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沈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你快来看看这个!”
他起身打开门,见沈嘉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手里举着一台老式收音机,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怎么了?”他接过收音机,调大音量。
广播里正播放一段录音:“……由知青沈嘉拍摄的农村科研示范点视频在网络平台引发热议,点击量己突破十万次,多地农业部门表示将派人考察学习……”
王超辉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怎么会突然火起来?”
“我也没想到。”沈嘉一边擦汗一边说,“前几天我把那段视频传到一个农业论坛,没想到被几个大V转发了,现在评论区都炸锅了。”
王超辉沉默片刻,低声问:“评论怎么样?”
沈嘉的笑容收敛了些:“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还有人开始抹黑你。”
她把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是一条热评:“听说那个项目是假的,都是花钱雇人演出来的,你们信吗?”
王超辉看着那条评论,眉头越皱越紧。
第二天一早,村里就热闹了起来。不少人围在村口的小卖部前,对着店主的电视屏幕议论纷纷。
“这女娃娃真能讲,说得头头是道。”一个老大爷点头称赞。
“可有人说这是假的,说是拍戏。”另一个中年汉子皱眉。
“胡扯!”王秀英嗓门洪亮地插话,“我们天天看着他们干活,哪来的假?”
“就是就是。”旁边一位大婶附和,“我还亲眼看见王干部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哪有空演戏?”
但与此同时,县里的电话也打到了村委会。
“王主任,情况有点复杂啊。”赵德发接完电话后,脸色有些凝重,“有人在网上发帖说你们贪污公款、伪造数据,还说这次试验是靠关系搞出来的政绩工程。”
王超辉听完,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
沈嘉很快整理出了几条最具影响力的谣言,并联系了懂技术的朋友帮忙追踪信息源头。她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了一串IP地址和发布时间,发现这些帖子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段发出,而且内容高度相似。
“这不是普通的网络喷子。”她低声说,“背后有人策划。”
王秀英得知情况后,立刻召集村里的女青年开会。
“你们谁会用智能手机?”她环视一圈,大声问道。
几个年轻人举手。
“好!”王秀英一拍大腿,“我现在教你们怎么留言、点赞、转发。咱们得替王干部说话!”
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统一的话术:“我们亲眼见证王干部清廉公正”“试验田是我们一起种出来的,不是演的”。
陈慧还在卡片上画了个简单的笑脸表情包,逗得大家首笑。
“这玩意儿也能用?”一个小姑娘好奇地问。
“当然能。”陈慧点点头,“只要大家都来发声,真相就能浮出水面。”
王超辉则带着沈嘉整理好的证据链,前往村委会汇报情况。
“各位领导,我可以保证,我们的项目没有造假。”他语气坚定地说,“所有数据都有原始记录,试验过程也全程公开。如果上级需要核查,我们随时配合。”
他展示了村民们的留言截图,以及部分评论区的真实反馈。
赵德发听完,沉吟片刻,说道:“既然这样,我们就发个正式声明,澄清事实。”
张建国也在当天下午找到了县刑警大队的老战友。
“我想查几个匿名账号的后台信息。”他对负责人说,“这些人可能涉嫌造谣诽谤。”
对方看了看他提供的资料,点了点头:“我们会协调技术部门处理,如果有线索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其中一个手机号码频繁更换SIM卡,显然是有人刻意隐藏身份。
“这个人很谨慎。”张建国皱眉,“但越是这样,越说明有问题。”
随着舆论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件事。一些外地网友甚至自发组织起了“支持王超辉”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扩散。
而在村子里,王秀英带领的妇女主任团队也开始发挥作用。她们不仅积极在网络上发言,还主动向来参观学习的外村人介绍项目的实际情况。
“你们要是不信,自己来看。”王秀英对来访的乡干部说,“玉米秆长什么样,土地肥不肥,一看就知道。”
几天下来,原本一边倒的负面舆论逐渐被扭转。越来越多的正面声音出现,那些恶意抹黑的言论也被一一驳斥。
王超辉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最新的评论汇总,心中五味杂陈。
“原来,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总会有人站出来支持你。”他低声自语。
沈嘉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打印纸:“你看,这条评论点赞最多。”
他接过纸,看到上面写着一句话:“感谢你们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乡村。”
他笑了笑,眼神坚定。
夜色渐深,村庄安静下来。风吹过田野,带来一阵阵泥土的清香。
而在这片宁静之下,一场关于真相与正义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