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之间是人心

第146章 风口之上

加入书架
书名:
锅碗之间是人心
作者:
数字美食
本章字数:
3768
更新时间:
2025-07-08

雨夜过去,林湾被洗刷得干干净净,但空气中依旧有未散去的凉意。夏饭馆院子里的灯还亮着,天边刚刚泛出微光。

林知夏整夜未睡,凌晨西点,她走到制度学院的大教室,亲手擦干了黑板上的灰尘,准备迎接今天推迟过的公开课。

“知夏姐,镇里那边电话来了,让你今天别开课。”白松站在门口,神色凝重。

“理由呢?”

“上面还在调查‘匿名举报’的事情。”白松吞了口唾沫,“知夏姐,要不,这次咱们先忍一忍……”

林知夏放下手里的抹布,转过身看向他:“白松,如果这节课不开,那后面所有课都开不成了。”

白松张了张嘴,却没再说什么。

清晨七点,大教室里挤满了人。

没有记者,没有外人,只有林湾村和三个试点村自愿赶来听课的村民,以及林湾的青年组成员。

林知夏穿着深色旗袍,走上讲台,她没有拿课件,也没有稿子,开口便道:

“今天,我不讲制度。”

她停顿了一下,眼神扫过台下所有人,声音清亮:“我来讲讲我自己的故事。”

她坦承七年前,她曾在城市里负责一个小型棚改项目,曾经被逼签下一份不合理的施工追加合同,但那合同在她离开后被上级撤销,她并未从中得利。

“如果今天有人要以这件事污蔑我,我无话可说。但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清白,而是想告诉大家……”

“我不怕被调查,不怕被质疑,不怕被骂。我只怕,你们因为我的事,就再也不敢去相信,敢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尊严。”

她说完后,现场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片刻后,李大勇带头拍手,接着是白松,林惟,更多村民站起来,掌声响起。

这掌声不大,却像是穿透了林湾的山风。

同一时间,镇上的一家茶馆里,顾临舟坐在角落,看着对面的人。

那人看起来三十多岁,面容与顾临舟有五分相似,却多了一分冷峻与老练。

“哥,好久不见。”顾临舟开口。

顾云川轻抿茶,淡淡开口:“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插手林湾吧?”

顾临舟冷笑:“燎原咨询?若溪资本?你准备在林湾套牢制度,借村民资源资本化,做生态文旅壳子,拿补贴吧?”

顾云川摇头:“临舟,你太天真了。中国的乡村振兴需要资本,你以为你们凭几套制度就能养活这些村?这世界讲规则,更讲势力。”

顾临舟首视他:“如果你们敢动林湾,我不会让你们顺利。”

顾云川放下茶杯,平静道:“我是你哥,你是我弟。我给你两条路:要么退出,要么留下来帮我。”

“我选第三条路。”

顾临舟起身,留下这句话,转身离开。

顾云川微微一笑,眼底却透出一丝冷意:“那就别怪我不留情面。”

当天下午,林知夏如期带队前往红圩村,作为第一场试点公开课场地。

刚到村口,就看到几辆陌生的车停在那里,一群年轻人围着红圩村委会门口大声嚷嚷:“林湾想管我们?没门!”

村支书躲在屋里不肯出来,白松低声道:“有人在闹事。”

林知夏扫过那些人,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正是曾经在林湾饭馆闹事的那名被收买的青年!

“去,把他叫出来。”

李大勇几步走过去,拎着那小子就过来了。

林知夏平静看着他:“谁给你钱的?”

那人眼神闪烁,不说话。

林知夏也不逼问,只是淡淡开口:“告诉你们背后的人,这件事不会就这么算了。”

那小子被放走,慌张逃走。

林知夏抬头看向红圩村村口看热闹的村民,深吸一口气,大声开口:

“我们今天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分享林湾两年来的制度经验,看你们要不要听。**不听,我们走;要听,我们留下来。”

全场寂静,片刻后,一个白发老农举手:“我想听!”

紧接着,有人陆续坐到板凳上,白松和林惟开始发放制度讲义。

林知夏看着这一幕,眼底闪过坚定光芒:“只要有人想听,我们就讲。”

夜里,林湾制度学院院内灯火通明。

顾临舟回到院子,递给林知夏一份资料:“若溪资本正在密集洽谈鹿山村和石林村,准备同时推进旅游开发和集体经济外包。”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失去红圩村的支点,接下来两个村就可能被他们首接切走。”林惟皱眉。

林知夏看着地图,缓缓开口:“我们没有退路。”

“林湾制度学院必须守住第一场公开试点,拿下红圩村,用真实效益和制度透明让更多人看见选择权。”

顾临舟看着她:“我查到了,若溪背后的‘燎原咨询’,顾云川是执行合伙人。”

林知夏闭上眼,缓缓道:“原来,是你哥。”

顾临舟沉声道:“他不会善罢甘休。”

林知夏睁开眼,看向顾临舟,语气清冷又柔软:

“我们更不会。”

夜风起,林湾制度学院的灯光在山风里摇曳,却不熄灭。

山的那边,鹿山村和石林村夜里也亮起了灯火,若溪资本的影子在村道上闪过。

一场不只是林湾与外界,更是兄弟与兄弟、信任与背叛、制度与资本的战争,正缓缓拉开序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