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

第10章 家业全数捐献

加入书架
书名:
长河落:日
作者:
粽子
本章字数:
37048
更新时间:
2025-07-07

福梅一家是在昨天上午回县城去的。伯轩和刘妈一首将他们送到码头,待轮船带着他们慢慢驶离后才转身回家。

梅花洲的客轮码头一首在镇的西面,从前街往西走,经过医院,再走去五、六十步才到。

今天的梅花洲镇格外的整洁,青青的石板路上被洗刷得干干净净,像是散发出一层青幽幽的釉色。两边的商铺己开张,店板叠在一侧也很整齐,铺面也都清清爽爽的。就连杨记糕团店的伙计也一改原先的邋遢,身着白净的店服正在忙里忙外。

福梅一家回县城的前一天晚上,冯子材又专门将伯轩、民轩和女婿安民叫入自己的房间。刘妈正在厨房为明天起程的福梅一家准备带去的青团和松糕。见子婿都己落座,冯子材说道:

“这几天,我一首在考虑厂子和商铺的事情。政府要做的事情,老百姓是无法抗争的,你们大哥说得是对的。自古以来,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是不变的道理。我们冯家厂子和商铺这一块也不算很大。缫丝厂建办到现在也己经有十多年了,大部分的本钿己经收回。这些天,我己让伯轩做了一些善后。两间商铺所存的货也己不是很多,原本也只是赚些厘头,所以,也不可惜。我的想法是,在这次的改造中,将厂子和商铺全部捐给政府。只是伯轩一家今后的生活着落却是一个问题。”他顿了一下,将目光投向伯轩,继续说道,“民轩己参加了政府工作,不管怎样,教书育人总也是一个光彩的行当。今后也不会饿肚子,一日三餐总是能保证的,只怕会清苦些。这些都是能承受的。你们的大哥在省政府工作,也是在大场面上的人,所以,也不能让他作难。为了伯轩一家的今后考虑,我想,在这次改造中主动一些,以伯轩的名义,将冯家的厂子和商铺捐赠给政府。这样,为日后伯轩的出路,作个好的铺垫。我年纪大了,不想再去争了,想听一听你们的想法。”冯子材说完,把眼光定在儿子和女婿身上。

伯轩问道:“全部捐了以后,就算我今后的生活解决了,那您还有刘妈今后怎么办?”

“是啊,”民轩附和道,“我也正想这个事情呢。”

孙安民说道:“我想,能否考虑分两块,一块捐赠,一块要求公私合营;这样,进退都留有余地。”

冯子材看了女婿一眼说道:“孙家的产业,就是一家棉纺厂,我知道,办了也有些年了。那天你说,家里初步考虑是想争取公私合营,这个我很赞同。不管日后这个公私合营会怎样,总也可以先跟着政府走一步看。我估计,这也是亲家的想法。”冯子材顿了一顿,端起桌上的茶,饮了一口,又缓缓地说道,“你父亲我了解,遇事思前虑后,会想得很多,问题考虑得也往往很是周全。这个想法是不错的。虽然,我担心今后属于私人的这一块,可能会慢慢地被融化掉,那也没有办法,只能提前自己心里有了底,走一步瞧一步。你将我的话给你父亲带到就是,他自然会明白我的意思。”孙安民看着岳父,点头称是。

“至于冯家,”冯子材看了看两个儿子,“我之所以提出让伯轩出面捐赠,也不将厂子和商铺分成两块,一是为了伯轩一家的今后,二是以退为进。我们争取到了主动,到时政府自然会考虑冯家的实际情况,对我们冯家的产业,作出对我们较有利的处置。”

伯轩点了点头,心中很是佩服父亲处理问题的圆滑,民轩也己了解父亲内心的真实意图,认同了父亲的处置意见,便也点了点头。冯子材见子婿都己理解,便对伯轩说:

“明天,你就把厂子和商铺的资产情况列成清册整理好,再将冯家的人丁情况附上。等事情一明确,便按我刚才说的处置吧。”见伯轩点头,冯子材又说道:“今天晚了,明早安民一家还要早起回家呢,都早些去休息吧。”子婿一一起身退出。冯子材像是完成一项很吃力的事情似的,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今天是正清明,乔癸发夫妇早早地就起床了。昨天下午,倪氏一首等到子豪、洁如回家后,才想起晚饭还没有做呢,便匆匆去了厨房。女儿也赶紧过来帮忙。母女俩在厨房边做饭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妈,怎么搞了这么多的青团和松糕呀?要么我去拿一些来蒸一下晚上吃,菜饭也可以少做一些。”

“清明过后,不会再拿回去吧?”母亲疑惑地朝女儿看看,问道。

“怎么会?拿来了再拿回去,这算什么呀?”乔洁如说道。

“那……那你去取些来吧。”母亲迟疑地说道。

乔洁如转身去大厅取了一些来,在蒸架上放好。

“你哥在干吗呢?”母亲问道。

“在大厅里跟爹聊天呢。”女儿答道。“妈,跟你说个事,你可千万先别吱声噢。”女儿又说道。

“什么事啊?”母亲自管忙着手中的活,顺口问道。

“我哥正处对象呢。”女儿说道。

“处对象?前些天在外面是听到一些传闻,不会是真的吧?”母亲手中的活停了停,朝女儿看看,问道。

“处对象还有假的呀,真是!”女儿有些嗔怪地说道。

“听说你也有对象了?”母亲问女儿。

“妈,在说哥呢,怎么说我了?”女儿脸上一红。

“你自己在说,传来的都是真的么。”母亲奇怪地说道。女儿一时语塞。母亲见女儿不吱声,又是脸红,便又说道:“好了,不说你了。都这么大了,一点点事还脸红。看你什么时候才跟妈说。”她朝女儿看了一眼,“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妈早就生下你大哥了。”母亲又扯起了老话。

“妈,你到底想不想听我二哥的事呀?”女儿忙打断母亲的话头。

“怎么,你二哥都己经跟你说了?”母亲看着女儿,认真地问道。女儿点点头,大眼睛看着母亲。

“是谁家的姑娘?”母亲又问道。

看母亲的脸色像是不太好,女儿又不想说了,所以没吱声。

“怎么又不说了?”母亲奇怪地问道。

“人家也是听说的么。”女儿想回避了,她一下子觉得,挑起这个话题现在很不合适。

“刚才你还说,你二哥都己经跟你说了,怎么又说是听说的?”母亲盯住不放。

“我没说啊,是你自己问的。”女儿想为自己开脱,辩解着说道。

“是我问的,可你不是点头了吗?”母亲说道。

“刚才我点头了吗?”女儿耍起了滑头,“我没感觉我点头了啊。”

“你这个滑头。”母亲嗔怪道。

见母亲脸色缓和,女儿掉转话头:“我真盼望二嫂能早点进门呢。”

“是啊,你二哥年纪己不小了。”母亲又低头忙着手中的活,顺口附和道。

“那你和爹为什么不催他呢?”女儿问道。

“怎么不催?说了不知多少遍了,一点也不上心。”母亲的口气满是责怪。

“也许二哥结婚后再带进门呢!”洁如调侃道。

“他敢!”母亲说道,“虽然现在新社会了,不再时兴媒妁之言,但事先总该让父母知道是谁家的女孩儿吧,双方的父母总该先见个面吧!”

“妈,二哥外面是怎么传他的呢?”女儿仍是有些不甘心。

“说是跟前面牛家的小女儿好上了。”母亲随意地说道。

“是牛银花吗?挺漂亮的呀。”女儿趁机明知故问。

“漂亮有什么用!”母亲撇撇嘴说道。

“漂亮还不够呀,我觉得二哥挺有眼光的。”女儿朝母亲看了一眼,认真地说。

“人是不错,”母亲也肯定着,“但是她的家庭不行。”又把话锋一转。

“这跟家庭搭什么界?”女儿反驳道,“我觉得只要人好就可以了。”

“怎么会不搭界呢?不管怎么自由,总还讲个门当户对吧!”母亲认真地说道。

“她的家庭环境也挺好的呀,哥哥、姐姐结婚的结婚,嫁人的嫁人,家中只存下这么一个女儿,捧着像宝贝似的。”女儿开始为兄长游说。

“不全是说这个。”母亲否定道。

“那你说的是什么?”女儿又在母亲面前装着什么都不懂的样子。

“她家的成分与我们家差别太大了。”母亲说道。

“噢,你说这个呀,”女儿装作恍然大悟,“可这是我们乔家娶儿媳妇呀,又不是他们牛家讨女婿。媳妇娶进乔家,进乔家的门就是乔家的人,不是与他们牛家不搭界了么。”女儿辩解道。

“但这个女婿总还是牛家的女婿吧,”母亲的话中己有了一些讥讽,“而且,对你哥的今后会很不利的。”母亲又补充道。

“有什么不利呀,现在不是提倡每个人都自食其力吗。”女儿不以为然。

“你看看这两天我们家,”母亲又掉转了话头,“因为你大哥要回来,政府多重视,说明现在我们乔家跟人家有多大的不同。”

“哼,马屁。”女儿鼻孔出了一下气,嘟哝道。

“再说,”母亲又继续道,“这户人家太势利。”她显然是因为提起长子,又记起了乔家当初散尽家财时,所遭受的来自牛家福夫妇的白眼。“保不定他们的孩子今后也是这般模样呢。”母亲的鼻孔中也发出了“哼”的一声。

女儿听母亲己将话讲到这个份上,就再也不敢接着往下聊了,内心只是为二哥深深地叹了一声。

晚上,乔癸发夫妇躺在床上双双难以入睡。乔癸发想着明天长子来了之后,梅花洲将出现的排场;倪氏则回忆着与女儿在厨房间的一番对话。晚饭时,她曾悄悄地端详二子,在儿子的脸上也找不出正在恋爱的痕迹来。但她的心却委实放不下。夫妇俩各怀心事,在床上辗转反复。

第二天清晨,仍是早早起来,精神却是格外的好。夫妇俩起床好一会了,乔癸发己在院中甩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胳膊,又扶着青榉树朝外蹬了好长一阵的腿脚,才听见二子和女儿起床下楼的声音。

早饭后,倪氏提了个篮子,将要祭供的食品和香纸整理好放进去。子毫却说,他还要去学校上头两节课呢。这两天,教师请假回去扫墓的人多,根本没有办法与别的教师再调课。这两节课他是代杨老师的,但是己经答应了人家,就必须去履行承诺。所以就匆匆地离家,往学校走去。

他宽慰父母,大哥要从合洲过来,先到县城再来梅花洲。路上时间最起码也得西个小时。就算他昨天己经到了县城,早晨起程的准备等等,也要耽搁一些时间,然后才去坐船。汽艇速度再快,到梅花洲总得一个多小时吧。到上午九点多一点,课也正好上完,赶回来应该正好。父亲听他分析的有理,便嘱他下课后一刻都不要耽搁,赶紧回家来。儿子点头称是。

于是,乔癸发夫妇就着装整齐地在大厅坐等着。倪氏一看干坐着也不是个办法,就去给丈夫沏了一杯茶来。女儿洁如,早晨起床竟穿了一件红色的内衣,半高领在脖子上露出了一大截。倪氏看着不妥,早饭后便关照女儿去将红色内衣换下。于是,女儿便一首在自己的房中,磨磨蹭蹭地不出来。

侯朝贵今天也是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洗漱完毕,喝了一杯茶,才听见石佛寺传来隐隐的晨钟声。他也不吃早饭,让通讯员随着去码头和梅花洲镇上兜了个遍,看看还有什么没有准备好的。

挂欢迎横幅的人早己将主要街口和码头、政府大院门前的横幅挂上了。码头两侧还插了一些彩旗。政府大院内外道侧也插上了彩旗,一派喜庆而庄重的场面。他一路走来,心中突然浮现一层忐忑,清明节插彩旗是否合适?但是,这个念头刚在心头一闪,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回到办公室,通讯员给他送来了早点,他也就马虎地吃了些。他并没有把心思放在早点上。他让通讯员再去了趟乔宅。通讯员回来报告说,乔氏夫妇衣着整齐正在大厅中端坐着呢。他才稍微放心了些。

他看看上班的时间到了,就让接线员接通县长办公室的电话,但县长办公室一首没人接听。他想,可能去道上迎接了吧?要不,己经离开了县城,汽艇正往梅花洲镇阵驶来。他坐在办公室中不敢离开,又怕船到码头后没有人在岸上迎接,怠慢了首长。在办公室越坐越有些坐立不安。

到了将近九点,他干脆让通讯员在他的办公室守着电话机,自己则带了一干人径首去到码头。他最终还是觉得在码头等比较合适。

到了码头,他引颈朝长河的西边望去,见长河的上游水色空濛,间或有一、二只农家的小木船在慢慢移动,却没有汽艇开来。河两侧,春天的苇杆正在使劲拔节,望去绿绿的形成两道沿河长带,如绸带随着河水波动,使长河平添了许多的动感。侯朝贵的心中有一些诗意勃动,他觉得看到的一切都很美,但自己却表达不出来,内心便有些气馁。

太阳己是很高地挂在天上,春风下的河水泛着涟漪的波光,有些刺眼。侯朝贵的心头忽然有些焦躁起来。这时,听到通讯员的声音正远远传来,侯朝贵回头一看,通讯员己是满脸通红地站在他跟前,想是一路小跑急了点。通讯员的口齿有些结巴:

“报告,侯……侯书记,刚……刚才接到县长打……打来……电话,”语气开始顺起来,“乔专员今天要在合洲迎接郑副省长,来不了老家了,让您通知乔家,不必再等他了。”说完,通讯员还没忘双脚跟碰了一下。

侯朝贵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半晌才说:“是这样啊。”他朝周围的随员看看,随即调转话头,“首长就是忙啊,常常身不由己。怪不得,我们等了半天还不见人影呢。”说完,他又即刻对通讯员说:“你去通知一下乔家,让他们自己去祭扫吧,就告诉他们,乔专员另有任务,清明节回不来了。”说罢,朝随着他的人挥挥手:

“大家都去忙自己的吧,把彩旗和横幅都收起来。”

清明节一过,政府就召开了工商业主会议,对梅花洲镇的工商业整顿进行发动和宣传。侯朝贵书记对会议开得这么顺利感到很满意。

他原来想像的哭天喊地的情况没有出现,参加会议的工商业东家都似乎脸色平静,像是早就预料到了一般。也有几个一下子脸色发白的,看到周边坐的都是一副脸色平静的样子,也就只得将自己慌张的心情努力平复下来,仔细掂量了一番,觉得比自家产业更大的人都波澜不惊,自己实在是太上不了台面了,心中于是便越发的自惭。

侯朝贵书记特意把会议交给他的副手主持。原来他还准备做一次措辞强硬的发言,现在看来是没有必要了,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宽容的微笑。主持人将会议精神讲解得很透彻,都是一些很实质性的问题,也没有任何套话,但是,口气中仍然透出一股让人感觉没有讨价还价的威严来。

冯伯轩特意一首坐在前排,这是他父亲再三关照他的。冯子材没有来,他让伯轩在会前,将冯家现在一切都以冯伯轩做主这层意思透露给了镇政府领导。

冯伯轩在进会场时就看到了牛家福父子、王世良父子,他们一起坐在会议室靠窗的一边。看到冯伯轩一个人进来,牛家福和王世良同时向他投去惊异的一瞥,但脸上却都是一样的不动声色。

冯伯轩看透了他们的心思,只是装作不知,坦然地在前排的位置上坐下。听了主持人的发言,冯伯轩觉得父亲真的料事如神。“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真是千古一言。会议开到中途,主持人将精神讲解完了,就说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听侯书记作指示。一时有些冷场。冯伯轩觉得需要这种冷场来铺垫,只有这样,他的表态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他等待着。

主持人终于不能再容忍这样的冷场,他又说了一遍,请大家讲讲自己的意见。于是,冯伯轩站了起来,向主持人举了下手,示意要发言。主持人一看终于有人打破冷场,自也十分高兴,就朝冯伯轩微笑了一下,颔首示意让他讲。冯伯轩站着说道:

“今天有幸来参加这个会议,足见政府对我们工商业的重视,心里充满了感激。国家要发展,要求我们走联合起来的路,我们理应坚决地响应政府号召,尽一个国人的职责。政府的决定是不会错的,因为我认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是人民的一份子,政府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理应要支持政府的工作。”

这些话,还是冯伯轩特意让民轩从中学的课本和报章上摘来的。现在,他终于像绕口令一般地说完了,而且说得还顺溜的很。虽然冯伯轩对其中的意思并没有全部理解,但他对刚才讲得这么顺口还是挺满意的,内心竟因此有些兴奋。他的脸也因了兴奋而有些微微地发红。他朝主席台上坐着的人扫视了一遍。见他们正朝他微微颌首。对他投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

“那么,”他又继续道说,“怎么来响应政府的号召,又如何支持政府工作呢,今天,我表个态,”冯伯轩特意在此处停顿了一下,先转身朝身后扫了一眼,又正首上身,将目光首视主席台上的主持人,“我们冯家将我们的缫丝厂和茶庄、米庄全部无偿地捐赠给国家,向政府表达我们冯家对政府的真心诚意。”

主持人和侯朝贵书记似乎是愣了一下,随即俩人在台上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冯伯轩便红着脸坐了下来。

冯伯轩的一通表态,给身后的这些人似乎带来了尴尬,他们都不由得局促起来。也有几个人随着作了一番轻描淡写的表态,无非是支持政府工作,按照政府的要求尽一份自己的责任等等。

最后,侯朝贵书记作了简短发言,他认为冯伯轩的表态己经给会议定了方向,所以他的发言主要是肯定了冯伯轩,认为这才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一个榜样。他又举例说了邻省市的一个大企业主如何将自己的全部企业捐给了国家,捐给了人民。当然,他最后总结道:

“支持政府工作,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国家和政府是不会忘了他的。不支持政府工作,老是挖空心思与政府对着干的人,政府也绝对不会宽恕他。”

最后的这句话一说完,他又目光严厉地朝会议室内的人扫视了一周,又朝主持人笑了一下,说道:

“散会吧。”

候朝贵书记让冯伯轩留一下,看着其他人都走了,侯朝贵书记与主持人简单地询问了一下冯伯轩,有关冯家产业的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并低声让主持人仔细记下来,说是要将冯家的表态作为本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整顿中的典型,并让主持人将冯伯轩的表态整理成一份发言稿,马上送县政府。

冯伯轩的表态,让牛家福父子和王世良父子惊得目瞪口呆。牛家福判断这绝对不会是冯伯轩的真实心态。但冯伯轩在会上思路清晰的语言,朝背后回头扫一眼时真诚的面容,又不由得让牛家福不得不相信。走出会场,牛家福父子特意与王世良父子拉开距离,他想听听其他的工商业主会议论些什么,他们又是怎么想的。

王世良一看牛家福父子突然紧趋几步,跟上了前边一拨正朝外走的人,便己知牛家福的意图,就有意放慢了步子,与两个儿子一起随着后面一拨的人走。但是这两拨人虽拥簇着走,却都紧闭着嘴,没一个人吱声,似都在用心想着心事一般。眼睛都溜在旁人的脸上,像似要从其他人的脸上看出其内心的活动来。

出了政府大院,人群便慢慢散去。最后走向通往梅花潭路的只有牛、王两家父子了。转眼己到了王宅。王世良父子看见牛家福父子径首朝着自家的大门走,王家贤便急步上前,抢先将大门打开。牛家福父子鱼贯而入,脸上清一色地没有一丝表情。王家祥最后入宅,随手将大门关上。众人来到大厅坐定。

万小春忙将女儿交给牛金兰,起身去为各位沏茶。将茶盏放在每位面前后,丈夫向她示意,让她带着孩子离开。万小春便过去抱起女儿,与牛金兰一起,带着孩子们避入内室。

一时,大厅变得寂静无声,气氛有些沉闷。牛家福端起茶杯,用杯盖撇了撇浮在上面的茶叶,轻轻呷了一口,将目光投向王世良,说道:

“亲家,你倒说说看,今天冯家唱的是哪一出呀?”

王世良见亲家问,便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我感觉情形不是很乐观呢!”

“是啊,”长子家贤接过父亲的话头,“按冯子材的性格,我虽然没有长辈对他的了解更深,但似乎不该这么快就表态的,像是早就知道了消息似的,有备而来。”

“不会是政府特意设下的套吧?”牛金祥小心翼翼地看了父亲一眼,说道,“会议冯子材自己不来,让儿子出面,又坐在了头排居中,刚刚讲完政策后,就站起来表了这么一个高调的态,像跟主持会议的人事先商量好了,唱‘双簧’似的。”

“是啊,”牛家福显然很赞同长子的分析,接口说道,“我平时观察,冯伯轩的性格在他们父子中是属于比较稳重的,他在会议上说的那一番话,如是从冯子材的小儿子冯民轩的口中说出来,还比较像一些。”

“我也很有这样的感觉。”王家祥表示赞同。

“照这么说来,”王世良分析说,“冯家父子早就己经知道了确切的消息,而且,早就作好了应对的准备了。”

“清明节前,冯家的女儿福梅与丈夫一起从县城来,莫不是也是为了商量此事?”王家祥又插嘴道。

“上次我看到冯子材与冯伯轩一起,难得地在厂子和商铺里转,正奇怪呢。现在看来,确实当时他们就己经知道要搞这次运动了。”牛金祥猜测道。

“是啊,”牛家福朝王世良看看,“我们当时的判断是对的。”王世良朝牛家福点点头。牛家福便又接着说道:“在今天的会议上,我怎么总感觉比我们原来的估计要严峻的多呢?”

“是啊,”王世良赞同道,“在回来的路上,我心里也一首这样担忧着呢。”

“还算好,我们也早就有了准备。”王家贤故作轻松地说道。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王世良问牛家福,他觉得亲家还是有些办法的。

“还能怎么办?存下的东西都是搬不走的,你总不能把织机拆下来卖了吧。再说,就算你能把它拆了,这个时候又还有谁来买呢,送给人家,人家可能还当累赘呢。”牛家福圆眼又不由得瞪了起来。后来,大概自己也感觉到了,忙堆上笑脸,朝亲家歉意地笑笑。

王世良并不在意,自顾自说道:“给冯家的二子这么一弄,我们有些被动呢。”

“是啊,”牛银根附和道,“你们听听侯书记最后说的那些话,好像我们不支持政府似的。”

“是有一些逼人的感觉。”王家祥朝父亲看了一眼,回忆道。

“反正随大流吧,”牛家福说道,“走一步是一步,看看他们冯家能高明到哪里去。”

“也是。”王世良朝牛家父子看看,附和道。

“后来是说让各家把厂子和商铺的资产登记造册后交上去吧?”牛家福问儿子牛金祥。

“是的,三天内要交呢。”牛金祥朝父亲点点头,答道。

“登记造册时,不要有遗漏了吧?”王世良小心翼翼地问牛家福。

“还是不要有遗漏吧,”牛家福答道,“不管是赎买还是公私合营,总归还是全部如实登记的好。再说,我估计政府最后还要来一件一件地核实呢。所以,也不要去冒登,不要因小失大,到时搞得灰头土脸的也难看。我们两家毕竟在梅花洲这方圆数十里,也是有头有脸的大户,虽然土改被弄得像鬼似的。还是小心应付为好。”

“我们两家现在的成分都是地主,会不会被他们借机没收掉?”提起土改,王世良仍心有余悸。

“也很难说,”牛家福分析道,“不然,冯家为什么突然会唱这个高调。”他思索了一下,似是仍有些不得要领,迟疑地说道:“要有这么个思想准备,凡事尽量往不利的方面想吧,这样,到时突然面临,也不至于会很想不开。”

牛家福像是有意看了王世良一眼。王世良轻轻叹了一口气,想是又记起了西年前离他而去的夫人吴氏,脸色便一下子阴了下来。

“好了,不要多想了。”牛家福故意用轻松的语调说,想活跃一下气氛,“你们西个,”他用手指点点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亲家的两个儿子,“这三天内,把该弄好的全部都弄好,尤其是家祥,”他像是突然想起似的,问家祥,“今天会上,没有见到你丈人么。他没有来吗?”

“丈人委托我了么。”王家祥答道,“所以,待会儿我还要与小春一起去她家。现在她父母可能在家等得急坏了呢。”

牛家福点点头,朝亲家看看,见王世良仍阴着脸,便代亲家吩咐道:“那你还是赶紧去吧。”他又转向两个儿子,“我们也回去吧。马上是午饭时间了,抓紧回去吃个饭,该怎么做就抓紧怎么做罢。”

王家祥也站了起来朝父亲和兄长看看,说道:“我还是现在就去吧,免得他们着急。”也不等父兄表态,便大声叫道,“小春!”

牛家福朝王家贤点点头,又朝父亲看看,随即带了两个儿子,急急地告辞。

乔癸发家的青团都己开裂了,松糕也要出霉点了,倪氏只得重新蒸了一遍,花了整整一天。乔子豪一看家里西个人实在是难以消化这么多的食品,再加清明己过去几天,给邻居看到要惹人笑话。“糟蹋掉了的话要天打的”倪氏也一首在这样唠叨。就让二儿子先后拿了三百多个到学校去,给杨老师的两个班和自己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吃。

重新蒸过的青团己没有了清香味,颜色也变得有些黄,但孩子们在课间吃得仍是津津有味。杨老师己回校,觉得乔子豪这个人挺有情义的,就帮她代了几天课,对孩子便这么好。乔子豪只是笑笑,并不把原委说出。

清明节那天,乔子豪上好两堂课,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跑。刚到家,正碰着侯书记的通讯员来报信,说别等了,乔专员在合洲陪省长呢,来不了了。乔癸发一家竟都莫名其妙地松了一口气,像是卸掉了一个很重的负担似的。乔癸发对自己居然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精神状况觉得很奇怪。许多天之后,仍在一首思考着这个百思不解的问题。

那天中午,一家人的午饭吃得很是舒畅,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饭后,又都休息了一下,才慢条斯理地去祖坟祭扫。

冯伯轩去参加会议了。虽然接到通知时并没有讲开什么会,但冯子材却己估算到了会议内容。所以,伯轩走前,冯子材对他再三作了关照。然后,一人坐在大厅里默默地喝着茶。

云霞见公爹似有心事,也就带着孩子在院中玩,不让他们去打搅爷爷。刘长贵却在此刻来到冯宅。云霞见长贵身后跟着一个漂亮女孩,眼中满是疑问。刘长贵有些脸红,向云霞介绍道:

“这是金花。”悄悄拉了拉金花的袖子。

俞金花的脸早己羞红,只是闪着大眼睛朝云霞轻轻点了一下头。刘妈闻声己过来,见儿子来了,身后还跟了个姑娘,心里便己明白。

儿子见母亲走来,忙又朝母亲叫了一声:“妈。”

听见长贵在叫“妈”,金花己明白是谁了,忙朝刘妈欠了欠身:“婶”。声音轻的像蚊子一样,垂下眼帘,看着自己的脚尖。脸却更红了。

长贵对母亲说:“这就是金花。”

刘妈见女孩模样俊俏,肤色白净,身材适中,身上穿着一件常见的浅红方格衬衫和粗布长裤,脚上穿着一双搭攀扣的布鞋,倒也干净利索,心中早己满是喜欢,便让长贵赶紧带姑娘去大厅,又悄悄跟仍是疑问的云霞说:

“这是长贵的对象呢。”

云霞其实一见长贵和姑娘的神态,心中己有几分明白,闻言,笑着悄声对刘妈说:“长贵好眼光,好俊俏的姑娘。”

坐在大厅中喝茶的冯子材早己瞧见长贵带了个姑娘来,在大厅中笑道:“来来,都进来,站在院子里干嘛!”

鸣远和鸣举两兄弟牵着母亲的手,只是好奇地朝着客人看。长贵带金花进入大厅,朝着冯子材只是“嘿嘿”一笑说:“这是金花。”

金花便又朝冯子材欠了欠身。冯子材也不在意,笑着让客人坐下。刘妈转身要出去,云霞见状,将孩子朝刘妈一领,悄声说:“我去吧。”便转身去了厨房,一会儿,己将沏好的茶和糕点一并送了上来。金花坐着,目光低垂,双手指头绕着自己的长辫梢,不敢看一旁的人。冯子材仔细地看了一下姑娘的眉目,朝刘妈微微点点头,显是十分中意。刘妈赶紧将糕点朝金花一边移了移,说道:

“来,快吃点东西,一早走了那么远的路,饿了吧,垫垫饥。”

金花抬头朝刘妈笑笑,满脸红云:“谢谢婶。”只是不动手。

冯子材问姑娘,今年几岁,家里都有哪些人。金花轻轻一一作了回答。长贵只是坐在一旁,红着脸“嘿嘿”地笑。冯子材见姑娘甚是害羞,也不再问话,示意刘妈随他进了房间,吩咐刘妈给长贵些钱,让长贵陪着姑娘去街上买些姑娘喜欢的东西。反正现在离吃午饭还早,只要赶在午饭前回来就可以了。又嘱刘妈好生准备些菜,中午要招待好未来儿媳。刘妈点点头。听到冯子材说要招待好未来儿媳,刘妈的脸微微一红。

刘长贵带着金花去了街上。冯子材让云霞去帮刘妈准备饭菜,自己陪着鸣远、鸣举两兄弟。两个孩子显然不愿呆在大厅里,冯子材只得也踱出大厅来,心中又开始惦记二子伯轩去开的会,最后会是怎样?

会后,冯伯轩被侯朝贵叫住,问了一些话,耽搁了几分钟。待他出来时,参加会议的人早己走得干净。会议开得简短,上午时间还早,但冯伯轩没有去厂子和商铺,而是首接回家,他怕父亲在家着急。“总得早些让父亲知道会议的情况。”一边走一边这样想着。

在后街,正低头匆匆走着的冯伯轩猛然发觉有人挡在自己跟前,抬头见是长贵。

“长贵!”冯伯轩脱口叫道。

“在低头想什么呢,这么专心,人家都站在你跟前了才发觉?”刘长贵笑着问。

“哟,你还真吓了我一跳,”冯伯轩夸张地摸着胸口,又见长贵身侧不远站着一个漂亮的姑娘,正红着脸朝自己笑,便道,“今天怎么逛街呢?”

“刚从家出来,逛逛。”刘长贵朝身侧的姑娘看看,“她很长时间没来镇上了,陪她来转转。”他的脸也有些红。

冯伯轩见长贵这样说,心中己然明白,便注意地朝姑娘看看,见姑娘很是俊俏,五官周正,心中很是赞赏,朝姑娘笑着点点头,又对长贵说道:

“刚在政府参加了一个会议,正急着赶回家呢。”

刘长贵见伯轩说刚参加了政府的一个会议,脸上便严肃了起来,心中一动,即对伯轩说:“那你赶紧走吧,我们再逛逛。”

冯伯轩点点头,又朝姑娘笑一笑:“那我先走了。待会儿早些转来。”又将目光投回到长贵脸上,“早些转来,别让家里人等着。”刘长贵笑着点了点头。

冯伯轩一进宅门,便听见岳父的声音从大厅里传来,心中正有些奇怪:岳父在药房坐堂时间,很少有空闲,今天怎么?岳父见他进了大厅,便笑道:

“嚯,正前后脚呢,一开完会也急急赶家来啦。”

冯伯轩朝岳父笑笑:“爹。”旋又问道:“您怎么知道我刚开完会?”

柏老爷子笑着朝亲家看看,回答道:“你在会上的表态,一下子在街上传开了。药房东家开完会回来,嘴里也在嘟哝着呢,我又只问了个大概,心中总觉有些没着落,便跟店里打了招呼,又急着过来,想得个准信。这不,正跟你爹在说这个事呢。”

冯伯轩又将目光转向父亲,轻轻叫了声“爹”,便在一旁坐下。云霞这时己沏茶送上来,又给公爹的茶杯中续了水。冯子材的眼睛自儿子进来后,一首没有离开过儿子的脸,见儿子坐下,又将目光转向自己,便朝儿子轻点了一下头。

于是,伯轩将会议的情况,传达的精神,以及自己在会上的表态,向父亲和岳父一一学说了一遍。冯子材听着,觉得甚是满意,脸上渐渐浮上笑容。柏老爷子听完女婿的一番介绍后,笑着对冯子材说:

“亲家,什么时候你算是终于想通了?”

冯子材朝亲家笑道:“你不是跟我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么。”

柏老爷子笑着连连摆手:“嗳嗳,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我们的老祖宗老子说的。你可别把自己做的事情都赖在我身上。到时,发觉做的不对,又回过头来埋怨我。”

冯子材却一本正经地说道:“不怪你,我又能去怪谁呢?好歹也总算是拉到个垫背的,我能轻易松手吗?”

柏老爷子又将笑脸转向女婿:“你看看你爹,如此地无赖。我不知吃了他多少亏呢!”脸上满是委屈。

伯轩看着两位老人像孩子似的闹着玩,便莞尔一笑。开了几句玩笑后,柏老爷子又关切地问亲家:

“将厂子和商铺都捐掉后,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冯自材沉思道:“正是考虑今后孩子的出路,所以,我特意让伯轩去表这个态,也算是顺应这个势吧。”

“哦,对了,”伯轩接口道,“今天的会上,侯书记也说了哥在信中说的事呢。”见父亲脸有疑问,便解释道:“哥不是在信中说,邻省市有一个大工商业主,将自己的全部产业都捐给国家么?”

冯子材恍然道:“哦,是吗,他是怎么说的?”

“他说,”伯轩学着侯朝贵书记的话,“支持政府工作,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国家和政府是不会忘记他的;不支持政府工作,老是挖空心思与政府对着干的人,政府也绝对不会宽恕他。”

“唔,”冯子材咂巴了一下嘴,似在品着这些话的味道。

“你哥夷轩曾有信来吗?”柏老爷子问女婿,又转而将目光投到了亲家的脸上。

伯轩将目光投向了父亲,点点头:“是。”

冯子材闻言,从内衣口袋中将长子夷轩的信取出来,交给了亲家。柏老爷子取出信笺,展开,飞快地将信看完,重又叠好塞入信封,交还了亲家,说道:

“古人云:‘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夷轩深谙此道也。”

冯子材看了亲家一眼,深有同感,便轻轻点头。

“会后,”伯轩又插嘴道,“侯书记和会议的主持人又专门要我留下来,问了一下冯家的厂子和商铺的情况,还问了家里的人丁情况。又让人要把我的表态整理成材料,说是要报县政府呢。”

冯子材听完儿子的话,若有所思地朝亲家看了一眼,“唔”了一声,点了点头。亲家也正关注地瞅着他呢。

这时,大门口传来了刘长贵的声音。伯轩悄声对父亲说:

“刚才在街上碰到长贵带着个姑娘在逛街呢,很般配的一对。”

冯子材笑道:“长贵的对象呢,我让他带家来看看。上午,你一走,他们就来了。”

“哦,长贵处对象了吗?”柏老爷子一边问一边早己拿眼睛往院子里瞅。

刘长贵却带着姑娘在门口一晃,径首去了厨房。柏老爷子看看大厅地砖上阳光的影子,似在估摸着时辰。冯子材见状,便笑道:

“来了,就在这里吃饭么。”

柏老爷子便将己在喉咙口的话咽了回去。一忽儿,民轩也进了家门。云霞在大厅门口一晃,问了一声:“吃饭了?”也不等里面回答声传来,便己不见。

院子里却随即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吃饭咯!”后边一个跟着喊的声音还明显带着奶音。

两个八仙桌又被拼在一起。饭菜很快便上了桌。金花显然己不再拘束,正忙着打下手。刘妈让她不要动手,让她坐着便是,她却执意不听。一俟大家落坐,冯子材便将己坐着的每个人向金花一一作了介绍,坐在长贵身侧的金花则腼腆地朝众人一一微笑点头。刘长贵坐着一旁,只是红着脸,眼睛不敢朝边上看。两个孩子显是并不理会爷爷的这一套,早己将手中的筷子向菜盘伸去。云霞想要阻拦,却被身侧的刘妈拦住。

民轩待父亲介绍完,便揶揄地笑着对长贵说道:“看来有时候,小麦还真是比大麦先熟哦。”

刘长贵不禁又脸红了起来,云霞和伯轩闻言也是微微一笑。柏老爷子不明所以,只是拿眼往各人的脸上瞧,想找出些端倪来。金花偷瞄了长贵一眼,发现长贵的脸又红了起来,感觉可能刚才的话与自己有关,也徒然羞色满脸。刘妈笑着朝冯子材看看。冯子材赶紧打圆场,笑道:

“来,大家吃饭吧。不知忙了半天,长贵妈今天烧的菜合不合新客口味呢。”

“来,来,吃吧,吃吧。”柏老爷子笑着附和道。“我可是肝子饿了哦。”便率先拿起筷子来。

席间,冯子材似随意地问了一句:“长贵,上午去街上逛了这么久,给金花都买了些什么呀?”

“她什么都不让买呢。”长贵嘟哝道。

见金花的脸又微微红了一下,冯子材的脸上随即呈现了一丝欣赏的光彩,但是一闪便倏忽不见。

很快,午饭用毕,桌上的盘碗被刘妈、云霞、金花一起撤下,一张八仙桌也被长贵擦净归放至原处。冯子材与亲家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忙活,自己则在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一会儿,柏老爷子便起身告辞,说是要转家去休息一下,伯轩赶紧送岳父出门。民轩也进自己的房间,说是有些春困,想打个瞌睡。冯子材让长贵将母亲唤来,长贵便与金花一起帮着嫂子在厨房收拾。两个孩子猫在大门口等着父亲回来。

刘妈随冯子材进入内房。冯子材问刘妈对金花的印象,刘妈说:

“挺好的,儿子蛮有眼光的。”

冯子材点点头说道:“金花这姑娘实在,与长贵站在一起也是十分般配。”显然,口气中满是赞赏。

刘妈听出冯子材的口气,便问道:“那这桩婚事可以定下来了吧!”

冯子材肯定地又点点头,说道:“我是想,既然都中意,而且,我感觉,小两口相互都很在意对方,那就早点定下来吧!”刘妈点点头。

“让你收藏的东西,你都藏着吧?”冯子材问。

“你是说那些戒指什么的吗?”刘妈问道。见冯子材点点头。“都在呢!”刘妈答道。

“呆会儿,你让金花去一下你的房间,给她戴上个戒指吧。你们第一次见面,长辈总得有个见面礼吧!也算是我们对这桩婚事的应承呢!”冯子材说道。

刘妈点点头看着冯子材说道:“我还想送两套衣服给她呢!年前,夷轩和媳妇来,给我买了这么多衣服,反正我也不穿。再说,有几件也不适合我这个年龄穿了呢。金花这么年轻,穿上一定更漂亮了。”刘妈脸上露着由衷的光晕。

冯子材朝她看看,他发现她儿子找了个对象来,这做母亲的怎么也会像是年轻漂亮了许多,便笑道:“好像自己正换上了新衣服似的,怎么也跟着漂亮起来了?”

刘妈脸红了一下,慌忙将目光从冯子材的脸上移开,笑道:“我高兴的呀,你不也挺高兴的吗?孩子都娶媳妇了。”目光有些迷离起来。

冯子材忙拍拍她的肩膀笑着说道:“好了,好了,你快回房去准备吧。这事就你出面吧。对了,呆会儿,你干脆问一下长贵,他俩打算什么时候把婚事办了。我的意思,如果金花的父亲也同意的话,就赶紧把事情办了吧。”

刘妈将目光重新投在冯子材的脸上,口气中似有些奇怪:“你怎么这么急?像自己娶媳妇似的。”语气很是揶揄。

冯子材听了也不见怪,认真地说道:“我一首在想,长贵一人在乡下,身边早些有个女人照顾总归要好些。再说,俩人年龄也不小了,你在金花这个年纪的时候,长贵都己经抱在手里了,你忘了吗?”冯子材笑着望着她。见刘妈的脸倏地一阵红,他忙将话扯开,“去吧,去吧,有了一个确信,我们也好早作准备。”他俯首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我可不想让这个儿子吃亏。”刘妈的脸越发红了起来。

王家祥带着媳妇万小春急急地赶往岳父母家中。王家祥的岳父母家在前街,前面是自家的绸缎庄,后面是自己的住房。见父母己将饭菜摆上桌子,人却面对面坐着没有动筷子呢,小春问道:

“妈,怎么不吃饭呢?”

将女儿放在母亲身边,摸摸己盛了米饭的碗,显是有些凉了,忙将父母跟前的两碗饭端起倒入饭锅中,重新盛了两碗放在父母亲跟前。

母亲朝女儿、女婿看看,伸手接过外孙女说道:“寻思着家祥应该过来了。你父亲没得个准信又吃不下饭,所以坐着等呢。”

“家祥,会到底开得怎么样?”岳父将目光投在女婿脸上,问道,脸上满是焦急的神态,“我刚才在隔壁串了个门,老吴也是开了会回来,一脸的不耐烦,像是有人欠了他几百吊钱似的,脸拉得好长。我也不便多问。他也就一个杂货铺,看来是不是情形不太好呀?”

“家祥,你们也还没吃饭吧?不急,先吃饭吧。”岳母这才想起,女儿女婿也应还没吃饭呢,忙起身想给女儿女婿盛饭,却发觉自己手中正抱着外孙女呢。

女儿见状,忙说:“我来盛吧,看我瞎忙乎的。”她也想起刚才给父母盛饭时,为什么不帮丈夫和自己及女儿也一并盛了。“妈,你知道我们来吃午饭吗?饭烧得这么多。”女儿边盛饭边又问母亲。

父亲却答道:“早上我让家祥代我去开会,就让你妈多烧些饭,多烧几个菜,打算着中午你们一起过来吃呢。”

小春己将米饭盛来,给了丈夫之后,自己抱着女儿先喂女儿吃。家祥对岳父母说:

“先吃吧,别着急,我会慢慢告诉你们的。肚子还真有些饿了呢。”

岳父吃了几口饭,便将碗放下,站起身将通往店铺的门关上,才重新回到桌前端起饭碗。家祥心里己是明白,岳父心里着急呢,就边吃边说道:

“会议就是布置工商业进行整顿的事,就和清明节前我哥去县城听来的消息一样。会上说,是全县全国统一的,一起搞。”

“具体怎么个搞法呢?”岳父停下筷箸,看着女婿问道。

“就是要合作起来么,”女婿想了想,打了个比方:“就像前几年乡下搞的合作社一样。”说罢,又摇了摇头,觉得这个比方有些不贴切,“就是要把原来是私人的东西全部收归政府。”女婿又接着说道。

“你上次来说,你哥从县城打听来的消息是赎买或公私合营的么,今天怎么变成收归了呢?”岳父问道,口气己是十分焦急。他心里在想,怪不得隔壁的老吴脸拉得像根丝瓜似的。

“会上也是这么说的,也说是赎买,也可以采取公私合营,一些做手工艺的,像箍桶啦,修伞啦这些店铺要联合起来,合并在一起搞呢。”家祥也停下筷子解释道。

“那像我们家的绸缎庄的会怎么办呢?”岳母盯着女婿,紧张地插嘴问道。

“估计要么并到一起去,搞一个很大的铺面,然后由政府来管吧。”女婿答道。

“会上不是己经说了吗,你怎么还说估计呢?”万小春有些责怪丈夫了,“怎么开了会,开些什么内容都讲不清楚,看把爹妈给急的!”

“会上没有说。”王家祥辩解道,“会上只说是要整顿。说原来,也就是现在的工业和商业都是属于资本主义的,都是私人性质的,这次要把它们全部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改造成国家的和集体的。今后,不允许私人再开商铺或办厂子了。”

岳父现在才有些明白了,举起筷子又开始吃饭,但思想却仍在女婿刚才说的话上,问道:“私人不能再开商铺了,那我们拿什么生活呢?”

“会上说,要号召妇女走出家庭呢。”女婿答道。

“妇女走出家庭干什么?”万小春好奇地将目光投向丈夫,问道。

“参加工作呀。说是每个人都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王家祥答道,并学着会上的说法。

“自食其力?”万小春问道,“让我也像铺里的伙计一样,去整天站在那儿卖货呀?”

“不这样,又能咋办?”王家祥道,“我也可能会成为铺里的伙计呢。”

“那我们呢?”岳母指了指丈夫和自己,“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难道也让我们去站商铺卖货呀?”

“说是要执行退休政策呢,到了一定年龄就回家,不再干活,靠政府发给退休金生活。”王家祥解释道。

“像我们的年龄,现在也该退休了吧?”岳父用期望的目光看着女婿。

王家祥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便含糊地答道:“应该可以了吧。具体的政策还没说呢,光要求我们将厂子和商铺的财产登记造册清楚,三天内必须要申报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也无所谓。”岳父心中稍微放松了一些,便关照女婿,“我们家的商铺你帮助报吧!”女婿点点头。

“会上,冯家的二子冯伯轩还唱了高调呢。”王家祥又冒了一句。

“哦,”岳父母和妻子都用询问的目光看着他。岳父问道:“什么高调?”

“他在会上表态,要将冯家的厂子、商铺都捐赠给政府呢。”王家祥答道。

“冯家的商铺倒没值多少,但他的厂子不是挺大的吗?”岳父好奇地问道。

“是啊,”女婿答道,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微笑,“我们都猜不透这次冯家葫芦中到底卖什么药呢。”

“管自己吧,不要去跟冯家比。冯子材的精明,在梅花洲恐怕还没人能比。再说,他的长子现在听说还在省政府呢,知道的东西肯定比我们多。”岳父缓缓地告诫道,朝女婿看看。又说道,“我知道,你父亲和你嫂子的父亲心里一首在跟他暗暗较劲,不服气。但是,从我这旁观的人看来,牛、王两亲家与冯子材相比,在很多地方确实还有些许不如呢。”

“来,抓紧吃吧。”岳母白了夫丈一眼,打断了他的话,“菜都凉了,要不要再去热一下?”她问女婿。

王家祥却道:“我够了,饭吃饱了。”他看看坐在桌对面的妻子,见妻子仍在慢慢地给女儿喂饭,便摇摇头对妻子说:“来,我来喂。菜都凉了。”接来女儿的饭碗,将女儿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岳母给女儿去热菜,万小春又去给自己换了碗热饭来。

这一天的午后,会议的内容迅速在梅花洲镇传开。商铺的伙计都在暗中议论,并悄悄地观察着东家的脸色。也有一些伙计,脸上己经明显地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来。

刘长贵是在午后离开冯宅的。走时,冯子材正在自己房中休息,母亲让他不要再去打搅。伯轩己去了厂子,说是要抓紧将厂子和商铺的财产登记造册,好按时上报。云霞己带着两个孩子回房去休息。民轩去了学校。

是母亲将他们送出了大门。分别时,母亲还轻轻地抚摸了一下金花的脸颊,关照她要常来。金花只是红着脸点头。

回村的路上,刘长贵不时地扭头看看跟在身后的姑娘。看来,母亲很是满意,刘长贵感到冯家上下也都对金花很满意。他熟悉他们的目光,在这些目光中,刘长贵感觉最多的是赞赏。母亲刚才问他打算什么时候把婚事办了。长贵看看坐在一边的金花,她只是害羞地坐着不吱声。他也不敢贸然答复母亲,他还没跟她谈及结婚的时间呢。

那天,倪金根约他去家吃饭,在饭桌上,金根妻子郑重地将垂着眼睛坐在一边的她介绍给他。他当时忍不住想笑,但看见她害羞而紧张的样子,他怕伤害了她,所以拼命地忍住,使自己显出很庄重的样子。

说来也是奇怪,其实在一个合作社里,谁不认识谁呀。可是,给金根嫂子那么一点穿,他才真正注意起她来。原来在自己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姑娘呢。刘长贵觉得奇怪,自己怎么原先一首没有发现呢?

后来的几天,他不由自主地关注起她来。刘长贵觉得这人怎么会越看越生动呢!他后来央求倪金根陪他去了一趟俞土根的家。与倪金根家一样的草房,这长贵是知道的。只是房内的家什显得更陈旧些。金花来给他们倒茶,害羞得低垂着眼睛不敢抬眼看他。刘长贵的心里己经产生了要保护她的冲动。刘长贵知道,自己己经喜欢上了她。

母亲让他带她来,他悄悄地问她愿不愿意,她忽闪着亮亮的眼睛,说要去跟爹说一声,脸上又泛上害羞的神色。后来,她也悄悄地告诉他,说父亲同意了。刘长贵由此知道,她的父亲己经同意他俩的事了,心里不由得一阵欣喜。

今天,母亲居然问他什么时候举行婚礼,母亲怎么比他还急呢。刘长贵看着母亲取出一枚戒指要交给她。他知道,这是习俗,意味着母亲己经同意了他娶她。金花只把眼睛瞅着他,他朝她鼓励地点点头。母亲却己经抓过金花的左手来,将戒指套在了金花的中指上了。

这是一枚好看的鳗戒,金光闪烁,金花的手也由此变得生动起来,手指越发显得白皙而修长。母亲又包了一兜的衣服,长贵知道,这些衣服都是夷轩的妻子来家过年时,在省城给母亲买的,母亲一首珍藏着舍不得穿。刘长贵又回头看了一眼金花,停住脚步,向金花伸出手来:“来,把包裹给我吧,我来拿。”金花好看的眼睛朝长贵笑笑,便将包裹递给了长贵。

“你累不累?要不歇一歇。”长贵朝金花看着,关切地问道。

“不累。”金花笑着说道,“我哪有这么娇气呀。”

“刚才,妈问我们什么时候结婚,你怎么不吱声?”长贵又问道。

“又没问我。”金花乜了长贵一眼,又笑道。

“那你说,我们什么时候结婚呢?”长贵趁机问道。

金花一下羞红了脸,垂下眼睛低声说道:“随你!”

“那行,今天晚上我们就洞房吧。”长贵玩笑道。见金花的脸己是红布一般。长贵走近她:“逗你玩呢,别紧张。”手在她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像是怕惊醒她似的。

“我是想,早点结婚后,将你爹一起接过来,我们一起住。我这边好歹也还是瓦房呢,我们再在边上接一间就可以了。”长贵认真地说。金花点点头。

“要不,我们现在回去就去跟你爹商量一下?”长贵又问。金花脸红红的,又是点点头。

“你怎么老是不说话呀,怎么光会点头。”长贵故意显得很着急的样子。

“人家刚才不是己经说了么,随你。”金花低声说道。

“你说什么,我听不到。”长贵故意将脑袋斜着,将耳朵对着金花。

金花将拳头在长贵的背上轻轻地捶了一下:“你坏,光知道使坏。看我下回告不告诉你妈。”

“我妈你应该叫什么?”长贵又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不告诉你。”金花将脸朝边上一别,随即又说道:“你自己刚才不是也一首你爹,你爹的叫么。我问你,我爹你应该叫什么?”金花反问道。

“说真的,我们真该合计合计,早些将要接的那间屋盖起来呢。”长贵把话扯开,认真地说道。

“那要多少钱呀?”金花看着刘长贵,问道。

“我也不知道。”长贵有些气馁的回答。

“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一间中间隔一下,爹住半间,我们住半间。”金花帮着筹划道。

“那你生了孩子怎么办?”长贵问道,脸上的笑容有些狡黠。

“哪有这么快的。”金花认真地说道,似是没有注意长贵的神情。

“那你一不小心,一下子生两个呢?”长贵己是满脸的坏笑。金花这才发现长贵在作弄她,她装作生气地举起自己的粉拳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