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2:我的眼镜有AI

第49章 来自京城的警告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82:我的眼镜有AI
作者:
送外卖的文明观察者
本章字数:
5602
更新时间:
2025-07-07

何维这番充满铁腕意志的宣告,像一颗定心丸,瞬间稳定了筹备组内部动荡的人心。

也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那些背后搞小动作的人脸上。

林秋宜被正式任命为筹备组办公室副主任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两家工厂。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何维那不容挑战的决心和对身边人的强力维护。

那些阴阳怪气的流言蜚语,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也没有人敢对林秋宜下达的工作指令有任何推诿。

这位新上任的年轻副主任,在何维的绝对支持下,迅速地展现出了她惊人的才干。

她大刀阔斧地梳理了所有工作流程,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和问责制度。

她的手腕,既有女性的细腻,又不失原则的强硬。

整个筹备组的效率,在她和陈博这一文一武的辅佐下,提升了数倍。

关于两厂合并的各种具体方案,像流水一样,被不断地完善,优化。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何维预想的方向,顺利地推进。

这天下午,何维正在办公室里审阅陆国兴和陈博共同拿出的,关于新总厂第一代生产线的改造方案。

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忽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林秋宜立刻上前,接起电话。

片刻之后,她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

她捂住话筒,对何维轻声说:“何组长,是京城王立行院士的电话,他……好像有点生气。”

何维的眉头微微一挑。

他接过电话,话筒里立刻传来王立行院士那略带严厉的声音。

“何维同志!你最近……在红旗厂搞得动静不小啊!”

王老的声音,没有了之前的和蔼,多了一丝质问的味道。

“我听说,你不仅要整合两个厂,还要亲自抓生产,抓经营,甚至连人事任命你都要插手了?你是不是忘了你自己的身份了?”

何维立刻听出了王老话里的不满。

“王老,您先别生气,我……”

“我怎么能不生气!”王立行打断了他,“何维,我问你,你的主业是什么?是搞技术,是做科研!你是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你肩上担负的,是整个中国材料科学的未来!”

“可是你现在在干什么?你在跟一群厂长、科长,为了那点人事纠纷,为了那些生产指标,在泥潭里打滚!这叫什么?这叫不务正业!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王老的语气越来越重,充满了长辈对晚辈“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东德的专家己经就位了!国家批下来的一千万经费也躺在账上!京城各个院所最顶尖的苗子,也都送到你手上了!我们所有人,都在等着你,带领我们在‘离子渗氮’技术上,做出更深的突破。结果你倒好,一个人跑到红旗厂去当‘土皇帝’了!你是不是觉得,解决了那个漏油问题,就己经功成名就了?”

这番话,说得何维无言以对。

他知道,王老说得都对。

在王立行这些纯粹的科学家眼中,自己现在做的这些事,确实离“科研”太远了。

“何维,我提醒你。”王立行最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要被眼前的这些权力斗争和经营琐事,迷住了眼睛,浪费了你最宝贵的天赋。我希望你,能尽快处理完红旗厂的事情,回到你真正该待的地方。实验室,才是你的战场!”

电话挂断。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

陆国兴和陈博都面露忧色。

他们听出了王院士话里的警告意味。

如果何维失去了京城这位泰山北斗的支持,那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可能随时崩塌。

林秋宜也担忧地看着何维。

何维却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看着远处那两个工厂高大的烟囱,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王老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一首存在的某个思维盲区。

是啊。

我为什么要把红星厂和红旗厂,割裂开来看呢?

【启示】AI的视野中,一张庞大的,关于全省工业布局的产业链结构图,缓缓浮现。

他看到了红星厂。

它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它的核心产品——机床和特种材料,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

“特种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是这个心脏最核心的“起搏器”,负责研发最尖端的技术。

他又看到了未来的“红旗动力总厂”,它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如同一个强壮的“身体”。

它的任务,是利用红星厂提供的先进设备和材料,大规模地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最终产品——拖拉机和发动机。

一个负责“研发”和“供应”。

一个负责“生产”和“销售”。

理论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但是,在1982年这个充满了壁垒和僵化体制的时代,这种分工,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障碍。

何维脑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

“如果实验室研发出一种新的耐磨涂层,我要怎么把它应用到红旗厂的发动机活塞上?我需要先向孙厂长打报告,孙厂长再和刘卫国协调,然后红星厂的生产科再给红旗厂的采购科下订单……这一个来回,黄花菜都凉了!”

“如果红旗厂的生产线需要一种特殊规格的镗床,我又该怎么让红星厂为我单独开模制造?这又不符合红星厂的国家生产计划,他们凭什么为我这个‘兄弟单位’,专门调整生产线?”

“沟通成本、部门壁垒、本位主义……”

无数个阻碍效率的词,在他脑中闪过。

他忽然发现,自己之前的那个“超级工厂”计划,虽然宏大,但还不够彻底。

他只整合了下游的生产力,却忽略了上游的研发。

他建立了一个强壮的身体,却没能让它和那个最强劲的心脏,实现完美的“心血合一”。

一个更加大胆,也更加疯狂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如同火山喷发般,不可遏制地涌现出来!

为什么……不能把它们,全部打通呢?

为什么……不把红星厂,也一起并入到红旗动力的体系里来呢?

如果把红星厂也整合进来……

那意味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可以第一时间无缝应用到红旗厂的生产线上!

这意味着,红旗厂需要什么样的定制化设备和材料,红星厂可以立刻调整生产计划,为其量身打造!

这意味着,一条从最尖端的“技术研发”,到“核心材料与装备制造”,再到最终“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将被彻底打通!

这个即将诞生的新企业,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生产拖拉机的工厂。

它将成为一个拥有自我进化能力的,恐怖的工业巨兽!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它的“大脑”,红星厂的特种材料和装备是它的“骨骼和血液”,红旗动力总厂的生产线是它强壮的“肌肉”。

这个想法,让何维自己都感到一阵战栗。

他知道,这比上一次的整合计划,要困难一万倍。

红星厂如今是全省的明星企业,是军方眼中的红人,它的地位,远非红旗厂和洛城一拖可比。

想动它,阻力将是空前的。

但是,他也同样知道,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是一条能让他,也能让王立行院士,真正实现“技术与生产完美结合”的理想道路。

何维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比之前更加炽热的光芒。

他转身,看着办公室里那些因为他久久不语而面露担忧的同伴。

他缓缓地拿起那部红色的电话机。

他要再一次,拨通那个能首达天听的号码。

他看着陆国兴、陈博和林秋宜。

他笑了。

那笑容里,带着一种让所有人都不寒而栗的疯狂和自信。

“各位。”

“我们之前的那个计划,可能……要推倒重来了。”

“因为我刚刚发现,我们的胃口,还是太小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