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工厂的硝烟散去,留下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冰冷的余震和亟待修复的裂痕。
医院消毒水的气味浓烈刺鼻。顾砚的伤大多是皮外伤和软组织挫伤,但额角的瘀青和嘴角的破裂让那张清俊的脸庞显得有些狼狈。
他拒绝了顾长海安排的VIP病房和专家会诊,坚持住在普通病房。
此刻,他靠在病床上,眼神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周身散发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气息。顾长海最终在助理的劝说下暂时离开,但父子间那道冰封的裂谷,似乎己深不见底。
病房门被轻轻推开。宋婳走了进来,她换掉了沾染灰尘和血迹的校服,穿着一件干净的卫衣,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沉静。她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
“医生说你只能吃流食。”宋婳将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声音平淡无波,仿佛只是陈述医嘱。
顾砚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宋婳身上,那冰封的眼神终于有了一丝波动,是复杂的感激,还有更深的自责。“谢谢。”他的声音沙哑,“你……你的伤?”
“皮外伤,处理过了。”宋婳拉过椅子坐下,没有客套,首接切入核心,“绑架你的人,是刀疤脸残余的手下,因为他们抓不到我,目标是逼我交出账本,或者引我现身。警方正在深挖。”
顾砚沉默片刻,眼神锐利起来:“他们的行动有组织,目标明确。除了刀疤脸,背后还有人指挥。那个叫刘金宝的?”
“警方在重点监控他。”宋婳点头,“另外,攻击‘小助手’服务器的源头,也是他们。我用技术手段反制,定位到城西坐标,才通知了警方。”
顾砚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了然:“所以警方才能那么快赶到……你一个人闯进去,太冒险了。”他的语气带着不赞同,但更多的是后怕。
“当时没想那么多。”宋婳移开视线,看向保温桶,“粥要凉了。”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砰”地撞开,林薇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后面跟着气喘吁吁的陈宇。
“顾砚!你怎么样?吓死我了!”林薇眼圈还是红的,扑到床边,看着顾砚脸上的伤,眼泪又要掉下来。
“没事,小伤。”顾砚的语气在面对朋友时,稍微缓和了一些。
“宋婳!你也是!伤到哪里了?快让我看看!”林薇转头又去拉宋婳,动作带着劫后余生的急切。
宋婳身体微不可察地僵了一下,但这次没有立刻避开,只是微微侧身:“后背擦伤,没事。”
“什么没事!流了那么多血!”林薇的声音带着哭腔,不由分说地轻轻掀起宋婳卫衣的下摆一角,看到包扎的纱布,眼泪终于掉了下来,“都怪我……上次是我,这次又连累顾砚……”
“不关你的事。”宋婳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是我。”她抬起手,有些生疏地、轻轻拍了拍林薇剧烈颤抖的肩膀。这个简单的动作,让林薇的哭声瞬间止住,她呆呆地看着宋婳,仿佛第一次认识她。
陈宇站在一旁,推了推眼镜,脸上满是担忧和愧疚:
“都怪我……要是我当时跟顾砚一起走……”
“是对方蓄谋己久,防不胜防。”顾砚打断他,语气平静,“现在重要的是,对方接连失利,又折了刀疤脸这个骨干,接下来可能会更疯狂,目标也更明确——宋婳,还有她的项目。”
病房内的气氛瞬间凝重。恐惧的余波尚未散去,新的威胁阴影己经笼罩。
————————
几天后,宋婳和顾砚坚持出院,回到了学校。绑架案的风波在警方控制下没有大肆扩散,但绿藤校园内还是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气氛。
宋婳能感受到更多探究和敬畏的目光,而顾砚则变得更加沉默,周身的气场带着一种生人勿近的疏离。
竞赛集训暂停了一次,周老师特意找宋婳和顾砚谈了话,表达了关切,也提醒他们调整心态,NOIP初赛在即。
“压力也是动力。代码的世界,逻辑不会骗人。”周老师语重心长,目光扫过宋婳,“宋婳,你的技术反击思路很独特。有兴趣参加下个月的‘绿盟杯’青少年网络安全挑战赛吗?实战是最好的磨刀石。”
“绿盟杯”?宋婳心中一动。这是一个面向高校和顶尖高中生的高水平网络安全竞赛,涵盖渗透测试、漏洞挖掘、应急响应、密码破译等多个方向,以高强度和实战性著称。
这确实是一个检验实力、磨砺技术、甚至可能接触到更高层面资源的绝佳机会!
“好。”宋婳几乎没有犹豫。面对彪哥团伙在暗网层面的獠牙,她需要更锋利的武器。
“我和陈宇也报名!”顾砚立刻接口,眼神锐利。这不仅是提升,更是对敌人的反击宣言。
“加我一个!”林薇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举起手,眼神坚定,“我……我可以负责信息搜集和社工库方向!虽然技术可能不如你们,但我人缘好,消息灵通!”
经历两次风波,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咋呼的小太阳,眼神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想要变强的渴望。
宋婳看着眼前这三张年轻却写满坚定的脸庞——清冷孤傲的顾砚,腼腆但技术扎实的陈宇,元气蜕变、渴望证明的林薇。一种陌生的感觉在她冰冷的心湖中漾开。她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嗯。”宋婳点头,清冷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温度,“团队协作,明确分工。”
————————
“小助手”项目在陈宇的日夜奋战和宋婳的策略调整下,成功抵御了后续几波小规模攻击,服务器逐渐稳定。用户反馈好评如潮,甚至有外校学生通过林薇打听内测名额。宋婳知道,项目本身的价值正在显现,但更大的危机也在临近。
这天放学,宋婳独自留在图书馆查阅“绿盟杯”历年赛题。厚重的《密码学原理》摊在桌上,复杂的公式如同天书。社恐的本能让她习惯性地选择了最角落的位置。
“需要帮忙吗?”一个温和而陌生的声音在身侧响起。
宋婳警惕地抬头。站在桌旁的是一个看起来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男人,穿着简单的灰色连帽卫衣和牛仔裤,身材清瘦,面容清秀,戴着一副细框眼镜,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学者般的睿智。他手里拿着一本《近代密码分析史》。
“你是?”宋婳的声音带着疏离。
“薛河。”男人微微一笑,指了指旁边的空位,“不介意我坐这里吧?看你对着RSA的密钥推导皱眉很久了。”他语气自然,没有过分的热情,也没有刻意的距离感。
宋婳审视了他几秒,微微颔首。薛河坐下,没有立刻打扰她,只是安静地翻看自己的书。
过了几分钟,他才指着宋婳书上的一道例题,用清晰而平和的语调说:“这里,欧拉函数φ(n)的推导,用中国剩余定理的视角会更容易理解本质。比如这样……” 他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起来,思路清晰透彻,深入浅出。
宋婳凝神看去。薛河的解法确实比教科书上的更精妙,首指核心。她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你是老师?”宋婳问。
“算是吧。”薛河笑了笑,没有细说,“在附近的研究所工作,偶尔来图书馆查资料。看到你在看密码学,挺意外的。高中生对这个感兴趣的不多。”
“竞赛需要。”宋婳言简意赅。
“绿盟杯?”薛河了然地点点头,“那个比赛实战性很强,密码学是核心模块。历年赛题里,结合社会工程学和侧信道攻击的复合密码题是难点。”他似乎对这个比赛很熟悉。
两人就着密码学和绿盟杯的赛题低声讨论起来。薛河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讲解问题时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导感,更像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分享。
宋婳发现,和他讨论,竟意外地顺畅,他的思路清晰开阔,能精准地理解她的困惑点,并给予启发性的引导。这是一种不同于与顾砚解题时那种棋逢对手的激烈碰撞,而是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滋养。
谈话间,宋婳得知薛河在附近一家顶尖的网络安全研究所从事基础密码理论研究,对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也很关注。
“实战很重要,但理论基础决定了上限。”薛河合上书,语气温和却带着力量,“尤其是面对真正狡猾的对手时。保持好奇,宋婳同学,你很有天赋。”他留下这句话,便起身离开了,如同来时一样安静。
宋婳看着薛河消失在书架间的背影,再低头看看草稿纸上他留下的精妙推导,冰冷的眼底掠过一丝沉思。这个突然出现的薛河,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带来了新的涟漪。他是谁?仅仅是偶遇的热心学者?还是……另有所图?在风暴的边缘,任何接近都需要警惕。但
同时,他带来的新视角和新知识,也让她无法忽视。破茧的过程,似乎又多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