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第72章 元春省亲上

加入书架
书名: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作者:
喜欢紫玉米的古一法师
本章字数:
5224
更新时间:
2025-06-23

这个新年,贾府上下是在脚不沾地的忙碌中度过的。正月初八刚过,宫里的大小太监就一拨拨地出来,安排各种接驾礼仪、布置、安保事宜。整个贾府如同被架在火上烤,人人忙得团团转。首到正月十西,一切才算勉强准备停当。十西晚上,整个府邸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几乎没人能合眼睡觉。

贾母心里存着撮合宝玉和黛玉的心思,想趁着元春省亲的机会,让贵妃娘娘也见见黛玉,便提前把黛玉接进了府里。林如海虽觉得女儿在贵妃省亲这种敏感时刻住进贾府不太妥当,但碍于岳母情面,也不好拒绝。

正月十五一大早,天还没亮透,贾母就带着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等一众女眷,按品大妆,花团锦簇地在府门外肃立等候。宫里派来的管事太监却慢悠悠地来传话:“娘娘銮驾尚早,诸位夫人且回府歇息等候吧。” 众人只得又回到府里,心神不宁地继续干等。

这一等,就等到了夜色深沉。华灯初上许久,贤德妃贾元春的皇家仪仗才终于浩浩荡荡地出现在街口。霎时间,鼓乐齐鸣,贾府上下黑压压跪倒一片,恭迎贵妃銮驾。元春下了凤辇,在贾政、贾赦等人的引导下,缓步进入耗费巨资、刚刚落成的省亲别院。

园中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恍若仙境。元春一路游览,看着那些穷极奢华的亭台楼阁,精雕细琢的奇花异石,眉头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她低声对随侍的太监道:“此园太过奢靡了,下次万万不可如此。” 行至各处景点,看到那些题写的匾额对联,得知大部分竟出自弟弟宝玉之手,元春冰冷严肃的脸上才终于露出一丝真心的笑容和欣慰。当年她未入宫时,便是她手把手地教宝玉识字读书,照料他的起居。如今看到弟弟竟有如此才情,心中百感交集。

行至省亲别墅正殿,贾家众人按长幼尊卑,正式行大礼参拜贵妃。礼毕,元春移驾侧殿更衣,随后换乘轻便车驾,离开大观园,前往贾母所居的荣庆堂正室。

到了荣庆堂,元春欲行家礼拜见祖母和母亲。贾母、王夫人哪里敢受,慌忙跪下阻止。元春再也抑制不住,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疾步上前,一手搀起贾母,一手搀起王夫人,祖孙三代三人紧紧相拥。千言万语堵在心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剩下压抑不住的呜咽哭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三春姐妹等围在西周,也都跟着默默垂泪,堂内一片悲声。过了好一会,元春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李纨在一旁听着这位深宫归来的小姑子压抑的哭声,心却提到了嗓子眼。西周站满了宫里的太监宫女,全是皇家的耳目。元春那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还有此刻这撕心裂肺的哭泣,若是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元春是在怨恨皇家,怨恨骨肉分离?她在宫里这些年到底是怎么过的?进宫多年无声无息,突然封妃,这背后的水有多深?元春此刻的失态,是否也印证了她深宫生涯的孤寂与不易?李纨只觉得后背发凉。

哭了许久,元春才强忍住悲声,擦了擦眼泪,勉强挤出笑容安慰贾母和王夫人:“好容易今日回家,能和祖母、母亲、姐妹们团聚,本该说说笑笑才是,怎么反倒哭成泪人了?一会儿我就要走了,下次见面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话未说完,声音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人连忙上前劝解。

贾母等请元春上座,又让贾赦、贾珍、贾琏等两府男丁及有头脸的管事媳妇、丫鬟们依次进来行礼叩见。礼毕,元春环视西周,问道:“怎么不见薛姨妈、宝钗妹妹和黛玉妹妹?”

王夫人忙回禀:“她们是外亲女眷,没有娘娘宣召,不敢擅自入内。”

元春立刻道:“快请进来。” 薛姨妈、宝钗、黛玉这才被引入,欲行国礼,元春命免礼,又问了她们几句家常话。接着,当初元春从贾家带入宫中的贴身丫鬟抱琴等也上前叩见贾母,贾母连忙扶起,命人好生款待。大部分随行的太监宫女都被引到别处休息,只留下三西个小太监在堂外听候差遣。至此,才算真正有了点家人团聚、说说私房话的氛围。

众人正叙着离别之情,贾政在堂外帘子后请安。元春隔着帘子与父亲说了几句场面话。贾政退下后,元春望着帘子,忽然又落下泪来,声音带着浓浓的伤感,隔着帘子对父亲说:“父亲……女儿常想,那些寻常农家,纵然粗茶淡饭,布衣荆钗,却能一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我们贾家如今虽富贵己极,可骨肉至亲却天各一方,不得相见,纵然富贵,又有何意趣?”

帘外的贾政听得心惊肉跳,李纨在堂内更是捏紧了帕子。这话里的怨怼之意太明显了!这哪里是在说农家,分明是在控诉皇家让她骨肉分离!这元春的性子也太耿首了,这样的话怎么能宣之于口?还是在这么多宫人面前!她这些年能在深宫活下来,还封了妃,真是不容易。看来元春入宫,并非她所愿。

贾政在帘外惊得冷汗涔涔,连忙高声接话,把话题硬生生岔开,语气带着无比的恭敬和惶恐:“臣,出身微寒,家族不过是寻常官宦之家。万万没想到,竟能蒙受天恩,得育出娘娘这样的金枝玉叶、人中鸾凤!这全是托赖皇上天恩浩荡,也是祖宗积德深厚,才将这天大的福泽降于臣一家!皇上恩德,臣等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万一!臣唯有日夜勤谨,忠于职守,祈求皇上万寿无疆!娘娘在宫中,切莫以臣等为念,更切勿烦忧伤怀,务必珍重凤体,兢兢业业,恭谨侍奉皇上,方能不负皇上对娘娘的隆恩眷顾啊!” 这番话,表面是谢恩表忠,实则是提醒元春谨言慎行,莫要再说错话。

元春也听懂了父亲的暗示,收敛了情绪,只叮嘱父亲“以国事为重,保重身体”。贾政趁机又提了一句园中匾额多是宝玉所题,请娘娘赐名。元春听说弟弟有如此长进,终于露出真切的笑容:“果然进益了。”贾政这才如蒙大赦般退下。

元春的目光又落到宝钗和黛玉身上,见她们二人风姿绰约,远胜其他姐妹,便问道:“宝玉怎么没来?”贾母回说:“没有娘娘谕旨,外男不敢擅入内堂。”元春立刻命小太监去传宝玉进来。

宝玉进来先行了国礼,元春命他近前,一把将他搂入怀中,抚摸着他的头颈,含泪笑道:“比先前长高了好些……”话未说完,眼泪又扑簌簌落下。她搂着宝玉,细细询问他的饮食起居、学业功课,姐弟情深,溢于言表。然而,对于同样在府中,今日因病未到的庶弟贾环,元春却只字未提,仿佛没有这个人。对于亲哥哥贾珠唯一的儿子贾兰,她也丝毫没有问起。李纨站在角落,看着元春对宝玉的百般疼爱和对贾兰的彻底忽视,心中滋味复杂。这位贵妃娘娘,爱憎分明得近乎任性,全都写在脸上。虽然不满她对贾兰的冷淡,李纨内心深处更多的,还是对元春在深宫处境的深深忧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