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借书
大魏945年春,荆州,云梦郡,城南,草微私塾。
“杨鹏啊,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童生试了,今天是冲刺班第一天上课,你怎么现在才来,今天的课业都快要结束了,下次还是来这么晚,就不要来了。”
“这么不珍惜考前最后一个月学习的机会,算了不说你了,站到后面去。”
“是,先生。”
杨鹏身穿麻衣,脚穿草鞋,脚步轻轻的低着头向着后方走去,完全不理会学堂里的窃窃私语。
“童生试主要有西大科目:帖经、墨义、算经和试贴诗,帖经和墨义的考核主要出自《礼记》、《论语》和《孝经》。”
“熟读这三本书,帖经的考核就不会有太多问题,现在我们主要说说墨义。”
张纬头戴儒巾,身穿白色锦绣长袍,腰间挂着一枚白色玉佩,摇头晃脑的说“《礼记》中,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的意思是道德仁义这些美好的品质,需要通过礼来实现;教育、训导和纠正风俗,也需要通过礼来完备。”
……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是童生试了,想要借阅书籍的同学,下了课之后可以到学堂后面的书房找我借阅书籍。”说完张纬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学堂,张纬走后学堂里议论纷纷。
“这个时间段还有谁要借书,不需要时间温习功课吗?”
“我听说每到童生试的时候,总有家境贫寒的学生,趁着私塾免费借书的时候,抄录其他书籍,在转手卖给其他人,赚取银两。”
“哇,我也想赚银子。”
……
杨鹏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座位前方的同窗刘君突然回头对着杨鹏说“杨鹏,你家里不是只剩下一本《礼记》,其他书籍都被人顺手牵羊的拿走了。你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借其他书看看,多巩固一点知识,回家之后也可以抄录,这样以后家里就有书读了。”
杨鹏没有说话,只是“嗯”了一声。不禁陷入了回忆,半个月前杨鹏的母亲病逝,杨鹏悲痛欲绝下觉醒了前世在蓝星上的记忆,伴随着记忆的觉醒还有一个游戏面板。此刻杨鹏盯着眼前的面板发呆:
【姓名:杨鹏】
【境界:无】
【技能1:读书23/100】
【技能2:无】
【技能3:无】
【气运值:5】
在觉醒前世记忆的半个月里,杨鹏发现游戏面板只有3个技能栏,每个技能栏都特别的珍贵,杨鹏只把第一个技能栏里铭刻了读书技能。
杨鹏在之后的半个月里每天拿着家里的唯一一本书《礼记》读,每读完一遍,技能栏里的读书经验就增加一点。不过随着杨鹏对《礼记》这本书理解越来越透彻,增加的经验在变少,现在再读《礼记》十几遍才会增加1点经验。
杨鹏需要寻找其他的书籍,不过在大魏书籍非常的昂贵,一本《礼记》就需要10银子以上,普通的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通过脑海里的记忆,报名草微私塾考前突击班,在考前最后一个月内可以免费的借阅书籍,费用只需要5两银子,而且其中还包含童生试的报名费用1两银子。
在杨鹏的记忆里这里不仅有掌控文气的读书人,可以觉醒“唇枪舌剑”的能力,文气凝实,可以化作各种兵器,攻击敌人;还有武者拳碎山河,力拔千斤。
杨鹏不知道读书技能经验满了之后能不能获得超凡能力,但杨鹏相信有了游戏面板,自己一定可以在一个月之后的童生试中考取功名,改善现在的生活。
杨鹏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了一小会,就起身朝着学堂后面的书房走去。杨鹏站在门口敲了下门,看到张纬正在书桌前看书。
“进来吧!”
杨鹏轻轻的走到离书桌一尺的地方停了下来,开口道“张先生,我想借阅《论语》,回家熟读、巩固。”
张纬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书,缓缓的说“你参加草微私塾的突击班,目的就是想借其他书籍吧,话我也不多说,每次童生试前也有许多跟你一样的少年,带着相同的目的。”
“我在重申一遍,借阅给你的书籍你不能转借给其他人,每本书籍借阅3天,每次只能借阅一本,我不管你在3天内有没有抄录完,都要及时的还回来。不然……”
“是,规律我都懂,我不会把书籍借给其他人的,保证把书籍及时、完整的还回来。”杨鹏及时的点点头,肯定的回答。
“好。”
说完张纬站起身来,缓缓的走到书架旁,从中抽出一本《论语》递给了杨鹏。
杨鹏神色恭敬的从张纬手里接过《论语》,不过从微微颤抖的手可以看出,杨鹏现在非常的激动。
“你可以每天在家里抄录书籍,不用来学堂上课,抓紧时间,三天时间尽量多抄录一些。”
“谢谢张先生。”
杨鹏躬身向张纬行了一礼,慢慢的退出了书房。站在书房门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快步的离开私塾,向着家的方向而去。
杨鹏走到了私塾门口,看到刘君还在这里,便说道:“走,一起回家。”
“今天不去盛月酒楼吗,午时快要到了,你不去酒楼打杂吗?”
刘君一脸疑惑的看着杨鹏。
“不去了,今天早上我己经到盛月酒楼跟掌柜的说好了,我不在去打杂工。还有一个月就要童生试了,我要在家多读一些书,今年我一定要考中。”
刘君满眼看傻子的眼神看着杨鹏,还伸手在杨鹏的额头摸了摸:“大白天的,不要说梦话,你什么水平我还不清楚。学问还没有我高,我都没有把握通过今年的童生试,你肯定不行的。”
“而且每次都有诞生文气、觉醒精神力的真正童生都没有通过童生试,你就不要白日做梦了,哈哈……”
说完,还不等杨鹏有所反应,就朝着盛月酒楼的方向飞奔而去。
杨鹏脸色沉重,在心里嘀咕“读书人怎么诞生文气?童生试这么难吗,连真正的童生都通过不了。”
“冰糖葫芦啊,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
“胭脂,上好的胭脂...”
“馄饨,又大又圆的馄饨...”
……
杨鹏听着路边小贩的叫卖声,紧了紧手中的《论语》,摸了摸身上的钱袋,叹了一口气,就急冲冲的往家里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