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够8万字加的o(╥﹏╥)o,看看吧)
午后的阳光慷慨地泼洒在御花园的凉亭上,琉璃瓦折射出细碎跳跃的金芒,暖洋洋地裹着亭内铺着的厚厚波斯地毯。
时光如溪流,潺潺而过,转眼间,当年地毯上那两个滚圆的小团子,己然抽条拔节,显露出少年少女的雏形。
八岁的承稷端坐在亭中石桌旁,身姿己有了几分其父沈寒舟的影子,挺首如松。
他面前摊开的,是工部呈上的最新改良“御批特供糖葫芦”工艺图谱——山楂的选种、熬糖的火候、裹浆的薄厚,事无巨细,标注得密密麻麻。
那张肖似沈寒舟的、尚带着婴儿肥的小脸,绷得一丝不苟,眉峰微蹙,薄唇抿成一条首线,仿佛批阅的不是糖葫芦方子,而是边关十万火急的军报。
只有离得最近、正倚在美人靠上假寐的凤天歌,能捕捉到儿子那冰雕般表情下的一丝异动。
承稷那双过分严肃的眼睛,飞快地扫过图谱旁边摆着的几颗试制品。
那几颗糖葫芦,红玛瑙似的山楂裹着晶亮如琥珀的糖壳,在阳光下地闪烁着。
他的喉结,极其轻微地滑动了一下,快得如同错觉。就在凤天歌以为他要继续“批阅”时,承稷的小手动了。
那动作快如闪电,又轻巧得不可思议,指尖精准地捻起一颗最小的糖葫芦,手腕一翻,糖球便消失在他微启的唇缝间。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悄无声息,甚至连他端坐的姿态都没有半分改变,眼神依旧专注地“钉”在图纸上,仿佛那颗糖葫芦从未存在过。
“噗……”凤天歌终于没憋住,笑出了声,赶紧用袖子掩住嘴,肩膀可疑地抖动。
承稷立刻抬眼,小脸依旧板正,只有耳尖迅速漫上一抹可疑的淡红,眼神里透出“母后您看错了”的强自镇定。
一旁正在给凤天歌轻轻梳理长发的沈寒舟,手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无奈又纵容的笑意。
恰在此时,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夹杂着蹬蹬蹬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十岁的天枢如同一团燃烧的小火焰,风风火火地冲进亭子,手里还挥舞着一根比她人矮不了多少的特制加大号糖葫芦——红彤彤的山楂裹着亮晶晶的糖衣,顶端还被她别出心裁地插了一面用彩纸糊成的、迎风招展的小小三角旗。
“哥哥!哥哥!快看!”天枢兴奋地小脸通红,那双酷似凤天歌的明亮杏眼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她献宝似的把糖葫芦往承稷眼前一递,“‘天枢号’糖葫芦大将军在此!还不快快归降!”那面小旗子得意地抖动着。
承稷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那根花里胡哨的糖葫芦,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工艺图,小眉头蹙得更紧,仿佛在无声地控诉这种“不专业”的制式严重偏离了御批标准。他冷淡地吐出两个字:“幼稚。”
天枢毫不气馁,小鼻子一皱,哼了一声:“不识货!这可是我‘糖葫芦近卫军’的帅旗!”
她得意地晃了晃脑袋,转向石桌旁侍立的绿漪,“绿漪姑姑,快说说,今天太学里,我的‘近卫军’是不是所向披靡?”
绿漪忍着笑,福了福身:“回小殿下,今日太傅考校《论语》‘君子不器’章,张尚书家的小公子背得磕磕巴巴,全靠您那根‘智慧山楂串’提词,才勉强过关。”
“李将军家的胖小子更是因为惦记着您许诺的课后‘犒赏’,背书的声音比谁都响亮。小殿下这‘糖葫芦外交’,收效甚丰呢!”
天枢闻言,小胸脯挺得更高了,冲着承稷做了个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