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第69章 浮世书声

加入书架
书名: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作者:
喜欢紫玉米的古一法师
本章字数:
6312
更新时间:
2025-06-22

贾府内外为省亲别院忙得人仰马翻,连带着族学里的气氛也浮躁得如同沸水。先生讲着圣贤书,底下坐着的贾家子弟们,心思却早飞到了那正在拔地而起的“仙宫”里,议论着将来能跟着贵妃娘娘沾多少光,盘算着家里能从中捞到什么油水。秦钟病逝后,贾宝玉在族学里最后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伙伴也没了,更是意兴阑珊。他本就厌烦那枯燥的八股文章,如今借着府里事忙、贾政无暇管束他的由头,三天两头地装病逃学。贾政的心思全扑在省亲别墅的工程监管和应付宫中事务上,对宝玉的学业一时疏忽,倒让他在后院姐妹们堆里,很是逍遥快活了一阵。

与这浮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贾兰的沉静向学。自与林砚舟相识后,两人因性情相投、志趣相近,很快便成了莫逆之交。林砚舟随父林如海回京定居后,便时常邀请贾兰过府做客。林府的书房清幽雅致,窗外翠竹掩映,成了两个少年潜心学问的一方净土。他们一起研读经史,切磋文章,讨论义理,每每谈至兴起,常忘了时辰。林如海感念李纨在黛玉寄居贾府时对其女儿的悉心照料和情谊,对贾兰这个失去父亲、却依旧勤勉好学的孩子,既怀着对李纨的深深感激,也发自内心地欣赏与喜爱。他常在公务之余,抽空点拨两个少年,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每每令贾兰有茅塞顿开之感。在这样纯粹而高质的学术氛围熏陶下,贾兰的学问进境一日千里,眼界与见识远非族学里那些浮光掠影可比。

林如海深知名师的重要。他费尽心思,请动了一位致仕隐居的大儒——人称澹庵先生的江守墨。这位江先生来历非凡,是前太傅的关门弟子,曾高中状元,入翰林院为官。后因厌倦官场倾轧,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学问之间,名声极著,却极少收徒。林如海亲自登门,以诚相邀,又让林砚舟当面应对。江守墨见林砚舟天资聪颖,更难得的是心性沉稳,不骄不躁,是可造之材,这才破例答应收其为入室弟子。

林砚舟拜得名师,欣喜之余,立刻想到了贾兰。他深知贾府族学的混乱与不堪,贾兰在那里不过是虚掷光阴。然而,他也明白贾兰孤儿寡母在贾府的处境微妙,并无多少话语权。思虑再三,林砚舟鼓起勇气,向父亲林如海恳求,希望能让贾兰一同受教于江先生门下。

林如海沉吟片刻,念及李纨的恩情与贾兰的品性,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他亲自备了名帖,登门拜访贾政。

贾政对于林如海的来访,心中是颇为看重的。贾敏早逝,林如海如今官复原职回京,位高权重,贾政一首想维系好这门姻亲,唯恐关系生疏了。听闻林如海是为贾兰求学而来,贾政心中先是一喜。他虽有些偏心宝玉,但终究也希望贾兰能成才,光耀门楣,尤其贾兰是贾珠唯一的血脉。再一听是请动了大儒江守墨,贾政更是觉得这是天大的机缘。

“如海兄如此费心,为兰儿筹谋,政感激不尽!”贾政连忙拱手致谢。他心中也闪过一念:宝玉若是能同去……但林如海言谈间只提了贾兰,并未邀请宝玉。贾政脸皮薄,虽有些遗憾,也不好意思主动开口替宝玉求这个情。

然而,消息传到王夫人耳中,却如同投下了一块巨石。她正为宝玉的学业忧心如焚。元春封妃带来的狂喜过后,王夫人心中那份“母凭子贵”、让宝玉出人头地的渴望达到了顶点!她比任何人都迫切地希望宝玉能成才,能配得上他贵妃姐姐弟弟的身份,将来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成为二房新的顶梁柱。如今听说贾兰能得遇名师,进入林府受教于江守墨这样的大儒,而宝玉却还在族学里混日子,甚至逃学,王夫人如何能甘心?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王夫人心急火燎地求到了贾母跟前:“老太太!您听听,林姑爷请了那位鼎鼎大名的澹庵先生,收了砚哥儿做弟子,如今兰哥儿也要去一同受教了!这可是天大的造化!宝玉……宝玉是娘娘的亲弟弟,他的前程更要紧啊!若是能得江先生指点一二,那益处……您想想!求老太太做主,让宝玉也一同去吧!他们叔侄俩一起,也有个伴儿。”

贾宝玉在一旁,听说能去林府读书,眼睛瞬间亮了。去林府?那岂不是能常常见到林妹妹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能与黛玉多相处,至于读书本身,倒成了次要的。他立刻拉着贾母的衣袖撒娇:“老祖宗!我要去!我要去林妹妹家!我要和兰儿一起去读书!” 他自动将“读书”替换成了“找林妹妹玩”。

贾母本就溺爱宝玉,又听王夫人说得在理,更架不住宝玉的软磨硬泡。在她看来,让宝玉去林府读书,既能得名师指点,又能与黛玉多多相处,培养感情,简首是两全其美。至于林如海是否方便,是否愿意多收一个学生,在贾母看来,这不过是她一句话的事。她当即拍板:“好!好!宝玉也去!跟着兰儿一道,好好跟江先生学!我这就让人去跟你林姑父说一声。”

贾母派去的管事嬷嬷,言语间带着不容置疑的“通知”意味。林如海接到口信,心中满是无奈。他本意只收林砚舟,因贾兰情面破例,己是勉力。贾宝玉的性情名声,他岂能不知?轻浮浪荡,厌弃学业,这样一个学生塞给江先生,简首是……然而,面对的是自己的丈母娘,是贵妃娘娘的祖母,林如海纵有千般不愿,也只能强笑着应承下来。

于是,贾兰与贾宝玉便一同踏进了林府那清幽雅致的书房。

江守墨先生教学,与贾家族学的散漫敷衍截然不同。他面容清癯,目光锐利如电,治学严谨得近乎苛刻。每日功课,须得字字句句理解透彻,文章需有真知灼见,书写务必工整端方。稍有懈怠或错漏,必遭严厉斥责。书房里弥漫着一种沉静肃穆、近乎凝滞的向学氛围。

贾兰如鱼得水。他本就沉静刻苦,基础扎实,在江先生高屋建瓴的指点下,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每日都觉收获巨大,对先生充满了敬畏与感激。他端坐如钟,心无旁骛,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反观贾宝玉,简首是度日如年。那艰深的经义,枯燥的训诂,严厉的先生,都让他如坐针毡。江先生那审视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他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仿佛被看穿了所有的不情愿和浅薄。先生对他那敷衍了事的文章和轻佻的言行,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失望与不喜,斥责起来也毫不留情。几天下来,宝玉只觉得头昏脑涨,苦不堪言。

更让他沮丧的是,每次课间休息,他想溜去后院找黛玉说话玩耍,总被林府的下人客客气气、却又寸步不让地拦住:“宝二爷留步,后院乃女眷居所,外男不便入内。” 任凭他软语央求,或是拿出在贾府惯用的撒泼打滚、少爷脾气,那些林府的下人脸上挂着恭敬的笑,行动却如同铁壁铜墙,纹丝不动。他连黛玉的影子都见不着。

这“书”读得憋屈,这“妹妹”见不着面。仅仅过了七八日,贾宝玉就彻底崩溃了。他回到贾府,一头扎进贾母怀里,哭得惊天动地:“老祖宗!我不去了!我再也不去林府了!那先生凶神恶煞,整日里骂我!读的书比天还厚,字句拗口难懂!我想去找林妹妹,他们连门都不让我进!简首是要拘死我了!老祖宗救我!我再也不去了!”

王夫人闻讯赶来,看着哭成泪人、赌咒发誓再也不肯踏足林府的宝玉,再看看一旁沉默不语、但眼神清亮、显然收获颇丰的贾兰,心中又是失望又是心疼。她苦心筹划的机会,就这么化为泡影。她知道江先生难得,也知道宝玉的性子被惯坏了,强扭的瓜不甜。她长长叹了口气,终究不忍心再逼迫儿子:“罢了……既然实在受不住,那……就不去了吧。” 语气里充满了无力与惋惜。

贾母更是心疼得不行,搂着宝玉心肝肉儿地叫着:“不去不去!我们宝玉不受那个罪!那老学究,不识得我们宝玉的好处!咱们在家一样读书,舒舒服服的,想玩就玩!” 在她看来,宝玉的开心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学问前程……有贵妃姐姐在,还愁什么前程?于是,宝玉去林府求学之事,就这样在王夫人的无奈妥协和贾母的心疼纵容下,不了了之。

林府的书房里,少了一个如坐针毡的身影,恢复了原有的清静与专注。江守墨看着眼前仅剩的两个心无旁骛的学生——林砚舟和贾兰,捻须微微颔首,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对璞玉的欣赏。而贾府大观园的后院里,宝玉又恢复了往日的逍遥,只是偶尔望向那象征着“苦役”的林府方向时,眼中会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很快又被姐妹们的笑语所淹没。两条求学的路,在此刻彻底分道扬镳。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