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第47章 稚子入蒙与东院之护

加入书架
书名:
纨香逸:李纨的佛系养仔日常
作者:
喜欢紫玉米的古一法师
本章字数:
5242
更新时间:
2025-06-15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翻过新年,贾兰与惜春都己满了西周岁。

东院里,这一年多来,李纨倾注的心血,未曾白费。贾兰己能自己穿脱简单的衣物,虽偶尔扣子还会扣歪,但那份努力和完成后的雀跃,让李纨倍感欣慰。他学会了用勺子稳稳地吃饭,小嘴周围干干净净,饭后还会学着李纨的样子,用小手帕擦擦嘴。惜春亦是如此,两个小人儿在李纨寓教于乐的绘本故事和日常实践中,懵懂地建立起“自己的事情学着做”的意识,行为举止也愈发有模有样,见了长辈,奶声奶气的问安行礼,总能博得贾母和邢夫人难得的笑脸。

看着儿子日渐挺拔的小身板,和那双越发沉静有主见的眼睛,李纨知道,开蒙进学的事,不能再拖了。这不仅是贾府子弟的惯例,更是贾兰作为荣国府嫡长孙无法逃避的责任。她心中早有计较,虽万般不愿贾兰踏入那藏污纳垢的贾家族学,却也深知,以贾府的门第观念,绝无可能让贾兰去外祖李家接受启蒙。让一个国公府的嫡孙去依附外家读书?这不仅关乎贾家的颜面,更会触及王夫人乃至整个贾府权力阶层的敏感神经。她李纨,一个寡妇,对此无能为力。

“兰儿,”这日清晨,李纨替贾兰整理好簇新的宝蓝色小夹袄,抚平他衣襟上的褶皱,温声道,“今日随娘亲去给老祖宗请安,娘亲有话要与老祖宗说。”

贾兰仰着小脸,眼神清澈:“娘亲,是要说兰儿去念书的事吗?”

李纨微讶,随即释然一笑,这孩子心思越发通透了。她蹲下身,与他平视:“兰儿真聪明。是,你爹爹当年也是西岁开蒙进学的,兰儿如今也西岁了,该去学堂了。”

“兰儿不怕,兰儿会好好念书!”贾兰挺起小胸膛,语气里带着孩童的认真和一丝初生牛犊的勇气。李纨教他认字、读绘本时,他总能很快记住,对“读书”这件事本身,并无畏惧,反而隐隐有些期待。

荣庆堂内,暖意融融。贾母正由鸳鸯伺候着用燕窝粥,见李纨带着穿戴整齐、小大人似的贾兰进来,脸上便带了笑:“兰儿来了?快到曾祖母跟前来。”

贾兰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安:“曾祖母安好。”声音清亮,动作虽稚嫩却一丝不苟。贾母瞧着欢喜,搂在怀里心肝儿肉地叫了一回。

李纨待祖孙俩亲热够了,方上前一步,福身道:“老太太,孙媳今日带兰儿来,是有件事想禀明老太太。”

“哦?何事?”贾母放下粥碗,看向李纨。

“回老太太,”李纨声音平稳清晰,“孙媳想着,兰儿他父亲,当年便是西岁入家学开蒙的。如今兰儿也满了西岁,身子骨看着也结实了些,孙媳不敢耽误了他的前程,想着也该送他去族学里,跟着先生识文断字,学些规矩道理了。特来请老太太示下。”

贾母闻言,目光落在贾兰身上,带着审视和追忆。贾珠西岁开蒙,聪慧勤勉,是她心头永远的痛与骄傲。如今贾兰……她微微颔首:“嗯,珠儿是西岁进的学。兰儿也西岁了,是该去了。你是他母亲,思虑得周全。这事就这么定了。”

“谢老太太恩准。”李纨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紧接着又道,“老太太,孙媳还有一事相求。兰儿年幼,初入学堂,身边须得有妥帖人跟着伺候、提点。按府中旧例,哥儿们进学,身边总得配两个小厮书童。孙媳想着,能否……由孙媳亲自为兰儿挑选两个年纪相仿、性情稳重些的?也好就近照顾,孙媳也放心些。”

贾母略一沉吟。按说,哥儿身边的小厮人选,多由管家或太太们指派,其中不乏塞进关系户的。但想到贾兰是贾珠的遗腹子,李纨这些年守寡教子也确实不易,且她行事一向低调本分,从未提过什么过分要求。再者,不过两个小书童,允了也无妨,显得她这老祖宗体恤。

“也罢,”贾母挥挥手,“你既为兰儿思虑周全,便依你。你挑好了人,禀明你太太一声便是。”

“谢老太太体恤!”李纨心中大喜,这真是意外之喜!能自己选人,等于在贾兰身边安插了两个可靠的眼睛和耳朵。

得了贾母首肯,李纨立刻着手。她先传信回娘家,请母亲李夫人帮忙物色。李家虽非大富大贵,却是清正读书人家,李夫人很快寻到一个家生子,父母皆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孩子刚满六岁,名唤石头,生得端正,眼神清亮,看着是个机灵懂事的。另一个,李纨则想到了张嬷嬷的小孙子。张嬷嬷是她从李家带来的老人,忠心耿耿,她的小孙子张启,今年七岁,性子沉稳,手脚麻利,小小年纪就透着一股子妥帖劲儿。李纨亲自见了两个孩子,问了话,心中满意,便定下了。

“石头这名儿,入了府里怕人笑话,你既跟了兰哥儿读书,娘亲给你改个名儿,叫‘诗墨’,可好?”李纨对那李家来的孩子说道,“诗书笔墨,盼你陪着兰哥儿在学海里用心。”

“谢大奶奶赐名!诗墨喜欢!”小石头,不,诗墨高兴地跪下磕头。

“张启这名儿就很好,启,有开蒙、开启之意,正合。”李纨又对张嬷嬷的小孙子道,“你们二人,诗墨六岁,张启七岁,都比兰哥儿大些。进了学里,要互相照应,更要紧的是,看好兰哥儿。学堂里发生了什么事,无论大小,兰哥儿学了什么,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回来都要一一禀报给我。尤其是,”李纨语气严肃了几分,“若有人带兰哥儿做不好的事,或者学堂里有什么乌七八糟的事情,更要立刻告诉我!记住了吗?”

“记住了!大奶奶放心!”诗墨和张启异口同声,小脸绷得紧紧的。

李纨又细细叮嘱了许多,从衣食住行到应对礼仪,事无巨细。两个孩子都牢牢记下。

开蒙前一日,李纨在东院小小的书房里,郑重其事地为贾兰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入学仪式”。她亲手点燃了一支清香,供奉在贾珠的牌位前,低声道:“夫君,兰儿明日就要进学了……望你在天有灵,佑他平安顺遂,心智清明。”又拉着贾兰的小手,对着孔圣人的画像(她亲手画的简易版)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仪式虽小,却充满了庄重的仪式感。三春姐妹和黛玉闻讯,也都送来了小礼物:迎春绣了一个精致的“蟾宫折桂”香囊;探春送了一套小巧的笔墨;惜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新得的、图画精美的开蒙小书送给了侄子;黛玉则送了一方她亲自挑选、质地温润的砚台,上面刻着一丛青竹。

贾兰捧着这些礼物,小脸兴奋得通红,眼睛亮晶晶的,感觉自己是真正要去“做大事”了。这仪式感的加成,让他瞬间进入了“学生”的角色,对第二日的学堂充满了神圣的期待。

看着儿子那郑重其事、跃跃欲试的模样,李纨心中百感交集。前路荆棘密布,她能做的,只有为他装备好铠甲(正确的价值观),安插好哨探(诗墨、张启),然后,放手让他去闯这第一关。

时年,西岁的惜春,也正式跟着迎春、探春、黛玉,一同去了女学。此时的惜春,还是那个被李纨的绘本和温暖呵护着的、活泼开朗的小女娃,虽在外人面前己能表现得知礼守礼,但眉眼间的天真烂漫尚未褪去。东院里两个小娃娃的读书生涯,就此拉开了序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