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妮自小被村里的叔叔婶婶呵护下长大,刚出生的时候,胖乎乎的,像极了一颗汤圆。新生儿的第一次洗澡很讲究技巧,豆妈就叫经验丰富的温婆婆,给我洗澡,这里受了一个恩情,要铭记于心。
村里人都是以自家人称呼,虽然有些门户是毫无亲缘关系,自古以来,民风淳朴是农村的一个明显特征。因为村里生活的范围小,大家的日常交际是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交往密集程度高。
家里没盐了,去到后屋向邻居借,他会很热情地把盐递给我们,还带上一句话,不够的话再来。
艾妮年纪小,身体抵抗力差,有一次她发烧了,豆妈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她就求一个摩托车的叔叔,载艾妮去镇上看病。路途比较遥远,但叔叔也没说其它什么嫌麻烦的话,一路上很照顾我的感受,问我现在哪里不舒服,在回家的路上,车子还没油了,当时我坐在车子上,叔叔一边走在路上,一边推着这辆车回家。那晚的天空很美,星星都是亮晶晶的,我久久不能忘记。
在我的孩童时代,有一个女人,叫南婶。她是一个年代的牺牲品。她出生于越南,自我有记忆起,她就讲的是我听不懂的话,听豆妈说,她不是本地人,所以不会讲本地话,我们都听不懂她说的话,也很少跟她往来。
南叔是她的丈夫,是村里长大的,常年在工地上班。而南婶没有工作,她经常在家,煮饭炒菜洗衣服,做一个女人理所当然该有的样子,他们没有生育小孩。我也不太清楚原因,很多都是听别人讲的。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除了语言交流,还有行动上的表达。南婶她是这样称呼我的:ma 妮妮,当时我是什么都听不懂,只会静静地看着别人,而南婶也知道我听不懂她说的话。但也许,也许在这个村子里的小孩子,只有我会安安静静的听她讲话、看着她。她时常会捉一些虫子给我玩,比如蚱蜢,为了与我分享快乐和喜悦。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很多的勾心斗角,而弱肉强食是每个年代的代名词。不知道怎么的,村里总会有人在说别人的坏话,好像这己经是生活的常态了,有钱人看不起穷人,脾气差的欺负老实人。若一个人不跟村里人来往,她也没有提供什么价值,那么就会被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和成为一个被攻击对象。其中南婶就被列入其中一个了,别人说她干了些偷偷摸摸的事,去菜园里偷菜。
村里人从此对她也没有一个好脸色,她就算没干过这种事,也无法为自己辩解,因为语言不通。再来,要人们改变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看法,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人。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有的时候,能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别人的人生不值得我们去借鉴,只有自己才知道,想过什么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