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爹娘,我再穿大唐

番外5、 东征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爹娘,我再穿大唐
作者:
五谷丰登庆丰年
本章字数:
5560
更新时间:
2025-05-17

“六皇叔!躲这嘎达逍遥呢!”高阳长公主拉着妯娌李筝亲热上前。

“高阳,筝儿,你们这拖家带口的,来玩耍?”李元璟问。

李筝是他女儿,嫁与房玄龄三子房遗则为妻。

高阳与李筝关系很要好。

历史上高阳因不满高宗李治贬谪自己丈夫,夫妻二人联合巴陵公主与柴令武,准备推举李元璟为新帝。

事情泄密,这两对公主、驸马、李元璟被处死。

长孙无忌将李恪也扯进来,扣罪名弄死。

“哪儿啊,六皇叔,我们是来投奔你的!”高阳长公主笑嘻嘻道。

“投奔我,高阳,你可别逗六皇叔!我这是大唐东北大门门神,这里苦寒。

玩两天就赶紧回去,好好待在长安,这里的苦,你们吃不了。”李元璟劝道。

他不过三十来岁,治理东安国几年,人老了一大截。

这么大一个摊子,又穷又落后,按中原标准,这里都是下下县、下下州,人口不多,还穷。

调集大批学子、官员、匠人、农人来建设新安东。

自己整日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治理国家,经常下去巡视,督导官员,累得半死。

以前羡慕皇帝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自己治理藩国才深有体会,当昏君容易,做一个明君很难。

既要勤政爱民,还要有长远目光,不但会辨忠奸,还要善于驾驭各种人才。

用得好,奸臣也能有大用,用得不好,忠臣也会办坏事。

不由得钦佩二皇兄的雄才大略和宽广胸襟。

在注重农业、水利、教育等基础建设的同时,也向朝廷争取到铁路建设,去年才修通。

有了铁路,与中原的交流加快,这一年多,安东国才算开始起飞。

再加上军用港口与民用码头的建成,与隔海相望的安东国往来也频繁起来。

有东安国垫底,自己的安东国不算最差的,百姓安居乐业,己接受中原文化。

就是冬天太冷,要不是有热炕、火墙,李元璟觉得自己绝对扛不过去。

“六皇叔,你看我们这么多人来,像是游玩两天的吗?”高阳认真道。

李元璟看向女儿,“筝儿,你们这是想在这里安家落户?”

“父王,我们是来跟着你们东征的。”李筝温声细语的。

“东征?”李元璟心中一咯噔。

自己的密奏刚发出去,还没到皇帝手上吧?他们怎么知道的?

“好啦,父王,我们是奉旨前来,到时跟在大军后面,负责后续建设、建制。”李筝没再卖关子。

父王生性老实,经不起吓。

“奉旨?这么快啊?”李元璟惊讶。

“六皇叔,我们请旨来的,西征声势浩大,东边不能一点儿没动静吧!”长乐公主道。

“呵呵!”李元璟搓搓手,尬笑。

想吃独食不可能了,这一支捡漏大队,都盯上最后一块地—北美。

“东安王!”长孙无忌走来。

带着水陆特战队将领、及李道宗、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一帮老将。

李靖想来,可年事己高,最终没能成行。

“赵国公!”李元璟客气道。

水师首任大都督,水陆特战队缔造者,在海上威名远扬。

卸任后回长安任右相,怎么也来了?

“奉陛下旨意东征,此次东征由我任大总管。”长孙无忌取出密诏。

“东安王那边呢,可接到旨意?”安定王看完密诏后问。

“己派人宣旨。”长孙无忌道,“水师随时能动,你安东军呢?”

“随时听从调遣!”李元璟笑道。

现在邮报是周刊,西征捷报不断传来,令他坐不住。

与幕僚商议后,加紧对藩内驻军的训练,火候差不多了,才向皇帝奏请东征。

没想到皇帝预判了他的预判,把没赶上西征顺风车的权贵、世家们全送来,一起分享最后一块蛋糕。

公主们在安东采购了大量的人参、鹿茸等贵重药材,通过快递发往自家在南方的商铺。

这些好东西在外地贵的离谱,这里便宜许多,还保证货真价实。

另外还有松子、榛子各种坚果加工产品,发往长安、南方各地,上好的零嘴。

果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这嘎达藏着好东西。

就连那土地,都是黑土地,肥得不得了,种大豆、稻谷、高粱,不但品质好,还产量高。

难怪高句丽能在这里繁衍生息几百年,还发展壮大,威胁中原王朝。

等了几日,安东王李治带着幕僚从瀛洲过来,军政大佬们关起门来商议。

李治与王妃武氏感情极好,尽管武氏大西岁,但体贴、细致,极有主见。

破破烂烂的东瀛,起家时困难重重,男丁不管贵族与平民,一律被运往澳洲做苦力。

女子大部分被送往安西、安南等地,充做军妓,留下的全部送军营做军妓。

意外怀孕的,自然有人灌药落掉。

谁都不知,为何东瀛的安置如此奇特,不过看着那些又矮又丑的倭国人,确实难以让人心生好感。

东瀛百姓主要是从各地迁徙来的移民,突厥人最多,先是东突厥,这两年是西突厥。

这里民族杂居,管理棘手,好在有武氏协助治理,如今也算是理顺了。

银矿丰富,没运走的倭国男丁则下井挖坑。

武氏给他生了西儿一女,目前又怀上了。

夫妻恩爱是恩爱,就是武氏太强势,不许他纳侧妃、妾室。

武氏姐姐与他眉来眼去,始终没找到机会下手。

借着这次出行,带在身边,总算成了好事,俩人正蜜里调油。

除了军政议事,这位贺兰夫人都粘着李治,赫然以正妃身份自居。

令长乐、豫章、城阳长公主不悦,私下里把李治说了一通。

李治左耳进、右耳出,被窝里的事儿,旁人那得知好不好?

议完事,李治回瀛洲集结人马,半月后分别从朝鲜半岛、瀛洲出发,向北美进发。

从北美北边、西边登陆,遇到因纽特人与印第安人。

通过苏樱早年普及,知道这些人是上万年前从白令海峡过去的,跟大唐人有渊源。

没有如西征那般粗暴推进,而是友好的态度进入。

北美洲太广阔,极寒地区的因纽特人对从天而降的唐军恐惧好奇,但见对方并无恶意,就没那么害怕。

送了对方蔬菜、罐头、糖、盐、保暖棉服等,因纽特人回赠唐军生鱼片。

往南天气渐渐暖和,有不少印第安人。没遇到什么阻力。

终于唐军来了,他们也能加入大唐,成为大唐子民。

南美那边早就纳入大唐,开采矿产,兴修水利,道路建设,开办农场等,飞速发展。

北美迟迟不见动静,还过着原始部落的日子。

狩猎、摘野果,饥一顿饱一顿的。

有从南方来的带来糖、盐、酒等东西,让他们开了眼界。

唐军到来,他们是举手欢迎。

大量农作物、农具、种植经验丰富的农人,有教书先生办学。

有吏员上门统计人口,登记造册,三年内免税,由官府发放种粮,还有猪牛羊、鸡鸭鹅养殖等。

大片的地除了种植粮食外,还种植棉花、甘蔗、茶叶等。

还有毛纺厂、棉纺厂、榨糖厂、茶叶厂开起来。

印第安人部落以羁縻所的方式自治,教他们先进文化和技术。

大唐除了种植外,还大量开采矿物,满足大唐的同时,带动印第安人富裕,彼此互惠互利。

极寒地区的因纽特人,也放弃渔猎,南下种植,过上农耕生活。

大家以为会遇到的暴力抵抗,几乎没有。

因为南美那边,大唐对土著友好、优惠政策,土著从原始社会跨入半现代社会。

真实感受到大唐的强盛与发达,国泰民安。

一年后李治返回东瀛,贺兰夫人及其子女,均被武氏送回中原,永不许再踏入东瀛及东安藩国其它境内。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