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八点半,天高云淡。
装备部第五十七研究所的一号测试中心,气氛庄严肃穆。
这个地方,平日里戒备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而今天,这里更是汇集了一群大人物。
测试中心宽敞明亮,各种来自德国、瑞士和日本的精密仪器,静静地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房间的一侧,己经坐了十几个人。
他们,就是今天这场特殊“评审会”的专家组成员。
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老花镜,气质儒雅的老者。
他叫王立行,是国内金属材料学领域的泰斗,几十年前曾留学德国,是中国热处理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身边,坐着来自航空部、船舶总公司、兵器工业部的总工程师,还有几位从国外归来的顶尖专家。
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领域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张援朝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坐在他们对面。
他的表情很平静,但紧紧握着的茶杯,还是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知道,今天这些专家,是中国科技的脊梁,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有着知识分子固有的骄傲和固执。
他们信奉数据,信奉经典理论,信奉经过千百次验证的国外先进经验。
想让他们承认,一个连大学校门都没进过的十八岁工人,搞出来的“土法”技术,能超越他们穷尽一生研究的成果,这无异于一场认知上的革命。
何维和刘总工,在小李的引领下,走进了测试中心。
当那十几道凝聚了顶级智慧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时,饶是见过些场面的刘总工,也瞬间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手心都冒出了冷汗。
他感觉自己不是来汇报成果的,倒像是一个即将参加答辩,面对十几位主考官的学生。
何维却依旧平静。
【启示】AI的视野中,这些专家的身份、履历、研究方向、甚至发表过的主要论文,都以数据卡片的形式,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何维对他们,了如指掌。
“张代表,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小同志?”
王立行院士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了何维身上。
他的语气很和缓,但那审视的目光,却带着一种天然的权威感。
“是的,王老。”张援朝站起身,郑重地介绍道,“这位,就是红星机械厂的何维同志。他身边的,是他们厂的总工程师,刘庆华同志。”
专家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怀疑。
他们实在很难把眼前这个略显单薄的年轻人,和报告里那个“创造奇迹的天才”联系在一起。
何维把那个长条木盒,轻轻地放在了房间中央那张巨大的不锈钢检验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个神秘的木盒吸引了。
“开始吧。”王立行院士淡淡地说。
刘总工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打开了木盒。
他正准备按照昨天晚上准备好的腹稿,开始详细介绍这项技术的研发背景、理论基础和工艺流程。
“等一下。”
王立行院士却突然开口,打断了他。
所有人都愣住了。
只见王老缓缓地站起身,走到检验台前。
他没有去看那份厚厚的书面报告,也没有问任何关于理论的问题。
他首接从旁边的工具车上,拿起了一把同样来自德国的,标着最高硬度等级的“鱼牌”金工锉刀。
他将何维带来的那根传动轴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了片刻。
然后,在所有人错愕的目光中,他举起了锉刀,用一种标准的、教科书般的姿势,狠狠地朝着传动轴表面划了下去!
“呲——!”
那声比在红星厂时更加尖锐、更加刺耳的刮擦声,响彻了整个测试中心。
王立行院士手里的那把顶级锉刀,像划在一块玻璃上一样,瞬间打滑。
而传动轴的表面,依旧光洁如镜,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这……”
在场的专家们,脸色齐齐一变。
他们都是行家,只凭这一下,他们就知道,这根轴的表面硬度,己经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
王老放下锉刀,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震惊。
但他没有停下,又对助手说:“去,把A-3型洛氏硬度计推过来。”
A-3型洛氏硬度计,是国内最精密的硬度测试设备,探头用的是金刚石。
设备很快被推了过来,助手小心翼翼地把传动轴固定好,将金刚石探头对准了测试点。
压力施加,数据读取。
当屏幕上的红色数字最终定格时,整个测试中心,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HRC……70!”
助手的声音都在发抖。
洛氏硬度70!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淬火后的高碳钢,硬度一般在60到65之间。
硬质合金刀具的刀头,硬度也不过70左右。
而眼前这个用普通40铬钢制成的东西,表面硬度竟然堪比金刚石之下的顶级硬质合金!
在场所有专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无法置信的表情。
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个来自航空部的专家推了推眼镜,提出了第一个质疑。
“王老,硬度虽然惊人,但众所周知,硬度和韧性是矛盾的。这么高的硬度,我很怀疑它的抗冲击能力。恐怕一碰就碎,是个‘玻璃轴’。用在高速旋转的发动机上,是会出大问题的。”
他的话,代表了在场大多数人的看法。
这也是材料学颠扑不破的“常识”。
王立行院士点点头,表示同意。
他看向何维,第一次正式地向他发问:“小同志,对于这个质疑,你怎么看?”
这就是京城专家们的“下马威”。
他们不跟你谈虚的,首接用最尖锐、最核心的技术难题来拷问你。
刘总工的额头冒汗了,他正准备上前解释。
何维却轻轻地按住了他。
何维走到检验台前,环视了一圈这些代表着国家最高智慧的大脑。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
只是平静地转身,对张援朝的警卫员小李说。
“李哥,麻烦你,去把咱们车上的备用轮胎,连同撬棍和千斤顶,都拿过来。”
这个要求,让在场所有人都懵了。
没人知道他要干什么。
小李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刻跑了出去。
很快,一个沉重的汽车轮胎和工具,被他扛了进来。
何维指挥着小李,用千斤顶,将那根经过测试的传动轴,两端架空,横放在了检验台的两侧。
然后,他把那个巨大的,足有一百多斤重的汽车轮胎,稳稳地放在了传动轴最中间的悬空位置。
脆弱的传动轴,承受了它本身重量几十倍的压力,被压得微微向下弯曲,形成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弧度。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都觉得,下一秒,这根轴就会“嘣”的一声,从中间断裂。
然而,它没有。
它就那样静静地弯曲着,像一张拉满的弓,充满了惊人的弹性和韧性。
全场鸦雀无声。
这根轴,它不仅拥有顶级的硬度,还同时拥有着匪夷所思的韧性!
它打破了常识!
它颠覆了教科书!
就在所有专家的大脑都陷入停顿时,何维做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举动。
他走过去,竟然站到了那个悬在半空的轮胎上!
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加上轮胎的重量,全部压在了那根传动轴上!
传动轴弯曲的弧度更大了,但依旧没有断裂。
何维,就那样踩着轮胎,站在那根被压成弓形的传动轴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这一刻,他不需要任何语言。
他的行动,就是最雄辩,最震撼,最无法反驳的证明!
他,和他的作品,将学者公认的常识,狠狠地踩在了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