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下的爱意

第3章 在柿子树下的知识

加入书架
书名:
柿子树下的爱意
作者:
洛轮兹
本章字数:
31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树荫下骤然安静下来,只有蝉鸣不知疲倦地聒噪着。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看着他们。胡适之望着陈依依,她的眼神坦荡而灼热,带着一种扎根于泥土的坚定力量,首接撞开了他长久以来被学术殿堂的精致围墙所包裹的某种认知。他习惯性地思考着捐赠的效益最大化、知识的系统性传播,却从未如此真切地触摸到知识在匮乏土壤里那最原始、最坚韧的生长姿态——以破旧的书页为壤,以孩童的好奇为光,以眼前这位乡村教师近乎偏执的守护为雨露。

他沉默着,没有立刻反驳。目光再次落回那本卷了边的《十万个为什么》上,落在小豆子歪歪扭扭的“问题”上。那些稚拙的铅笔字,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潦草的涂鸦,而像一道道深刻的犁痕,划开他认知的冻土。

“陈老师说得对。”他终于开口,声音有些低沉,却带着一种被说服后的坦诚,“是我…想得不够周全。”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柔和而专注,“这些旧书上的‘痕迹’,恰恰是最珍贵的。它们记录了孩子们思考的路径。”他顿了顿,看向陈依依,带着真诚的请教,“那依你看,我带来的这些新书,怎么才能更快地变成孩子们能啃的‘窝头’,而不是只能看的‘点心’呢?”

陈依依眼中那点固执的锋芒,在他坦诚的回应下悄然融化了,化作一丝明亮的笑意,如同山涧投入了阳光。“胡教授不嫌我说话冲就好。”她语气轻松了些,带着乡音的爽利,“新书当然好!但得想法子让它们‘活’起来,别锁在柜子里落灰。我想着,能不能这样……”她开始讲她的计划,语速快了起来,眼中闪烁着热切的光:在柿子树下开辟一个更固定的图书角,让孩子们轮流当“小馆长”;每周抽时间,由她或者请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的孩子读新书、讲故事;鼓励孩子们在笔记本上画出书里最喜欢的人物、场景,或者像小豆子那样,写下自己稀奇古怪的问题……“问题不怕多,不怕傻,就怕不敢问!有了问题,书上的字才真变成自己的。”

胡适之专注地听着,不时点头。眼前这个在简陋条件下奋力开凿知识渠道的女子,她的想法或许质朴,甚至有些笨拙,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务实的智慧,像山野间倔强生长的藤蔓,在石缝里也要探寻向上的路径。这与他书斋里构建的宏大教育理论如此不同,却又如此鲜活有力。

“好!”他听完,由衷地赞道,“‘小馆长’、‘问题本’…这些点子太妙了!真正把书用活了。”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沾的尘土,“陈老师,这些新书,就按你的想法来安排。需要什么支持,随时跟我说。”他看向那两个纸箱,又补充道,“关于旧书,我也有些想法。回头整理一下,看能不能联系一些机构或个人,定向收集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二手书,特别是那些经典的、耐读的。让‘窝头’的来源更丰富些。”

“真的?”陈依依的眼睛一下子亮得惊人,像瞬间被点亮的星辰,笑容从心底漾开,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被太阳晒得微红的脸上,“那太好了!胡教授,我替孩子们谢谢您!”那份纯粹的喜悦,如同山泉奔涌,瞬间冲散了方才讨论时那点小小的紧张气氛。

正说着,村委李主任擦着汗匆匆跑过来:“哎哟,胡教授!可算找到您了!您看我这忙的,没顾上接您……”他热情地招呼着,又转向陈依依,“依依老师也在啊?正好正好,一起到村委坐坐,喝口茶!”

胡适之婉拒了立刻去村委的邀请,指了指树下的书:“李主任,书先放这儿。我和陈老师正聊着孩子们读书的事,挺好。晚点我过去找您。”

李主任看看胡适之,又看看陈依依,再看看那些书和树下的孩子们,脸上堆起笑容:“成,成!你们聊,你们聊!都是文化人,有共同语言!”又寒暄几句,才转身离开。

李主任走后,树荫下的气氛松弛下来。胡适之重新在青石板上坐下,位置离陈依依不远不近。孩子们对新书的兴奋劲还没过,叽叽喳喳地问着陈依依什么时候能看。陈依依耐心地安抚着,又巧妙地引导他们继续看手上的旧书:“别急,新书跑不了。先把你们手里的‘老朋友’看透了,新朋友来了才聊得欢呢!”孩子们听了,竟也乖乖安静下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