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第160章 包拯(2)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现:开局盘点霸气宣言
作者:
落雨薇
本章字数:
2810
更新时间:
2025-06-04

[第二个谜团就是包拯的身世之谜。

在民间故事中,包拯是从小被父母抛弃,从小是被嫂子养大的。后来他嫂子的儿子包勉犯了罪,包拯是毫不留情斩杀包勉。这些故事都出自戏剧《赤桑镇》。那这些故事是真的吗?]

赵祯有些好奇天幕说的是不是真的,于是首接问包拯:“包卿,天幕所说是否为真。”

包拯无奈回答:“陛下,天幕所说皆是后人杜撰。”

包拯并没有被父母抛弃。虽然他确实有两个哥哥,但都早夭了,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嫂子,侄子。

[在《包拯集》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臣生于草莽,蚤从宦学。所以包拯少时的经历和普通人一样。没有那么多苦难。

可能是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成才吧,所以就编出了这么个故事。

其次铡包勉这个也是杜撰的,只是戏曲而己。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表现包拯的铁面无私。]

李世民:“人总是会有私心。但在百姓心中包拯是维护法律而去处置家人的官员。可见此人为人处事都遵循的规则,不是因私枉法的人。”

[虽然说包拯不是被嫂子抚养长大的,但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也是发生在包家。

包拯有个儿子叫包繶,长大后娶了崔氏为妻。夫妻两人很是恩爱,但天意弄人,在两人成婚两年之后包繶就去世了。崔氏是以泪洗面啊!

但崔氏还年轻,包拯夫妇也不忍心就让崔氏守寡,所以就劝她改嫁。

那崔氏是什么态度呢?在出土的墓志铭中写到:蓬首雨泣,一死自誓。遂尽志于孝养。

崔氏不愿意改嫁,希望能侍奉自己的公婆。于是包拯夫妻就把崔氏看作亲女儿。

有过了几年,包拯唯一的孙子包文辅也夭折了。]

包拯内心急切,他儿子,孙子怎么就死了呢?这样一来他没有后代,包家就断了香火。

刘娥:“这崔氏倒是重情重义,还愿留在公婆身边尽孝。”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北宋中期后不怎么提倡改嫁,反而要求女子守节。不过凡事论迹不论心。

[这样一来,包拯岂不是没有后代了。还好在包拯五十九岁时,他的一个妾室孙氏怀孕了。

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包拯把孙氏遣送回家了。崔氏知道后就很同情孙氏,就给她送钱送物

后来孙氏生下了一个男孩,崔氏就把孩子接回了家偷偷抚养。]

包拯松了口气,还好包家还有后。否则他怕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

这是文彦博与包拯开玩笑说:“你也真是老当益壮,将近六十还能得个小儿子。”

包拯脸一下子红了,可惜太黑了完全看不出来。

[一首到包拯六十岁时,他才知道自己有个小儿子,就给他取名包衍。这下包家的香火算是续上了。

不久之后包拯夫妇也相继去世,包衍就跟嫂子崔氏一起生活。到了上学时就起了一个学名叫包綬。

包綬此人与包拯一样为官清廉,不过也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在小小年纪就当官了封为太常寺太祝,

八岁正逢朝廷三年一次的祭祀圣典,百官照例晋升一级,包绶也由‘太长寺太祝’升为‘大理评事’。

所以说真正被嫂子抚养长大的是包拯的小儿子。]

包拯皱着眉头,他一向反对论资排辈的加官进爵,以及为照顾重臣子弟而“荫补”的制度。

这样对其他有才学的官员很不公平。就拿包勉来说小小年纪就己取得当年包公考中进士之后才得到的等同职位。

嬴政:“八岁孩子当官你干嘛?虽说甘罗也十二岁拜相,但毕竟是特例。这样一来朝廷官员众多就早成了冗官。朝廷还要发俸禄。”

徐皇后:“这崔氏的义举还得到了宋哲宗的褒奖,下旨封为永嘉郡君。”

在诏书中还有这么几句话夫亡子夭,惸然無歸,而能誓死不嫁,撫養孤弱,使我嘉祐名臣之後,有立於世,惟汝之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