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作用】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人参补气,无补血之功;当归补血,乏补气之功;而党参气血双补,兼具二功,故自有独到之处。
《本草正义》云:“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而不燥,养血而不偏不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躁之弊。”
党参补益作用次于人参,故凡用人参可用党参代之,但相比力薄,故用量一般为人参的2~3倍。故在养生中要利用其既能补气又能补血生津,不燥不腻,善于补虚养胃、健运中气之特性。凡脾胃虚弱、体倦食少、肺气不足、气短咳嗽、血虚津伤者用之甚佳。急症者宜用人参,但一般人可用党参作补益防病之用。
【养生配方推荐】
(1)党参、黄芪各250克。水煎2次,浓缩至250毫升。每日3~4次分服。用于老年体弱者补气润燥。
(2)党参500克,龙眼肉250克。水煎2次,缩为膏剂。每日2~3次,每次15克,热水兑服。用于治疗热病伤津,气虚倦怠。
(3)党参10克,乌梅5克。开水泡饮。用于治疗暑热口渴。
(4)党参、当归各15克。水煎服。用于治疗血虚头晕。
(5)党参15克,白术、山楂各12克。水煎服。用于治疗脾虚少食。
(6)党参500克,北沙参250克,龙眼120克。共研粗末煎浓汁,一日2次,每次50克冲服,用于老年体弱,气血两亏,无力且不思饮食。
(7)党参、白术(炒)、茯苓各200克,炙甘草100克。为丸。益气健脾。
【保健注意】
(1)一般用量10~30克。超过60克可导致心前区不适和心律不齐,停药即愈。
(2)实证、热证不宜单用,尤适宜虚寒证。
(3)反藜芦。
以下是党参的详细食疗方法及举例,涵盖多种常见用法:
一、基础养生方
1. 党参黄芪茶(补气升阳)
材料:党参 15g、黄芪 15g、红枣 3 颗
做法:
① 药材洗净,沸水冲泡;
② 焖 10 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功效:改善气虚乏力、易感冒、脱肛,适合亚健康人群。
注意:晨起空腹饮用效果更佳,湿热体质(舌苔黄腻)者慎用。
2. 党参枸杞粥(健脾养血)
材料:党参 10g、枸杞 10g、粳米 100g
做法:
① 党参煎水取汁,与粳米同煮;
② 粥成后加枸杞再煮 5 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缓解气血不足、面色萎黄,适合产后体虚者。
二、药膳调理方
3. 党参乌鸡汤(补虚养血)
材料:党参 30g、乌鸡半只、当归 10g
做法:
① 乌鸡焯水后与药材同炖 2 小时;
② 加盐调味,食肉喝汤。
功效:改善贫血、头晕心悸,适合病后康复期。
禁忌:感冒发热期间暂停食用。
4. 党参山药排骨汤(健脾祛湿)
材料:党参 20g、山药 200g、排骨 500g
做法:
① 排骨焯水后与党参同炖 1 小时;
② 加山药煮 20 分钟,调味后食用。
功效:缓解脾虚腹泻、食欲不振,适合湿气重者。
三、特色食疗方
5. 党参麦冬瘦肉汤(气阴双补)
材料:党参 15g、麦冬 10g、瘦肉 200g
做法:
① 药材与瘦肉同炖 1.5 小时;
② 加盐调味,喝汤食肉。
功效:改善气阴两虚(口干乏力),适合糖尿病患者辅助调理。
注意:麦冬需去心,胃寒者可加生姜 2 片。
6. 党参茯苓包子(健脾止泻)
材料:党参粉 10g、茯苓粉 10g、面粉 300g
做法:
① 药材与面粉混合发酵,包入馅料蒸制;
② 每日早餐食用 2 个。
功效:缓解慢性腹泻、大便溏稀,适合脾虚儿童。
西、经典搭配方
7. 西君子汤(健脾益气)
材料:党参 9g、白术 9g、茯苓 9g、炙甘草 6g
做法:
① 药材煎水取汁 300ml;
② 分早晚两次温服。
功效: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适合慢性胃炎患者。
注意:需遵医嘱调整剂量,阴虚火旺者不宜。
8. 党参红枣茶(养血安神)
材料:党参 10g、红枣 5 颗、桂圆肉 5g
做法:
① 沸水冲泡,焖 15 分钟后饮用。
功效:改善气血不足、失眠健忘,适合脑力劳动者。
五、外用调理方
9. 党参黄芪足浴方(通络止痛)
材料:党参 20g、黄芪 30g、艾叶 15g
做法:
① 药材煮水后加温水至没过脚踝;
② 每日泡脚 15 分钟,连续 1 周。
功效:缓解气虚型肢体麻木、乏力,改善血液循环。
六、注意事项
选购要点:选择条粗、质柔润、有菊花纹的潞党参,避免硫磺熏制的次品。
保存方法:切片晒干后密封冷藏,或打成粉防潮保存。
食用禁忌:
实热证(如高热、便秘)、湿热证忌用;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服用降压药期间需监测血压;
用量每日不超过 30g,过量可能导致腹胀。
注:食疗周期建议 1-2 周,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体质偏寒者可配伍生姜,偏热者可配伍麦冬平衡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