏抬起眼,“是切断他们所有可以渗透的脉络。”

“他们不会坐以待毙。”林惟低声提醒。

“我知道,”林知夏平静点头,“但我要让他们明白,林湾不是一块可以随便切割的土地。”

几天后,丁向南的下一步终于落下。

他派人以“文化采风”的名义进入林湾,并试图在多个自然点设置前期勘测设备。与此同时,村南头的“合作社用地”忽然出现一纸法院通告:涉嫌早年间违规出租,现需冻结地块,待查清所有权再议。

“又是旧账。”顾临舟将通告递给林知夏。

她冷笑一声:“这是资本惯用手法,先封,再收,再控。”

林惟从市里带回一份资料:“查到了若溪资本背后一个影子公司,名叫‘烨丰资产’,老板名下曾经吞并多个小镇民营企业,借债、托管、再转让,全在他们的剧本里。”

“这是明抢。”阿斌怒不可遏。

“不是明抢,是合法演绎。”林知夏冷静如冰,“你要记住,对手在用合法手段,但我们要用正义的手段。”

白松顿了顿:“那接下来?”

林知夏看向众人:“我们,要学会反向设局。”

林湾村口,村民悄然搭起一个“林湾共创平台”的临时展览,展示茶叶、竹编、米酒、草药皂等十余项农艺产品,并贴出“保护村落自主经营权”倡议书。没几天,就有十几个回乡创业的青年联名加入,并迅速在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发布推广。

林知夏亲自拍摄、剪辑、发布第一条林湾村纪录片短视频,主题只有七个字:

【这山不是商品。】

24小时内,播放量破十万,评论区刷满了“支持知夏姐”“乡村不能被资本吞了”“村庄不是资产”的声音。

林湾村的人,开始被点燃。

林湾镇东,丁向南在市政宾馆会议室内,眉头微蹙地听着助理汇报。

“短视频对他们影响很大,现在反而是我们形象受损。”

“知夏那边有外援?”

“似乎联系了一位律协委员,还有个专门做乡村首播的工作室愿意提供拍摄设备。”

丁向南沉吟片刻,冷冷开口:“她不再只是一个厨娘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远处朦胧山影:“那就动她的根。”

“你是说……”

“她外婆留下的那块地,曾经有个旧债未清。虽然账己结,但在程序上,还有一个‘未备案承包纠纷’可以拿来炒作。”

助理微愣:“可那只是一个形式空档……”

“媒体不看实质,只看话题。”丁向南转身,“现在,把她变成‘疑似套地典型’,她就坐不住了。”

夜晚,林知夏收到一封匿名快递。

信封里是一份伪造的旧欠款函,以及一张传真件,来自“林湾项目专项调查组”。

她没有慌张,将传真交给顾临舟,自己一人去了后院。

老灶还在,外婆留下的那口铁锅也还在。她坐在小板凳上,轻轻擦拭锅底。

“你说的对,”她低声自语,“不该怕风来,而是该学着站在风里。”

她起身,望向夜空。

风暴中,灯火未熄。

她要做的,不是躲避风暴,而是撑起属于林湾的伞。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