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六被诬陷为奸细的事情,虽然在王婆和石宝的力保之下暂时平息,却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龙潭镇分坛内激起了层层涟漪。
明教内部的猜忌和不信任感,因此事而愈发加剧。各个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渐渐浮出水面。一些平日里与石小六走得近的弟子,也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他,生怕受到牵连。
石小六虽然心中郁闷,却也无可奈何。他知道,在这个敏感时期,任何过激的反应都可能招来更大的麻烦。他只能更加小心谨慎,埋头于“石字营”的事务之中,尽量避免与人发生冲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邓元觉虽然暂时受挫,却并未善罢甘休。他依旧在暗中调查石小六,试图找到他的“罪证”。刑堂的阴影,始终笼罩在石小六的心头。
更让石小六感到不安的是,近来龙潭镇周边的官军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小股的官兵时常在镇外挑衅骚扰,虽然都被明教的巡逻队击退,但也预示着更大规模的进攻,随时都可能到来。
江南的战局,也对龙潭镇产生了首接的影响。随着方腊起义军的节节败退,越来越多的溃兵和难民涌向龙潭镇。这些人不仅加剧了镇内粮草和物资的紧张,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难免混杂着一些官府的奸细和投机分子。
龙潭镇,这座曾经被明教视为江北重要据点的堡垒,如今却变得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方腊也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他一面加紧整顿内部,清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一面则积极与江南的残余起义军联系,试图组织反扑,或者寻找新的出路。
然而,明教毕竟只是一个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的松散组织,其内部成分复杂,派系林立。在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各种矛盾和分歧便暴露无遗。
有的头目主张坚守龙潭镇,与官军决一死战;有的则主张放弃龙潭镇,带领主力突围,前往更偏远的山区发展;还有的甚至暗中与官府接触,企图投降招安,换取荣华富贵。
整个龙潭镇分坛,都笼罩在一片人心浮动、前途未卜的阴霾之中。
石小六身处其中,更是感同身受。他所在的“石字营”,虽然相对独立,但也无法置身事外。他时常看到,一些平日里称兄道弟的明教弟子,因为派系不同或者利益冲突,而反目成仇,甚至拔刀相向。
这种内部的消耗和分裂,让石小六对明教的前景,更加不看好。
“王师傅,你说这明教,还能撑多久?”一日,石小六忧心忡忡地问王师傅。
王师傅正在伙房里熬粥,闻言叹了口气,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明教,起于民怨,若是不能真正为百姓着想,只顾着争权夺利,内耗不休,恐怕……也长久不了啊。”
石小六默然。王师傅的话,虽然简单,却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和手下这帮兄弟们的退路。继续留在明教,风险越来越大,而且也非他所愿。但若是离开明教,他们又能去哪里呢?官府的通缉还在,刁天使的阴影也未曾消散。天下之大,似乎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就在石小六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却让他看到了一丝曙光。
孙猴子不知从哪里打探到,朝廷似乎正在招募一批有经验的工匠,参与修复黄河大堤的工程。据说,这次招募不问出身,只要手艺过硬,便能录用,而且待遇还算优厚。
“小六哥,这或许是咱们的机会!”孙猴子兴奋地对石小六说,“黄河大堤工程浩大,朝廷急需人手。咱们若是能混进去,不仅能暂时摆脱官府和明教的纠缠,还能凭手艺吃饭,说不定……日后还能谋个出身呢!”
石小六闻言,心中也是一动。修复黄河大堤,这确实是一个看似不错的去处。一来,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二来,也能暂时避开眼前的这些是非。
但他心中也有顾虑。黄河工程,历来艰苦卓绝,而且也同样充满了各种猫腻和凶险。他们这些“逃犯”若是去了,会不会自投罗网?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师傅和“石字营”的几个核心弟兄,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众人闻言,反应各不相同。
王师傅比较谨慎,认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轻举妄动。赵铁柱则有些意动,他觉得与其在明教担惊受怕,不如去黄河边上凭力气吃饭,踏实。周秀才则担心黄河工地的艰苦和官府的盘剥。
石小六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然而,还没等他们商议出结果,龙潭镇的局势,便急转首下。
童贯在江南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方腊起义军主力被歼,方腊本人也被俘身亡。朝廷大军在解决了江南的心腹大患之后,终于腾出手来,开始对江北的明教残余势力进行清剿。
数万官军,如同黑云压城一般,将龙潭镇团团围住!
大战,终于爆发了!
龙潭镇的明教守军,虽然在方腊(此处应为方腊在龙潭镇的代理人,或理解为方腊虽死,其精神仍在)的号召下,进行了殊死抵抗。但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朝廷大军,他们的抵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石小六和他发明的那些守城器械,在战斗初期,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给攻城的官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很快,在官军猛烈的炮火和箭雨之下,龙潭镇的城防工事便被一一摧毁。
城墙被攻破,官军如同潮水一般涌入镇内。巷战开始了。
明教的信徒们,有的依旧在顽强抵抗,有的则开始西散奔逃。整个龙潭镇,都陷入了一片火海和血泊之中。
石小六带领着“石字营”的弟兄们,在石宝的指挥下,参与了最后的抵抗。他们用简陋的兵器,与凶悍的官军展开了肉搏。
然而,寡不敌众。石宝战死,赵铁柱为了掩护石小六,也身负重伤。
眼看龙潭镇即将失陷,石小六知道,他们必须突围了!
他拉起受伤的赵铁柱,招呼着王师傅、孙猴子和周秀才,以及身边仅存的几个“石字营”弟兄,趁着混乱,向着镇子北门的方向杀去。
那里,是他们事先勘察好的一条相对薄弱的突围路线。
风雨飘摇的龙潭镇,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朝廷大军的雷霆一击。而石小六和他的兄弟们,也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那条通往黄河大堤的路,会是他们的希望吗?
一切,都还是未知。但他们知道,只要一息尚存,便要战斗不止,求生不息。因为他们是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坚韧和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