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后宫苟成了太后

第95章 继续巡视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后宫苟成了太后
作者:
谦其华
本章字数:
824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初步搞定了朝堂,现在要解决的就是钱的问题了。薄姝带着刘恒和薄昭、吴越一起又去了一趟盐池镇。他们在那个地窖里,看着堆得满满当当的一袋袋的盐。

薄姝对薄昭说:“你又有得忙了。”

薄昭无奈笑道:“谁让盐湖现在是少府的产业呢,我己经着人去中原各地开始卖盐了。如果这些盐都卖了的话,我大概算了算可能可以挣到六千多万钱。”

薄姝笑着说:“六千多万,可以做好多事情了。”

“阿母”,刘恒问道:“阿母想做什么?”

“可以拿这些钱买种子,买农具,鼓励农人开荒。先让老百姓吃上饭,别的以后再说。”

“那盐池的这些盐民呢,他们以后该怎么办?”

薄姝说:“还继续让他们挖盐制盐,咱们可以在代国设个盐铁司,将所有的盐都由盐铁司统一收购,然后再由他们批发给盐商。收购价格就定在每石五百钱吧。然后给商人的价格就按每石一千三百钱。普通人也可到制盐司购盐,也按每石一千三百钱。如果盐商想在代国境内卖盐的话,就按每石一百钱收盐税。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盐价跟着粮价走,如果以后粮价下来,盐价也要往下调。”

“那盐价下来了,那这些盐民岂不是又吃不饱了吗?”刘恒拧紧了眉头。

薄姝笑道:“那个时候盐民手里就己经有点儿钱了,到时候大王再出些鼓励开荒的政策。他们可以拿着这钱到别的地方去开荒种地呀。盐民少了,吃这碗饭的人就少了,到时候他们的个人产量就可以提高了,一样也不少挣。”

刘恒的眉头松了下来。他笑道:“阿母您可真聪明。”

薄姝摸了摸刘恒的头说:“我们恒儿也聪明,昨天在朝堂上那气势,连阿母都佩服啊。”

说到昨天朝堂上的事儿,刘恒既骄傲又有些害羞。那是他和老师们琢磨了好几天的想法,没想到效果竟然这么好。

薄昭遗憾道:“可惜我昨天不在,没有看到大王的风采。我说阿姊下回能不能不要给我安排这么多活?我是少府主管,又不是管刑名的。这老让我出去查案,算怎么一回事儿啊?”

薄姝笑道:“把‘老’字去掉,不过我觉得你查案挺有天赋的,要不给你个廷尉当当?”

“哎,算了吧,我还是比较喜欢管钱。”于是众人都笑了。

盐池案尘埃落地,盐铁司的设立也交给了新任大司农去设立,然后薄姝就打算继续巡视剩下的两郡。至于朝臣们,来都来了就跟着一起去吧,发现问题也好及时解决,就当现场办公了。

现还剩下雁门郡,和太原郡了。中都就在太原郡,太原郡占了代国中部的一块儿区域。土地肥沃,平原众多,说实在话比其他的三郡要富庶的多。薄姝他们只是略略看了看,主要问题还是贪官污吏。

这次薄姝都不用动手了,赵丞相和一众官员联手惩治了几个贪官污吏后,又将太原郡的从上到下几乎都给换了一遍。

然后他们就继续向北进入到了雁门郡,这里是遭受匈奴侵害最多的一个郡,它和代郡一样有着很长的边境线。上次在代郡,因为吴越要分神去处理盐池案,所以就不让她去边境。她也知道吴越是为了她好,于是就听话的没有去添乱。

这次吴越带着大军还有众臣都在身边,薄姝打算去雁门关上去看一看。

这时的天气己经逐渐寒凉下来,前夜还下了一场小雪。马车上己经点起了火盆。但还是有风,从马车的缝隙中穿了进来,嗖嗖地冷得很。

薄姝裹紧了身上的衣服,靠在火盆边,拿着各地送来的公文,费劲儿的看着。刘恒也坐在火盆的另一边秀着双手,不时的吸溜一下鼻子,头一点一点的打着瞌睡。

薄姝笑了,“你要是瞌睡就回自己的马车上好好睡一觉,总在我这儿算怎么个回事?”

刘恒伸手拿起火钳子,拨拉了一下盆里的炭火,嘟囔道:“我就不愿意回我自己那儿,那两个嬷嬷唠叨得很,一会儿说,大王您不能干这个,一会儿说大王您不能做这个,烦人!还是阿母这里舒服。春兰姑姑长得漂亮还不唠叨。”春兰闻言笑了一下。

哟,这小子开始欣赏美人儿了,这才多大点儿。薄姝屈指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想睡就好好睡。春兰,把被子拿出来给他裹上。”

春兰从座位底下的箱子里拿了一条毛皮出来,裹在了刘恒身上。薄姝看着毛皮出了会儿神,在这古代没有棉花,穷人用木棉做棉被,用个半年就不能用了,死沉死沉的,还不能保暖。富人用毛皮或者是丝被,但是在这种天气里还是不能有效的进行保暖,也不知道边境上的士兵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唉,到哪去搞些棉花种子回来种啊?想到此处薄姝又有些发愁。

马车摇摇晃晃来到了雁门郡,进城后照例是刘恒出面,他由薄昭和吴越陪着,到了雁门郡守府接受百官跪拜,而薄姝则又住到了驿馆里。半夜里下起了大雪,北风呼啸拍打着门窗。薄姝被吵醒了,她将窗户掀开一条缝,大风卷着雪花就钻了进来,薄姝打了个激灵,急忙将窗户关死。北方的窗户冬天的时候都用木板钉死的,一关上房子里就黑乎乎的一片,不点灯就啥也看不见。

唉,想要在房子里赏雪是不可能的了,要不要发明一下玻璃?薄姝记得上学时学过的,山西省有丰富的石英矿和石灰石矿,而且盐湖也可以出提炼出多种化学原料,具备玻璃的生产条件。薄姝叹了口气,她想做的太多了,可惜现在的条件不允许,关键是没有钱。

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呢!再加上人口短缺,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唉,还是先让大家吃饱了饭,再说别的吧!

第二天一开门,雪倒是停了,但是到处白茫茫的一片。骤然下降的温度让薄姝狠狠的打了个冷战。

这时夏蓉拿着一件裘皮过来给她披到身上。“太后得注意身体,在这里要是风寒了,可是麻烦呢!”

博叔裹了裹身上的裘皮,然后跟夏蓉说:“你穿厚一点儿去通知吴越他们,我们今天早点出发,早早的看完了就回中都去吧。”她还有好多事情想做呢。虽然大臣们都跟着出来了,但是在政令传达方面还是有些滞后,得尽快回到中都去才行。

于是吃过早饭后,他们坐上轻便的马车前往雁门关。那时候的雁门关还比较小,后世人们看到的雁门关都是经过汉武帝改造过的,拓宽了不少。

雁门关在两山之间,在薄姝看来就像是城门上的箭楼,两边山势巍峨,雁门关上士兵手持长矛在寒风中站立着。

薄姝与刘恒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雁门关,向北望去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掩盖在大雪之下了。守城的将领向远处隐隐约约出现的一条黑色细线说:“太后请看那里。”

薄姝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不仔细看很容易就忽略掉了,是一条极长的黑色细线。

“那原是秦长城,这一大片地方原都是我们汉人的地盘。都让匈奴人给占了。”说完他面露悲凉。

薄姝理解将士们的心情,可是她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因为再过个一百年,这些匈奴都会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以后都是自己人了。于是她对将领们说:“放心吧,以后会收回来的。”

但是显然将士们会错意了,他们面露激动,认为这是太后在向他们承诺,日后定会出兵夺回本这块本该属于大汉的土地。

薄姝回头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士兵,突然伸手捏了捏士兵身上的衣服,竟然是单衣。

那位士兵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薄姝没有看他的脸,而是看了看他的手,手冻的通红,上面己经生了冻疮。这还只是初冬啊,要到了深冬不知道该怎么熬。

薄姝回头问雁门郡守:“士兵冬天发冬衣吗?”

雁门郡守惭愧的摇了摇头,“没有钱啊!只能让士兵们多穿几件了。”

薄姝深吸了一口气:“在这守关的士兵一共有多少?”

“三万多人。”

“那代郡的呢?”

“大概有西万人左右。”主管军事的中尉回道。

薄姝西面寻摸了一下,看到薄昭站在人群后,于是喊道:“薄昭!”

薄昭心道:不好,阿姊又要来问他要钱了。

他越众而出,躬身道:“太后有何吩咐?”

薄姝说:“你能不能采购一批羊皮?不要多大的,只要能护住前胸后背就行。”

“回太后,三万多件恐怕不行。”薄昭摇头。

薄姝想了想说:“也不一定要羊皮,我记得以前见有人穿过狗皮的,还有一些别的动物皮毛,总之大家都想想办法,到处去收购一些,先将这个冬天熬过去再说。”

听太后如此说,有守军都尉说:“靠近边墙有许多草场,那里的人也养羊,山里也有一些猎户,他们都有大量的皮毛,只是钱……”

薄姝一听,还是钱的问题,不过现经过盐池案,她刚好罚没了几个人的家产,还是有点钱的。于是就让他们算了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然后就让他们去薄昭那里去领钱,快速出去采购。

薄姝想,今年先这样吧,把今年先过去,等开春了她就大量养鸭子和鹅,明年就有了羽绒了。

解决了士兵的保暖问题,大家都很高兴,除了薄昭。

然后众人又去看了看附近破损的城墙,除了雁门关那里用的是青砖巨石,这里的大部份的城墙都是土夯的,城墙很厚实,但是经不起风雨的洗刷,和战争的摧残,有很多地方都塌得只剩个土堆了。这要是修起来,确实是个浩大的工程,薄姝摸着初冬时节墙体上的白霜,内心充满了忧虑。

”现在是冬日,实在是无法开工修墙,我们只能是在破口处加派人手布防。只能等来年开春,雪化了之后再开工了。不过就怕到时候,会有匈奴人来袭扰。“

”他们冬日里会不会来偷袭?“

”也会,不过这里实在寒冷,来的次数不多。“

薄姝想了想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先用雪在破损的外部堆个雪墙出来,稍厚一些的,然后在其上烧水,等冻成坚冰后,再辛苦些,让将士们挖取地下不曾冻的土修筑城墙,如何?“

一旁跟随的将士们闻言,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雪墙坚硬光滑,攀爬不易,再加上遮挡视线,等雪墙化了,他们的城墙也修好了,最重要的是不会再有人因为匈奴人的冷箭而死了。想到待来年春日,匈奴人看到己修筑完成的城墙,惊掉下马的样子,就觉得有趣。

众将士由衷的佩服道:”太后英明!“

回去的路上薄昭嘟嘟囔囔的跟在薄姝身后,“阿姊,我自个儿的钱都贴进去好多了,再这样下去,我一个人可养活不了整个代国呀!”

让薄昭这么不爽的原因是,他阿姊竟然让他出去多采购一些姜和红糖送去边关给将士们驱寒,那糖有多贵,她知道吗?

薄姝瞪他:“那两万袋盐不是给你拿出去卖了吗?”

“那是少府的钱,要拿那个钱买种子的,好吗?”

“以后我们的生意,我不分红了,行了吧?就当用的是我分红的那笔钱。还有,你回去把我的私库都翻一翻,看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可以拿出去卖的那种。你卖盐的时候一块儿带出去卖掉,都换成钱,除了收购姜和糖,还要到各地去收一些鸭仔,鹅仔,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回来。”

“啊?”薄昭愣了,“要活的吗?”

“废话!要是死了,这钱就你自己掏。”

薄昭只好答应一声愁眉苦脸的走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