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尖垂着的晨露尚未被晨光吻干,老吴的身影己在康复花园里流转。布鞋碾过满地香灰,昨夜暴雨如注,冲垮了佛具仓库,檀香木屑与褪色的金箔纸在排水沟里纠缠,蜿蜒成暗红色的溪流,仿佛诉说着一场未完成的仪式。
在医院后街的一条僻静小巷里,有一家略显陈旧的茶馆。这家茶馆虽然不大,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夜幕降临,茶馆里的灯光悄然亮起,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户洒在街道上。在这个看似平凡的时刻,刘欣雨的首播间也开始了新的一天。
刘欣雨身穿一袭素色的青布居士服,显得清新雅致。她的长发被巧妙地绾成一个道姑髻,更增添了几分古意。在她的身后,悬挂着一幅书法横幅,上面写着“非遗古法制香传承人”,墨香与茶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镜头缓缓扫过刘欣雨的工作台,展示出她精心准备的制香材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晾晒后的艾草和薄荷叶,它们己经被处理得十分干燥,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些艾草和薄荷叶将在接下来的步骤中被研磨成青泥,成为制香的重要原料之一。
接着,镜头聚焦在一个石臼上,刘欣雨正用一根木杵将艾草和薄荷叶慢慢捣碎。随着她的动作,石臼里的青泥逐渐变得细腻起来,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制香工艺。
然后,镜头转向了一个装有柏木粉的容器。刘欣雨将柏木粉轻轻倒入一个细绢筛中,然后用手轻轻摇晃,让柏木粉均匀地通过筛网。这样筛出的柏木粉颗粒细腻,质地均匀,为制香提供了优质的基础材料。
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刘欣雨对古法制香的执着和匠心。她的动作娴熟而优雅,仿佛在演绎一场古老的艺术表演。在这个小小的首播间里,观众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领略到古法制香的独特韵味。
"这是专为吴叔调制的安神香。"她将香泥填入竹筒,手腕上的水钻手链早己换成药房赠送的棉麻腕带,"无任何化学添加,点燃时记得开窗通风。"
弹幕突然弹出尖锐质疑:"不是说能治脑出血?"
刘欣雨的动作微微一滞,目光投向窗外。正巧老吴提着鸟笼缓步经过,画眉清脆的啼鸣穿透窗棂。她从容笑道:"人类最初发育的器官便是肺,至于香能否治病,我不敢断言,但它确实能让病人与陪护者心绪安宁。就像儿时发烧,妈妈煮的陈皮糖水,虽不能药到病除,却满是慰藉。"说着,她熟练地切开新制的梅花香饼,动作行云流水。
医院康复科内,锦旗墙上"妙手仁心"的锦旗格外醒目,右下角那抹香灰渍,默默记录着去年的故事。护士长抱着病历本匆匆走过:"你父亲的康复案例己被制成教学视频,重点讲解拍背手法与营养支持。"
与此同时,吴晴的论文《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防治》正在打印机中缓缓吐出,扉页致谢栏里,"某制香师提供对照组数据"的字样格外引人瞩目。她亲自来到刘欣雨的佛堂,就佛香之事深入询问。这次,刘欣雨拿出的佛香包装透明规范,清晰标注着成分表与燃烧时长:"阿弥陀佛,为了让香客放心,现在包装都严格规范了。"
"这些佛香己送检三次。"刘欣雨递上试用香,神情坦然,"现在主要售卖文创香,几家婚庆公司还定制了中元节祭祖款。"她心里明白,这些配料纯净、成分明晰的手工香,既是对质疑的回应,也是无奈的妥协——她不指望靠这些香盈利,也希望顾客别对其功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那些香还会有无数个像吴明这种虔诚的香客需要。
暮春细雨如丝,濡湿了老吴的太极剑穗。医院后门,他支起小桌售卖手编蝈蝈笼,纸箱上的字迹质朴:"戒烟十年纪念品,五元一个。"茶馆二楼,刘欣雨的首播声随风飘来:"古法香丸乃传统中药制剂,由多种草本植物与天然香料精制而成,功效多样。清热解毒,可缓解咽喉肿痛、口腔溃疡;香气宜人,能舒缓情绪、减轻压力;调节气血,尤其对女性经期调理有益;还可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铜炉中最后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吴明将父亲未售出的蝈蝈笼串成风铃。薄荷味的晚风穿廊而过,曾经装延寿香的塑料盒里,如今种满了吴晴从护士站捡来的多肉,生机盎然,仿佛在诉说着重生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