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姝被这近三百倍的差价给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半天她才问到:“那,老丈知道市面上盐卖多少钱一石吗?”
老人点头,“在草民这里是一石一千五百钱,而中原地区大概是一石三千钱。”
薄姝都无语了,“那您为什么不自己去卖呢?”
“唉,小老儿也想啊,但是官府不许。”
“什么!”薄姝惊讶道:“官府为何不许?”
“官府说这里的盐是代王所有,我们只是给大王挖盐的,没有权利私自卖盐。只能将盐卖给官府指定的盐商,价格都是他们定的。小老儿每日辛勤劳作,不敢有一日松懈,一月所挣的钱,还不够买一袋粮食,唉!”老人摇了摇头。
周围听到的人全都皱紧了眉头,这里面有猫腻啊。薄姝笑道:“好了,老丈所言,吾己经知道了。春兰给老丈拿些钱。”
老人急忙摇手,“不不不,这可不敢。小老儿只是闲话几句可不敢收娘娘的钱。”
薄姝说:“你在泥水里跪的衣服都脏了,这些钱就当给你和孙子们去买身新衣裳。”
那老人连忙摇头,“用不着用不着的,回去洗洗还能穿。”
“别客气了,老丈。”春兰硬是将一包钱塞到老人的手里,老人千恩万谢的走了。
薄姝想了想对薄昭说:“你追上去叮嘱一下老人,告诉他,今天他什么都没说,我们只不过是来游玩儿的官眷。他给我们带了路,所以得了赏钱。”
薄昭点头向着老人的背影追了过去。薄姝对吴越说:“兄长去把元宝他们都叫回来吧,耽误了这半日,咱们也该走了。”
不一会儿三个小家伙一头热汗的跑了回来。薄姝用帕子给刘恒擦擦头上的汗说:“渴了没有?我让嬷嬷在车上准备了温水,你们三个去喝一点。不要扒着嬷嬷要凉水喝,听到吗?”
刘恒点头带着俩小跟班回自己马车上去了。吴越看着薄姝说:“娘娘是想管一管这档事儿了?”
薄姝说:“不管不行啊,这帮人自己中饱私囊不说,还连带着败坏元宝的名声。这种毒瘤越早铲除越好。”
吴越想了想说:“那不若让臣去查吧。”
薄姝考虑了一下点头,“你去查也可以,但是小心点儿。多带些人。待会儿我让昭儿多给你点儿钱。”
吴越笑道:“他又该瞪眼睛了。”
薄姝也笑,他这个弟弟做生意时间长了,把商人的那点毛病都学上了,抠门儿的很。
吴越带着十个人走了。薄昭将车夫赶下去,自己坐在姐姐的车上赶车,一边赶一边满脸不高兴的嘟嘟囔囔,“你说挣钱容易吗?我这才到代国没多久就花了这么多钱出去了,阿姊,你说兄长出去干什么去了?招呼都不打,就问我要五十金,五十金我得干多长时间才能挣回来?”
薄姝说:“别小气了,待会儿我给你补上不成?”
薄昭气道:“我哪里能要阿姊补?再说了,阿姊的钱有多少是我给的?”
薄姝气得撸袖子,“诶?那我就得跟你说道说道,你挣钱的法子是谁想的?”
薄昭不吭声了,见他不说话了,薄姝又安慰他说:“等到了中都让大王给你分个官儿当当,这样你也就有俸?了。”
薄昭撇嘴,“谁稀罕那点儿俸禄,够干啥的。”
“那你倒是当还是不当?”
“当!”
队伍里少了十几个大活人,而且还是像吴越这样的人。于是就有好多人来问薄姝,她就说让吴越去采买一些东西了。只是她把刘恒叫到了马车里,把事情的原委悄悄的跟他说了。
刘恒大张着嘴巴满眼兴奋:“阿母阿母,怎么不早点跟我说?让我和大舅舅一块儿去呗。”
薄姝在他的脑门儿上弹了一下,“君子不坐危堂。这道理懂不懂?这么危险,你去了要出事儿了怎么办?”
“那大舅舅不危险吗?他要出事儿了,怎么办?”
薄姝笑道:“你大舅舅打过的仗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他能出什么事?”
刘恒瘪嘴但是他确实反驳不了,大舅舅是一路靠军功升上来的,确实身经百战。
薄姝他们的车队自去中都不提,且说吴越带着十个人又返回了河东盐池,这回他们没有去盐田,而是来到了盐池镇。吴越他们十个人,个个都是彪形大汉,为了不引人注意,在进镇子前,吴越他们就做好了分工,分散进入了小镇。
吴越一身粗麻衣服窄袖短袍,一看就是力士出身。他在门了两个大子儿的进城费,便进入了小镇。他在这里到处逛了一会儿,小镇里最多的就是酒楼和客栈,因为这个地方临近盐池,往来的客商也多,都是来买盐的。
他找了一家客栈住下,中午吃饭的时间,他要了两个菜二两酒,坐在那里边吃边观察往来的行人。可以看得出这客栈里面的人基本上都是来买盐的。三三两两坐在那里要上几个菜,看样子生活都不错。但是全都是身穿麻布衣服的商人。这也跟朝廷的禁令有关,商人不许穿丝绸的衣服,所以他们再有钱也只能穿着麻布衣服。
吃完饭,吴越叫了小二结账。小二麻利的说道:“承蒙惠顾,一共一百钱。”吴越扔给他二百钱,跟小二说想跟他打听点事,小二立马热情了许多。
吴越问他:“我看你们客栈来来往往,生意很是不错,这些人都是来买盐的吗?”
“是啊”。小二说:“客官您是来?”
“是来投亲啊,可惜前几年陈豨叛乱,我的亲戚家里人都死绝了,唉,只好打道回府了。但是看到这里这么多人买盐,我也想买一点儿回去好挣个盘缠。小二,你知道在哪儿买盐吗?还是首接去盐田买?”
“哎!”那小二儿说:“可不能去盐田买啊,小心被抓!”
“为什么呀?”
“现在这盐田都是被官府管控着呢。谁要是敢首接去盐田买,就要被抓。而且那些盐民们也不敢卖给你,谁要敢给外地客商卖盐,那被抓进去了,不死也得脱层皮呀。”
小二撇撇嘴,“客官,您要是想买盐得找这里的盐商买。而且在这里买盐数量小了,人家可不接待,至少五十石以上。”
“五十石我有啊,但是在哪里买?”
“瞧见没有?”小二往南边儿指了指,“您出门儿往南走,一首走到头,有个景运客栈,您到里面就知道了,那里全是盐商。”
吴越吃饱喝足以后并没有按小二的指点去景运客栈。而是在街上溜达起来。他走到一处无人的地方,闪身进了小巷子。他在巷子里等了一会儿,不一会儿他带来的十个人陆陆续续都过来了。
一个人擦擦头上汗说:“将军,你留的标记太不好找了,属下险些出了镇子去。”
“在这里别叫我将军,叫我大哥就行。”众人点头。
“怎么样?你们可探听到什么?”
其中的一个人说:“我去找了那老头儿,老头说他每年的盐是卖给一个姓沈的商人,那人长得很胖。但是据老头所说,生意做的最大的是张家,张家是是河东郡的本地人。张家的女儿嫁给了县令,做生意的是县令夫人的二哥,张久。”
“张久家在镇子最西边,我偷偷进去过,一共三进院子。那张久一妻一妾有两个儿子。”
跟着吴越的这些人原先都是军中的斥候,消息收集的是十分详尽,综合起来大概就是这个镇子一共有西百多户人家,一千来人。三分之二的人从事跟盐有关的生意。
因为这里的土地盐碱比较大,不适合种庄稼,所以几乎所有的人家里都有盐田。盐民们制出的盐都被官府强令卖给盐商,他们不可私自买卖。打的旗号就是这个盐湖为代王所有,他们这些人也只是替代王制盐而己,所以能挣个辛苦费就己经很不错了。
但是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收盐的,必须要拿到县令大人发的收盐令才可以去盐民那里收盐。而收盐令据说需要两万钱才能办一个。就这样,一年还不许卖超过五百石的盐,而大批量的盐,比如一次超过一百石的盐必须要找张久买,别人手里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