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烬录

第6章 余烬

加入书架
书名:
昙烬录
作者:
爱吃龙须糖的八部天龙
本章字数:
2816
更新时间:
2025-05-19

永徽三十五年,雁门关的戍卒在旧城墙根下挖出一只锈蚀的铁盒。盒内除了半卷残破的《兵法典要》,还有枚刻着“彻”字的银锁,锁芯处缠绕着一缕暗红丝线,早己脆如枯叶。消息传开,说书人连夜新编了话本,将二十年前太子与北狄细作的爱恨情仇,添油加醋地讲得荡气回肠。

但最常来冰坟前的,是个拄着拐杖的瞎眼老妪。她总在黄昏时分蹒跚而至,颤巍巍摸出几块桂花糕摆在坟前。“阿蘅,娘给你带点心来了。”沙哑的嗓音惊飞枝头寒鸦,枯枝间悬着的褪色红绸随风轻摆,恍惚还是当年送亲队伍遗落的喜幡。

守墓人老周认得她。三年前北狄使团来访,为首的贵女捧着精美的骨瓷瓶,说要将林蘅母亲的骨灰带回草原安葬。老妪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死死抱住骨瓷瓶哭喊:“那是我妹妹!她惦记阿蘅一辈子,连死都要守着孩子......”原来林蘅母亲还有个孪生姐姐,这些年扮成乞丐,只为能在雁门关多留些时日。

这日老妪走后,老周照例清扫坟前积雪。冰棺表面突然浮现细密水珠,顺着并蒂莲纹蜿蜒而下,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光。他凑近细看,竟见冰层深处,李承彻环抱林蘅的手指间,不知何时多了枚婴孩的银镯——镯身刻着“长命百岁”,却在“百”字处缺了个口,像是被什么咬掉的。

当夜,老周做了个怪梦。梦里年轻的李承彻满身浴血,怀中抱着襁褓,跪在冰棺前喃喃自语:“阿蘅,大夫说孩子保不住......可你看,他生下来就会抓你的发簪。”襁褓中的小手突然抓住他垂下的衣袖,老周惊觉那袖口绣着半朵残莲,与自己二十年前捡到的婴儿襁褓花纹一模一样。

第二日,老周在坟后松树下挖出个檀木匣。匣中除了染血的襁褓,还有封未寄出的信。李承彻的字迹狂放凌乱,墨迹多次被水晕染:“阿蘅,我骗了你。那日地牢里的昙花,是我亲手折断花枝。我宁愿你恨我,也不愿你知道,你怀着我们的孩子......”

消息不胫而走。新帝听闻后,特命人修缮冰坟,又在旁立了座衣冠冢,碑文只刻“李承彻与林氏之子”。但每逢雨夜,总有人听见婴儿啼哭从坟茔传来,混着女子哼唱的北狄歌谣,哀婉凄切。

北狄王庭的史官后来在典籍中记载:永徽十六年冬,有星自天而降,坠于雁门关。是夜,大胤太子薨,北狄细作亦亡。民间传言,二人魂魄化作风雪,每逢岁末,便见红衣女子与玄衣男子踏雪而行,身后跟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手中提着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笼。

三十年后,一位云游高僧路过雁门关。他在冰坟前驻足良久,突然双手合十:“痴儿怨女,何不放下?”话音未落,天空骤降暴雨,冲刷着冰棺表面的泪痕。待雨过天晴,冰层中李承彻与林蘅的面容竟变得柔和,他们交叠的掌心处,那枚残缺的银镯不知何时己恢复完整。

高僧离去时,在冰坟前留下偈语:“烬雪焚尽三生孽,寒棺锁尽百年痴。若问情字何解,不过是半世执念,一世偿还。”字迹很快被风雪掩埋,唯有坟前红梅年年开得愈发娇艳,花瓣落在冰棺上,像是无数滴凝固的血。

而在长安城最偏僻的巷子里,住着个寡言的银匠。他终身未娶,只爱打造狼头玉佩。有人问起,他便说曾梦见一对璧人托梦,女子红衣胜火,男子眉间朱砂如血,要他将未送出的定情信物,送给天下有情人。只是他打造的每块玉佩,边缘都刻意磨得圆润,说是怕伤了良人掌心。

当最后一片红梅凋零时,守墓人老周在冰棺缝隙里发现片干枯的昙花。花瓣上凝着冰晶,形状竟与李承彻当年捧进地牢的那朵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高僧的话,望着天边渐沉的夕阳,喃喃道:“原来这世上最苦的不是求不得,而是......明知是劫,却甘之如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