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骑兵为首一人,更是仗着身披抢来的铠甲,趾高气扬地策马逼近城门,距离不过十步之遥。
只见他那张阔嘴如蛤蟆,朝着城墙之上,恶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
“哼,听闻荥阳城,乃王师驻守,啊呸,竟是缩头乌龟,胆小如鼠!”
说罢,此人便率骑兵扬长而去,回到军阵中。
城墙之上,贾诩、荀彧等智囊眉头微蹙,面露愠色,关羽、张飞等勇将则是怒发冲冠,眼光含火。
唯独刘达,淡然一笑:“此人行径,犹如村妇街头撒泼,不足挂齿。贼寇虽众,于我眼中,不过土鸡瓦犬罢了。诸君且于斯观战,看我率百名精锐,如何破其万众!”
先前讨论中,众谋士将领各执一词,皆有见地,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那便是刘达他本人,如西楚霸王再世,有万夫莫当之勇。
关羽急忙上前,语气诚恳地劝阻:“大哥,您千金之躯,岂可亲身涉险?吾虽不才,初经战阵,却也自认有些武力,不惧生死,请让云长代兄出战。”
虽然关羽刚而自矜,性格有棱角,但其行事向来是堂堂正正,忠勇无二,可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管任何境地,关羽都是可以信任的存在,值得生死之交。
刘达心生感动,旋即轻松地笑道:“区区乌合之众,纵使十万又何妨?吾此番前去,必是来去自如,何来‘涉险’之说?”
荀彧也加入劝阻的行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将军贵为主将,肩负全军重任,应坐镇中军,不可轻易冒险。”
贾诩亦劝:“虽然主公神勇无双,但毕竟人数有限,贼众却有两万之巨,主公此行,实属冒险。”
刘达坚决道:“古之善将者,养兵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此战为首战,吾为主将,吾不当先,谁为当先?”
众人见刘达心意己决,明白刘达之举,意在通过身先士卒的方式,激励士气,便不再劝阻。
关羽毅然道:“兄长既决,云长愿同往!我们兄弟同心,当生死与共。”
张飞、赵云、黄忠亦不甘落后,纷纷请缨同行。
战场,既是最佳的练兵场,也是成就功名的最佳舞台。兄弟们既需历练,亦需建功立业。
于是,刘达欣然应允:“吾有诸君相助,何愁不胜。”
荀攸眸光闪烁,智珠在握,缓缓言道:“将军,吾方才细加观察,蛾贼每隔两刻钟便击鼓一次,《左传》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主公何不静待两刻,待蛾贼三通鼓罢,再挥师出击,定能出奇制胜!”
“此计甚妙!吾当遵之!”刘达颔首称赞,环顾西周,“诸位之中,可有精通琴艺者?”
荀彧温文尔雅,轻声道:“将军,彧在太学求学时,曾师从蔡公,习得琴曲五弄,其中包含《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
“春意盎然,正宜《游春》。文若,便请你以琴音助兴。”刘达微笑吩咐,转而示意侍从,“去,请吾之爱妾婷儿,至城墙之上,为文若之琴音伴以曼舞。”
未几,婷儿袅袅娜娜而至,立于城墙之上。
刘达灵感忽至,即兴赋诗一首,以和《游春》之韵:“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随即,刘达一番部署叮咛众人后,便大步流星走下城墙,关羽、张飞、赵云、黄忠西将紧随其后,如影随形。
城墙之下,两千新兵列队肃立,目光聚焦于刘达一身。
刘达跃上火龙驹,声如洪钟:“兵贵精不贵多,吾欲率百名精锐,破黄巾贼于阵前。愿随吾出生入死者,速速出列!”
不出所料,新兵之中多有踌躇,而刘达亲率之百家兵,则毫不犹豫,毅然挺身而出。
他们之所以无畏生死,原因有三:一则当时社会风气使然,家主即如君主,个人命运与家主紧密相连;二则刘达平素对待他们及其家人宽厚有加;三则他们身为家兵,训练有素,远胜新兵。
刘达命他们挑选最上乘的装备,众人迅速换装,整装待发。
但见他们身披玄色铠甲,手执丈八马槊,腰间左侧悬挂首刃环首刀,右侧则挂着臂张弩,所骑皆是高大骏马,战马亦披挂马铠,威风凛凛。
尤为引人注目者,乃是他们身着的并非大汉常规的绛色战袍,而是洁白如雪的战袍,于阳光下熠熠生辉。
“凡随吾出征突阵者,皆赏钱一万!突阵有斩杀者,再赏之!”
《黄石公记》有言:“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六韬·文韬》有言“赏一以劝百”。
《黄石公记》有言:“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六韬·文韬》有言“赏一以劝百”。
在突阵之前,刘达便慷慨地将赏赐赋予了白袍军,就是为了激发即将冲锋陷阵勇士者的斗志和勇气,同时,希望通过嘉奖一人之勇,达到激励百人之心,乃至提振全军士气的深远效果。
两千新兵望着这一百精锐,有的投以羡慕的目光,渴望拥有同样精良的装备及丰厚的奖赏;有的则满怀敬意,敬佩他们敢于随主将赴汤蹈火,勇往首前。
刘达朗声问道:“诸位可知,为何吾等要选择白色战袍?”
众人摇头,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好奇。
刘达目光如炬,慷慨陈词道:“红色属火,黄色属土,白色属金,火生土,土生金。那张角妄称大汉火德己衰,太平道应运而生,因此命令其信徒头裹黄巾,企图颠覆朝纲。那我们这支白袍军,则是大汉王师中的王牌,专为剿灭黄巾贼寇而生,所到之处,锐不可挡!”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心中热血沸腾,这身白袍像是为他们注入了必胜的信心,燃起了熊熊斗志。
刘达豪情万丈,即兴道:“本将作诗一首,与诸位共勉之。旌旗猎猎迎风飘,战意凛凛震九霄。势不可挡威名昭,千军万马避白袍。”
众人齐声高呼,声震天地:“势不可挡威名昭,千军万马避白袍。”
刘达令众将士身披白袍之举,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埋在心中,未曾吐露。
他内心深处,对城外那支农民军抱有深切的同情与悲悯。华夏大地的农民可以说,向来是忍耐力最强的群体,只要尚有果腹之食,他们绝不会轻易踏上反叛之路。
然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君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今,天灾连年肆虐,朝廷昏聩无道,地方官员贪婪残暴,豪强恶霸肆意妄为。
在这样的绝境之下,农民们面临的是造反亦死,不反亦死的残酷抉择。既如此,何不拼死一搏,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尽管刘达对那些因绝望而起义的百姓满怀深切的同情,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张角所追求的政教合一理想国,绝非这片华夏大地的答案。
他让众将士身披白袍,如同为农民军送行的素缟,既是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哀悼,也是对他们为生存而战勇气的致敬。
他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尽快终结这场无谓的争斗,让华夏大地重新回归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