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草原上,一身戎装的李恪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勇猛杀敌。
西突厥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西域诸国被灭,西突厥失去屏障和驱使的兵马。
尚在休养生息中,毫无征兆就被安西王征伐。
安西王李恪并不出众,西突厥没把他放眼中。
皇宫里娇养的皇子,除了吃喝玩乐,琴棋书画还能做什么?
第一战打了个措手不及,西突厥并不慌张,往西逃了二三百里,准备集结后反击。
可是安西王的军队紧追不舍,根本不给西突厥喘息机会。
一退再退,安西军攻城掠地,势如破竹,西突厥的心理防线打破,士气再也聚不起,只会拼命往西、往北跑。
因为南边也杀出唐军,不是一支,是好几支,旗号上有安南王、安远王、西南王!
天杀的,这几支军队明明隔着千山万水,怎么翻山越岭打过来的?
再往西,是波斯、大食等国,早就听到风声,紧闭城门。
前有狼、后有虎,西突厥人绝望了,崩溃了,纷纷投降。
西边的波斯湾诸国松了一口气,战火总算没烧过来。
几支藩王军队待中原朝廷派军队接手归降的西突厥后,居然再度发兵西征!
波斯湾诸国再度紧张,不相信这么远,唐军真能打过来。
补给粮草都跟不上,更别说辎重。
这可不是大唐境内有火车,往西的路上有草原、沼泽、高山、河流,就算有马,也不是那么容易过来的。
就在所有人把注意力放到东边时,海上突然冒出铁甲舰,海面上黑压压的!
天啊!波斯湾诸国瑟瑟发抖,百姓恐慌,纷纷出城往西逃。
“轰轰轰!”大炮轰城,城墙炸的千疮百孔,城门炸飞。
“杀!”几支藩王军队杀进城,所向披靡。
不到两月,整个波斯湾拿下,东边的骑兵也赶到,进行战后安置。
“还打不打?”李泰问。
“打,这一片是欧亚大陆,得全部拿下,你看,这几个出海口位置重要,怎么能留给别人?”
李恪指着舆图上的红海口、苏伊士运河道。
这些都是苏樱告诉他们的,这几个地方是海上运输的咽喉要道。
大唐向西扩张,必须占据这些港口。
否则,铁甲舰经过,别人不让你通过,也不让你上岸补给,很容易受制于人。
“咱们一路打过来,迅速扩张,朝廷那边怕是跟不上了!人手不够。
要不,咱们从藩国抽调人手?”李泰道。
几位藩王没吭声,追了上万里,不就是想自个儿的藩国也扩张!
可首接调集藩国人手,朝廷会怎么想?
“西弟,要不咱们联合向朝廷请奏,同时给藩国去信,加快派人手。”李恪建议道。
“好!”李泰同意。
于是密奏同时向朝廷、各藩国发去。
李恪在西域,只能走陆路,其余三人则从水陆送信。
长安城的李承乾收到,己是一个月后。
“啪!”李承乾一拍案几站起来,“太好了!”
灭了西突厥,安西王并没回回撤,而是继续西征,后面消息中断。
他正担忧呢,就来了特大战报,大唐疆土己扩展到波斯湾!
确实朝廷现在急缺人手!
六学、工学院、农学院、军事院校的学子,大多都不需要参加科考,首接走专业人才的路。
在研发署、造船厂、石油冶炼厂、铁道司等新兴行业任职。
每一年的毕业生都炙手可热,各地官府争抢人才,包括诸藩国。
急需学子传播中原文化,传授先进技术,在当地发掘矿产、开发当地资源等。
这几位藩王上奏要带兵打仗,向西拓疆。
结果这一打,首接打穿波斯湾。
想不到几位皇弟、七皇叔这么能打!李承乾都忍不住手痒,想要御驾亲征。
大笔一挥,“准!”
并对纳入版图的疆土拿出部分,分封给这几位藩王。
都有一帮子孙,不愁没人去守。
再说中原王朝实在缺人,不从藩国调集人手,从哪里调?
得到准信儿的几位藩王很高兴,都得到心仪的封地。
这边的土地富饶,不比中原差,除了当地的主要作物,还可以把中原的主要作物也种上。
安西王李恪得到波斯湾的沿海封地,他也有了出海口。
李承乾要求他们务必拿下红海、苏伊士运河这些海上咽喉要道。
这次西征,本来是李恪自己想吃外卖,结果李祐、李元昌、李泰闻着味寻来。
商议后,向圣上李承乾奏请。
批准后,李恪任大总管,负责整个作战部署。
两鬓斑白的李绩任元帅、正当年的苏定方副元帅。
杜构任水陆特种兵元帅,冯盎孙子冯子游任副元帅。
水、陆同时出兵,包抄波斯湾。
在绝对实力碾压下,波斯湾诸国毫无抵抗力。
战马上的李恪气宇轩昂,英武果敢,李绩、苏定方时常恍惚,以为是天策上将献身。
难怪圣上说安西王最像他!此话不假。
李恪这一路打来,打出气势,打出精气神。
在宫里谨小慎微、潜心研学,那一年的游学,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开拓眼界。
分封为安西王时,他不敢相信,那么大一块土地,就交给自己?
父皇叮嘱他守好大唐的西大门时,他热泪盈眶。
他也渴望像父亲一样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留名青史。
兢兢业业治理好安西藩国,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百姓称颂的明君。
吐谷浑、吐蕃先后被灭,安西每年秋季就面临西突厥的骚扰、劫掠。
李恪繁不胜数,起了心思灭掉西突厥。
几番筹谋,终于实施。
没想到西突厥如此不堪一击,一打就溃散,几乎没啥正面交锋,完全是一路追赶,最终将西突厥打绝望,不得不归降。
“父皇!儿臣不负您的期望!大唐的西大门往西挪了上万里!”李恪胸中豪情万丈。
“父王英明神武!”随行的十岁嫡长子李仁崇拜地望着父亲。
“父王比起你皇祖父差远了!”李恪拍了拍儿子稚嫩的小肩膀。
一路西征,他都将孩子们都带在身边,将来分封后,需要他们去治理。
“父王,孩儿将来长大了,一定要超过您和皇祖父!”李仁豪迈道。
“好!”李恪大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