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的晨光己经洒在了试验田上,露珠挂在叶片上,折射出晶莹的光。王超辉一大早就出了门,沿着田埂走了一圈。试验田里的玉米秆比往年高出一头,叶片宽厚浓绿,穗头沉甸甸地垂下来,压弯了枝干。他蹲下身,掐了一根茎秆,掰开一看,里面汁水,透着健康的光泽。
“成了。”他低声说,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从几个月前开始,他和县农科所合作,试用一种新型有机肥,按照配方比例施用,全程记录生长数据。如今终于到了验收的时候。
村里人对这些新玩意儿一开始都不太信,觉得种地还得靠经验,哪能靠纸上的数字。王秀英就曾拍着大腿说:“庄稼长得好,还不是靠老天爷赏饭吃?”
但事实摆在眼前,隔壁田块用的是传统肥料,玉米秆明显矮一截,叶子也发黄,收成估计要差两成。
王超辉心里有底了,便张罗着请专家组来验收。
当天上午,一辆吉普车顺着村道缓缓驶入村庄,车轮碾过泥泞路段时溅起一片水花。张建国早就在路口等着,见车来了,赶紧迎上去帮忙搬设备。
专家组一共三人,领头的是县农科所的李研究员,五十多岁,戴副眼镜,头发灰白,看起来很严肃。下车后,他先看了看天色,皱眉说:“昨夜下雨了?”
王超辉点头:“下了不到一个小时,影响不大。”
李研究员嗯了一声,没再多说什么,径首走向试验田。
一行人穿过田埂,来到示范点中央。王超辉一边走,一边介绍试验过程、施肥周期和监测数据。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里透着兴奋。专家们听得认真,偶尔低头翻看记录本,或蹲下来看作物长势。
走到田边,李研究员忽然停下脚步,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玉米叶背面的纹路。片刻后,他点了点头:“虫害控制得不错。”
“我们用了生物防治法。”王超辉解释,“释放天敌昆虫,效果比农药更温和。”
“嗯。”李研究员合上放大镜,抬头看着王超辉,“你们这个试验,是有完整数据支撑的吧?”
“有的。”王超辉从背包里拿出一沓表格,“这是我们三个月来的每日观测记录,包括气温、湿度、土壤酸碱度、施肥量、生长速度等。”
李研究员接过表格,翻开看了几页,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详细得很。”
“我们每天都安排人值班记录。”王超辉说,“不能有一点疏漏。”
专家们交换了个眼神,似乎有些意外。
这时,沈嘉也赶到了。她穿着碎花衬衫配军绿色工装裤,扎着两条麻花辫,脸上带着笑。手里拎着摄像机和三脚架,显然是来录制科普视频的。
“专家们辛苦啦!”她热情地说,“我今天得拍一组对比镜头,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去。”
李研究员笑了笑:“那就拍吧,正好我们也想看看宣传效果。”
沈嘉点点头,支起三脚架,调试设备。王超辉则陪着专家继续查看其他地块。
中午,大家在村小学吃了顿简单的午饭。王秀英亲自炒了几样家常菜,热气腾腾地端上来,说是犒劳专家们。
饭桌上,李研究员终于开口:“这次试验,我认为是成功的。数据扎实,方法科学,结果可重复性强。如果推广开来,对本地农业增产会有很大帮助。”
王超辉听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放下筷子,郑重地说:“谢谢您的肯定。我们会继续完善技术流程,争取让更多农户受益。”
饭后,专家组又回试验田做最后的数据复核。沈嘉趁机开始拍摄。她站在田垄中间,面对镜头,笑容灿烂。
“大家好,我是沈嘉。”她对着镜头说,“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我们村的科研示范点,一起了解这项让庄稼长得更好的新技术……”
王超辉站在一旁,默默帮她调整反光板的角度,确保光线均匀。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金黄的玉米穗上,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拍摄进行得很顺利。沈嘉讲得投入,时不时蹲下来看看作物细节,再站起来讲解原理。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
“这女娃娃讲得真明白。”一个老大爷笑着说,“我听懂了!”
“我也听懂了。”另一个大婶点头,“明年咱家也试试这法子。”
沈嘉听见了,转头笑着朝他们挥手:“你们要是愿意试,我可以教你们怎么配肥。”
村民们纷纷鼓掌。
傍晚时分,专家组离开前,李研究员递给王超辉一张纸条:“这是省里的联系方式,他们会派团队来做进一步评估。如果通过,可能会考虑列为试点项目。”
王超辉接过纸条,郑重地点了点头。
送走专家后,王超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天边泛着橙红色的晚霞。风吹过田野,带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
他想起自己刚下乡时的模样,瘦弱、胆怯、不敢说话。那时候,他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只能在别人的眼色中活着。
但现在,他站在这里,亲手推动一项科研项目的落地,得到专家的认可,受到村民的信任。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感受这一刻的真实。
第二天,沈嘉的视频在学校教室里播放,几个知青围在一起看。画面里,她讲解清晰,动作自然,背景是整齐划一的试验田。
“没想到你还能当主持人。”周美兰坐在一旁,笑着打趣。
沈嘉抿嘴一笑:“我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农村也能搞科研。”
“你爸知道了会怎么说?”有人问。
沈嘉沉默了一下,轻声说:“他会理解的。”
她确实给家里写了封信,说了这件事。虽然父亲还没回信,但她相信,他总有一天会为她骄傲。
几天后,县广播站播出了这段视频的音频版本,反响很好。不少周边村庄派人来参观学习,还有几个乡干部主动联系王超辉,想了解具体操作方法。
这一切都在悄悄发生改变。
而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赵德发抽着旱烟,望着远处的田地,喃喃自语:“看来,咱们村要出人才了。”
王秀英听见了,笑道:“可不是嘛,王超辉那小子,越来越有出息了。”
赵德发吐了口烟圈,没再说什么,只是目光落在远处那片金黄的玉米地,久久未移。
夜幕降临,星星一颗颗出现在天际。王超辉坐在院子里,翻看今天的记录本。风吹动纸页,发出沙沙的声音。
突然,他听见门外传来脚步声。
抬头一看,是陈慧。
她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热汤,脸上带着熟悉的温柔笑意。
“喝点热的。”她说。
王超辉接过碗,点点头:“谢谢你。”
陈慧没进屋,只站在门口,看着他说:“你最近,变了很多。”
王超辉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可能吧。”
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知道,自己确实在变,变得坚定,变得不再害怕别人的目光。但他也知道,这条路还没有走完,还有更多事等着他去做。
夜风吹过,吹乱了他的头发。他仰头看着满天星斗,心中一片清明。
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