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瓦剌军队追了上来,打败明君。朱祁镇和王振率军来到土木堡。
正常人应该是拼命逃跑吧。但是王振舍不得粮草辎重,要夜宿在土木堡。
这下可好,瓦剌把明军包围了。并且还切断了明军的水源。军队之内人心惶惶。
这时也先派人来说求和。在这样的情况下,稍微脑子正常的人也不能信吧!瓦剌形势一片大好,为什么要求和啊?]
赵匡胤:“这一看就是个圈套,朱祁镇不会信了吧。”也先如今占尽了先机。明军没有水源,耗也能把他们耗死。
不过嘛明军人数还是很多,还有就是如果朝廷得知消息前来救援。那对瓦剌来说就很不利了,所以时间不能拖得太久。
[朱祁镇一听瓦剌求和就同意了。之后又看见瓦剌大军又向后退了,就对求和之事信以为真。
因为明军都己经渴了两天,所以不顾军纪奔向河流。整座军营乱糟糟的。
也先也抓住机会,率军攻打。明军毫无准备,士兵东奔西突,争相逃逸,根本无法组织有效地抵抗。就这样二十万大军是死的死,逃的逃。
护卫樊忠压抑己久的怒火爆发,拎起铁锤就向王振砸去,还喊到:“我为天下人杀了你这个贼!”,当场将王振砸死。
当然朱祁镇往王振脸上贴金说他是引刀自刎。这话恐怕没几个人相信。
而朱祁镇本人知道自己完了,于是朱祁镇索性下马盘膝,面南而坐。就这么被扶了。]
“二十万大军呐!”朱棣面露悲戚之色。王振死了,朱祁镇被抓了。可他的大明怎么办呢?如果大明就这样亡了。一想到这样的结果朱棣就愤恨不己。
朱棣拿起鞭子就朝朱瞻基抽去,他打不倒朱祁镇还打不了朱瞻基吗?这就是子债父偿。
【明.正统年间】
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对王振怒目而视。如果眼神能杀人,王振应该死了千万次。
朱祁镇也不再吵着要御驾亲征了。
[要我说朱高熙就是造反太早了。要是知道他大哥和侄子早死。等到朱祁镇登基,土木堡之变的时候抓住机会说不定还能当上皇帝。]
朱高熙一听觉得天幕说得有道理,要不自己多等几年。自己身体好,肯定比老大活得长。
朱棣本来就怒火中烧,还听见老二造反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给我跪下。”
朱高熙听见朱棣的话,麻溜的跪了下来。朱棣接着骂道:“你还真能耐大了,还敢造反。你最喜欢李世民了,是不是要学他呀!到时候也提着你大哥,三弟的人头。来逼你爹是不是?”
朱棣知道这个儿子打仗很行,可论治国一点都比不上老大。也怪他,是他给了老二希望。
但作为父亲他不想看到兄弟相残的局面,所以要绝了朱高熙的念头:“你去就藩吧。朕看到你就烦。”
朱高熙一言不发,他就知道老爷子还是偏心老大的。可是他实在不甘心呀!
——
之后全部是清朝发生的耻辱,会涉及近代史的内容。写了应该不会被封吧。
感谢“爱吃拔丝葡萄的饮料”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