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之间是人心

第136章 旧案重启

加入书架
书名:
锅碗之间是人心
作者:
数字美食
本章字数:
257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夜深了,林湾村的夏饭馆却没有熄灯。

墙上的时钟指向凌晨一点,窗外秋虫唧唧作响。林知夏坐在院子里,手里捧着一份匿名寄来的资料袋。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西个字“城市旧案”。

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先泡了一壶茶。茶香氤氲,夜色愈浓。

顾临舟披着外套走来,看见那封信时眉头一动:“他们出手了?”

林知夏点头:“来得比我想象得快。”

“你确定是当年B市‘项目资金挂账案’的事?”

“嗯。”林知夏终于打开信封,熟悉的盖章文书、剪报截图、甚至她曾经写给上级的澄清信,一页页都在。“他们从档案馆里挖出来了我十年前那段灰色经历。”

那是一段她很少提及的过往:彼时她刚任某市基层制度改革实验组核心成员,遭遇上层资金拨付流程混乱,最终被一纸调查函卷入风暴。虽然最终证明清白,但那场风波让她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做“制度之外的权力”。

“这份东西,明天就会上网。”顾临舟缓缓说道。

林知夏闭上眼,语气平静:“是时候告诉村民们了。”

第二天上午,《乡土视野》公众号推送了一篇爆款文章:

《林湾制度学院创始人曾涉城市项目调查,林知夏真的可靠吗?》

文章通篇没有明确指控,却用大量“据传”“坊间”“曾有说法”等字眼,刻意模糊界限,制造疑云。

村里微信群、广播、饭后闲谈……林知夏的“过往”,如同野火蔓延。

连李大勇也有些犹豫:“知夏姐……那个案子,是真的吗?”

“是真的。”林知夏没有闪躲,“但你愿不愿听我说完?”

她当着全村代表、制度学院的学员、记者、市委挂职干部,站上了文化广场的高台。

“我曾在城市制度改革中被卷入一场资金流程争议,那时我年轻,制度不完善,我也不够强大。”

“但我没有逃。”

“我主动接受调查,坚持留下来改写流程,用了整整两年,把一个失控的小组重新推上正轨。”

她举起手中的复印件:“这是最终的清白文书,是那段经历的终结。它让我明白,制度不是一纸空文,它是我们在混乱世界里仅剩的锚。”

全场一时安静,接着有人喊出第一声:

“我相信她!”

“她从没骗过我们!”

更多人站了起来,林惟、阿斌、老坤、甚至是曾经质疑过她的几位村干部都站到了她身后。

白松红了眼眶:“你明知道他们会攻击这件事,还是坚持要公开?”

“因为隐藏过去的人,永远无法带领别人走向未来。”

当晚,若溪资本总部内。

“攻击失败。”助手低声说,“林知夏主动澄清,反倒激发了团结。”

丁向南面无表情,却冷冷地笑:“团结只是短暂的幻觉。”

“她成功守住一次,那我就让她不断疲于应对。”

他摊开一张地图,在林湾村周围画了三个红圈:

黄泥湾:计划开发乡村网红露营基地;

观山口:启动“乡土非遗研学项目”;

石岭村:进入“数字农业改造试点”。

“这些村庄都是她曾试图输出制度的试点地。”

他轻声开口:

“下一步,把她的盟友变成对手。让制度学院变成孤岛。”

顾临舟那夜再次坐到林知夏身旁:“你明知道前面是泥沼。”

“我也知道你会陪我一起穿过去。”她望着他,轻声道。

两人目光相对,夜风袭来,星光斑驳他们像并肩立在崖前,虽千万人吾往矣。

而山的那头,是真正的猎场。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