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契约婚姻首长他暗度陈仓

第六章办理手续

加入书架
书名:
七零契约婚姻首长他暗度陈仓
作者:
且陶陶儿
本章字数:
5106
更新时间:
2025-06-20

夜深了,苏家小院的灯光依然亮着。赵秀兰在缝纫机前赶改军大衣,苏建国则一遍遍检查着女儿的证件和车票。苏晚晴坐在书桌前,仔细列着清单:

1.证件:户口迁移证、工作调动证明、毕业证书

2.衣物:厚棉衣x2、毛衣x3、内衣x4、袜子x6

3.日用品:毛巾x2、肥皂x3、牙刷牙膏

4.药品:感冒药、止疼片、消炎粉、纱布

5.书籍:教学笔记

......

写到最后,她停下笔,目光落在窗外的老槐树上。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三天后,她将离开这座生活了二十二年的城市,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那个叫江凛的男人,会是什么样子?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生活?

"晚晴,睡吧。"赵秀兰推门进来,手里捧着改好的军大衣,"明天还要去办手续呢。"

苏晚晴点点头,吹灭了台灯。黑暗中,她听到父母在隔壁房间低声交谈,偶尔传来压抑的啜泣声。窗外的北风呼啸而过,像是某种不详的预兆。

明天,将是忙碌的一天。工作交接,户口迁移,行李打包...而三天后,她将踏上西去的列车,开始一段未知的人生旅程。

清晨六点,天还黑着,苏家小院己经亮起了灯。苏晚晴穿好衣服,对着梳妆台的镜子将长发编成两条整齐的麻花辫。镜中的女孩脸色苍白,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但眼神却异常清明坚定。

她打开抽屉,取出一个蓝色发卡别在鬓边——这是原主最喜欢的一件饰品,边缘己经有些掉漆。又往口袋里塞了那条枣红色围巾和口罩,后脑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比起昨天己经好了很多。

"晚晴,吃早饭了。"赵秀兰在门外轻声唤道。

餐桌上摆着稀粥、馒头和一碟酱菜,还有难得一见的煎鸡蛋。苏建国己经穿戴整齐,正在检查公文包里的各种证明文件。

苏晚晴小口喝着粥,热腾腾的米粥滑过喉咙,带来些许暖意。"爸,我想把卖工作钱留一半给家里。"

"胡闹!"苏建国猛地抬头,"你这一路上,到了新疆安家,哪样不要钱?"

"我算过了,"苏晚晴放下碗,声音轻柔但坚定,"车票和通行证江家己经准备好了,路上有您陪着,花不了多少钱。到了那边有部队安置,初期开销不会太大。"她从口袋里取出那个信封,"卖工作的九百块,我留一半就够了。"

赵秀兰的眼圈又红了:"你这孩子..."

"妈,您和爸爸还要生活,哥哥在部队也不能经常回家,再说我一个人拿这么多钱也不安全。"苏晚晴将信封推到母亲面前,"

苏建国盯着女儿看了良久,终于长叹一声:"先收着吧,等临走再说。"

早饭过后,三人一同出门,分头行动。苏建国和苏晚晴前往学校,赵秀兰则去街道办事处。

十二月的北京寒风刺骨,苏晚晴将围巾裹紧,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迅速凝结又消散。胡同里己经有早起的人家生起了煤炉,青灰色的烟囱里飘出缕缕白烟。

清晨的胡同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早起倒痰盂的邻居。看见苏家一家三口这么早出门,有人好奇地张望,但都被苏建国用"去医院复查"搪塞过去了。

红旗小学距离苏家不远,步行二十分钟就到。校门口的红砖墙上刷着"教育要革命"的标语,字迹己经有些斑驳。门卫老张看见苏晚晴,惊讶地睁大了眼:"苏老师?您怎么..."

"我来办点手续。"苏晚晴微笑着点点头。

王校长的办公室在二楼尽头,推门进去时,里面己经坐着一位年轻姑娘。姑娘约莫二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绿军装,齐耳短发,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模样。

"苏老师来了。"王校长站起身,他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透着慈祥,"这是王晓兰,我侄女。"

王晓兰立刻站起来,有些拘谨地鞠了一躬:"苏老师好!"

苏晚晴打量着她——姑娘的手指关节粗大,掌心有厚厚的老茧,但眼神清澈明亮,一看就是个踏实肯干的人。

"坐吧。"王校长示意大家落座,从抽屉里取出一叠文件,"手续我都准备好了,你们签个字就行。"

文件一式三份,是工作调动申请表和交接证明。苏晚晴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条款,确认无误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钢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这名字一签,她就不再是红旗小学的教师了。

"这是剩下的西百五十元。"王晓兰从内袋取出一个信封,双手递给苏晚晴,"谢谢苏老师。"

交接手续办得出奇地顺利。临走时,王校长将苏晚晴单独叫到一旁:"苏老师,你班上的孩子们..."

"李小草语文最好,但数学需要加强;王铁柱有阅读障碍,要耐心引导;张建军家里困难,经常饿着肚子来上课..."苏晚晴如数家珍般说道,声音有些哽咽。

王校长点点头,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牛皮纸袋:"这是学生们给你写的信,还有...李强昨天被放出来了,你最好尽快离开北京。"

苏晚晴心头一紧,接过纸袋塞进包里:"谢谢校长。"

离开学校,父女二人人首奔西城区教育局。这是一栋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走廊里挂着马恩列斯的画像,地上铺着己经褪色的红地毯。

人事科的张科长是苏建国的老同学,他看了看工作调动申请,意味深长地说:"老苏啊,怎么突然要把闺女调去新疆?那边条件可艰苦得很。"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苏建国递上一支"大前门",轻描淡写地说。

张科长没再多问,在文件上盖了几个章:"户口迁移证明开了吗?"

"下午就去派出所办。"苏建国说。

手续办得很快,不到一小时,苏晚晴的工作关系就正式转到了新疆建设兵团教育局。捧着那张薄薄的调令,她突然有种不真实感——从今天起,她不再是北京红旗小学的教师苏晚晴。

"苏建国看了看手表,"争取上午把户口迁出来。"

西西派出所是栋灰扑扑的二层小楼,门口停着几辆自行车。户籍科的民警是个中年妇女,听说要迁往新疆,抬头多看了苏晚晴两眼:"军属?"

"对,我爱人在新疆军区。"苏晚晴平静地说,这个称呼让她耳根微微发热。

民警检查了结婚报告批复电报和调令,从柜子里取出一本厚厚的户口簿。翻到苏家那一页,上面清楚地登记着:

户主:苏建国

妻:赵秀兰

子:苏卫国

女:苏晚晴

民警用蘸水笔在"苏晚晴"那一行划了条红线,在旁边注明"1972年12月13日迁往新疆军区XX兵团",然后盖上了鲜红的注销章。

"给,户口迁移证。"她撕下一张纸递给苏晚晴,"到了那边一个月内要落户,别忘了。"

苏晚晴接过那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纸,上面盖着派出所的公章,写着她将永远离开这个户籍。赵秀兰在一旁悄悄抹泪,苏建国则紧紧抿着嘴唇。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