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第27章 草庐对坐·三分说定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作者:
火之飞花
本章字数:
4206
更新时间:
2025-06-07

第27章 草庐对坐·三分说定

晨曦微露,草庐前的露珠尚未消散,柴门“嘎吱”一声缓缓开启。诸葛亮身着素色麻布衣,背手而立于门口,目光明亮,一眼便瞧见坐在房檐下的诸葛明。昨夜那句“时势造英雄”,仍在他脑海中盘旋。

虽隐居于隆中,诸葛亮却并非对世事不闻不问。如今天下大乱,人心浮动,眼前这小伙子,似乎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

“听闻你言‘三分天下并非命中注定’。”诸葛亮开口,声音平静,却难掩其中的试探之意,“不妨详细说来。”

诸葛明起身,整了整衣衫,双手抱拳行礼道:“您既然垂询,我自当知无不言。”

言罢,他从包袱中取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竟是一幅简洁的地图,以炭墨绘制而成,上面清晰标注着各地的势力分布以及资源流向。

诸葛亮微微皱眉,他平日亦常思索天下局势,然如此清晰首观的地图,却还是头一回见。

“曹操占据中原,坐拥天时;孙权雄踞江东,得地利之助;刘表坐拥荆州,却无统一天下之壮志。”诸葛明语调沉稳,眼神坚定,“唯有将荆州与益州联合,方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此言一出,屋内众人皆为之一惊。

黄月英正在厨房煮茶,听闻此言,手陡然停住,茶壶险些倾倒。她抬头望向院子,眼中多了几分思索之色。

徐庶眯起双眼,上下打量着诸葛明,嘴角似笑非笑。

“哼,‘鼎足而立’,说得倒是轻巧!”徐庶冷不丁开口,话语中带着一丝讥讽,“可你如何能让刘表点头应允?荆州士族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外人哪能轻易融入?”

诸葛明镇定自若,微笑着回应:“非靠言辞,而凭实干。”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我有三策:其一,改良农具,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安居乐业;其二,兴办义学,培育人才,为地方治理积蓄力量;其三,训练民兵,稳固边防,使荆州摆脱被动局面。”

这番话出口,就连一向淡定的诸葛亮也不禁对他多看了几眼。这三条策略看似简单,实则切中荆州要害。刘表为人宽厚,却优柔寡断,地方豪强林立,百姓生活困苦,军备松弛。若这三条策略得以施行,不仅能使荆州安定,更可为日后进取益州奠定坚实基础。

小童子阿福听得入神,悄悄溜到诸葛亮身后,小声问道:“先生,这位公子所言,当真可行?”

诸葛亮未作声,只是静静地凝视着诸葛明。

“你这些想法,从何而来?”他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多了几分探究的意味。

诸葛明心中一凛,明白自己己成功引起这位卧龙先生的关注。他略作思索,答道:“皆源自所见所想。乱世之中,空谈仁义无济于事,唯有脚踏实地做事,方能安身立命。天意难测,但人事可为。”

此言犹如在清晨的静谧中敲响一记重锤,仿佛唤醒了沉睡的山林。

黄月英放下手中茶杯,轻声说道:“看来,咱们隆中,要来一位与众不同的客人了。”

诸葛亮缓缓转身,走向窗边,目光投向远处的青山。风拂动他的衣袖,亦撩拨着他的思绪。他静静地伫立在那儿,良久未语。

卧龙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诸葛亮突然转身,一脸严肃地说:“你所言这些,我亦早有思量。然而,仅凭一人之力,难以扭转乾坤。”

草庐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仿佛连窗外的风都为之一滞。

诸葛明心中微微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缓缓点头道:“的确,一人之力,难以抗衡天下乱局。但倘若两人、十人乃至百人,齐心协力,便能开山碎石。”

他向前一步,双手抱拳作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若您愿辅佐刘氏,我愿追随您十年。携手制定新政,还天下一个清平盛世。”

此言掷地有声,如巨石落地,在草庐内回荡。

诸葛亮静静地注视着他,眼中闪过一抹异样的光亮。这光亮,似在试探未知,又似在审视希望。

“十年?”诸葛亮低声喃喃,嘴角微微上扬,“年轻人,你可知这十年意味着什么?”

“我知晓。”诸葛明回答得干脆利落,“十年,三万六千五百日,三百六十次月升月落,恰似一场从零开始的豪赌。但我甘愿下注,将宝押在您身上。”

此时,清晨的阳光洒落,将两人的身影交叠映在墙上,仿佛命运的齿轮悄然咬合,开始缓缓转动。

良久,诸葛亮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声音轻柔却坚定:“好,那我便与你共赴风雨。”

此言一出,仿佛春雷破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两人之间流转。

小童子阿福瞪大眼睛,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黄月英放下茶杯,神情复杂,却仍能看出一丝喜悦;徐庶则轻轻一笑,眼中多了几分期待。

“那你接下来作何打算?”诸葛亮问道。

“先从荆州着手。”诸葛明回答得斩钉截铁,“第一步,改良农具,提升粮食产量。百姓衣食无忧,方能谈及天下大事。”

“第二步呢?”

“第二步,设立义学,选拔贤才。须知,人才乃治国之本,仅靠世家举荐远远不够。”

“第三步呢?”

“第三步嘛——”诸葛明稍作停顿。

诸葛亮听后,微微点头:“思路清晰,有条不紊。看来你并非只会夸夸其谈之辈。”

“我并非为求虚名而来。”诸葛明淡然一笑,“我是要改变这个时代。”

话刚说完,一阵冷风骤然吹过草庐,卷起房檐角的枯叶,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而肃然。

赵五郎站在院子外,突然眉头紧皱,耳朵微微一动,似乎听到了远处树林中传来的细微声响。

“……好像有情况。”他低声说道,声音几不可闻。

诸葛明心中瞬间警觉,目光迅速扫视西周,脸上笑容尚未完全褪去,神情却己变得冷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