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第178章 管仲(5)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作者:
落雨薇
本章字数:
348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逐步强盛,齐桓公也从北杏会盟开始一步一步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赢得了诸侯国的信任和帮助,那么他是如何做的呢?]

嬴政:“齐桓公在山东东阿,与宋、陈、蔡、邾几个小国的国君会盟,齐桓公成为盟主。北杏会盟是齐桓公霸业的开始。”

此前也有盟会,但都是周天子主持的。齐桓公是以诸侯的身份主持盟会的。北杏会盟是齐桓公第一次以盟主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

[我们来看看这么几个事件就知道齐桓公是如何得到诸侯国的支持了。

第一件事伐戎救燕。在公元前664年左右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就向齐国求救。

齐国得到消息就先和鲁国的商量,具体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鲁国没有出兵救援是事实。

而齐国在第二年就出兵救援燕国了,成功解救了燕国。燕国的国君为感谢齐桓公就相送齐桓公,送出了燕国的国境。]

嬴稷:“表面上看是齐桓公仁义解了燕国之危。实际上齐国为解除与楚争霸的后顾之忧,避免楚国与山戎联合南北夹击的局面,才答应了燕国请求。”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是讲利益的,不会有人无缘无故的帮你。经此一事齐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孔子:“燕庄公把齐桓公送到燕国境外是不符合“礼”的。诸侯之间只能送到国境之内,只有天子才能送到国境之外。”

所以最后齐桓公把燕庄公足迹所到之处都划为了燕国的领土。让其他诸侯国觉得齐桓公是一个懂礼的人。

[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还有?在公元前661年,当时 戎狄 侵犯 邢国 ,邢国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在接到求援后,迅速带兵前往救援,最终帮助邢国重建了都城。

以及卫懿公因为喜欢鹤而被狄人亡国,都城仅剩七百多人。齐桓公帮助卫文公在楚丘建立了新的都城。

这些事都让齐国在诸侯国心中的形象更加良好。]

李世民:“这些举措都让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了。这才是真正“尊王攘夷”的思想。”

齐国并不是以武力征服诸侯国的,并且齐桓公所谓的霸主也跟我们今天所想的不一样。

[那我们不都说齐桓公是霸主吗?那他就是诸侯国的老大,想打谁就打谁,看中那块领土之间去抢就可以了。

在古代“霸”意为“把也”齐桓公的霸主起到一个主持思想,主持诸侯国事务的作用。

在外交方面一首践行的是“尊王攘夷”的思想。尊王是因为周天子是天下一统的象征,尊王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

攘夷就是对戎狄等少数民族的排斥。当时这些异族是一首在侵略中原地区的。

所以齐桓公的霸主更多的是让中原诸侯国组成联盟,形成共同体意识。对中原文化起到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朱熹:“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朱熹认为尊王攘夷视为恢复周礼、矫正天下秩序的手段。以及顾炎武也把这种理念上升到天道与人性的统一高度。

孟子:“春秋无义战齐桓公以“尊王”为名行争霸之实。”

孟子只觉得虚伪至极,不过是为自己争霸之实披上一层外衣而己,在其他人看来好看些罢了。

[管仲在主持齐国行政权西十年中,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阻止齐桓公泰山封禅了。

泰山封禅是天子的权力,齐桓公作为诸侯如果真的封禅那就是僭越,在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而齐桓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自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因此非常得意。

而管仲就对齐桓公说:“想要封禅泰山要有北里之禾,江淮的三脊茅东海的比目鱼等等。”意思就是如今的齐桓公还没有资格去泰山封禅。

齐桓公也只好打消了这样的想法。

在管仲去世之前推荐了公孙隰朋,并要求齐桓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三人。只可惜齐桓公没有都听。]

朱棣:“齐桓公不失为一代霸主,只可惜容易骄傲自满。没有管仲的劝谏最后的结局也不怎么样。”

谁能想到作为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之后因为诸子争权夺利,以致宫中无人,也没人敢去把齐桓公装殓入棺,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最后齐君无亏才把齐桓公收殓。

[而对于管仲的评价不一。其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全面而中肯的,既肯定了他在中原文化传统的继承方面的贡献,同时也对他的私人生活提出了批评。

而孟子则主要从他的王道政治观点出发,对管仲进行了否定,认为他在追求功利的同时违背了道德的实现。]

刘彻:“毕竟人无完人,管仲也称得上一代名相了。”

再说管仲作为一位政治家辅助君王完成了霸业,至于道德方面有小小的瑕疵也是可以理解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