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听劝,大臣也没办法。于是朱祁镇就带着二十万大军出发了。
但是怕朱祁镇可能急着去投胎。前期准备很仓促,粮草问题是根本不考虑。并且还带走了朝中多位文武大臣。]
朱棣:“他这是去郊游踏青不成,难道不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二十万大军,还有这么多文武大臣如果全都死了,会对大明造成多大的影响啊!
朱祁镇就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浪。没有丝毫带兵打仗的经验。还没有自知之明。
[大军在行军途中倒霉之事频发。先是兵部尚书邝埜在途中不幸坠马,受了重伤。又因为连日下大雨,未到大同就己经出现士兵冻死,饿死的现象了。
所以大臣就劝道:皇上啊!咱们赶紧回去吧!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屡次上章请求回撤。
可惜王振像赶牲口一样驱赶大军,死好不听大臣的就建议。还命他们在草地上跪着。]
朱祁镇不觉得有什么,王振是在维护他身为皇帝的尊严。真就这么回去了,他脸上无光。
朱元璋:“不过是一介阉人罢了,居然有那么大的权力。实在该死!”随后把目光投向了在殿中的太监。
那些太监大汗淋漓,他们可不是王振。在朱元璋手下能活着就算不错了。为什么要他们去承受怒火。
康熙:“这就是不听劝阻的后果。还未到战场,大军就己出现死伤。”
康熙很乐得看明朝的笑话,现在是满人的天下但民间反清复明的组织还是很多。让他们看看这就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大明。
[在大军行走的途中,看到尸横遍野的景象军中十分恐慌。
最后到了大同郭敬告诉王振诸军在大同不敌北元军队,招致惨败。突然下起了大雨。王振才知道害怕,赶紧让大军回去吧!
就这样朱祁镇的御驾亲征就像是个笑话。不过如果就这样回去了,虽说丢脸了,但起码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
朱棣觉得这个皇帝简首愚蠢,行军打仗当做儿戏。但现在回二十万大军还在,大明不会伤到根基。朱棣多么希望天幕就这样结束吧。
[可是王振又开始作妖了。他想着来都来,不如去他老家看看吧。这也算是衣锦还乡了。这样大军就向蔚州出发了。
走到一半王振有觉得这么多大军一定会踩踏田园,会对粮食收割有影响。于是不顾大军己经走了数十公里,就这么退回宣府重新出发。
这真的不是郊游吗?后面还有瓦剌的追兵呢?这么耽误时间是生怕瓦剌追不上是吧。]
朱瞻基觉得这个儿子就没带脑子。行军路线说改就改。如此宠幸一个宦官,这可不他爹。
内侍进来禀报说孙贵妃在外求见。
“让她滚!”朱瞻基后悔了,为什么要把江山交给这样的人。他百年之后哪有脸面去见皇爷爷。
朱棣疯狂的砸东西。目光冰冷地看向朱瞻基:“你要知道朕的孙子很多,如果你当不好朕可以换个人来。”朱棣对这个孙子很失望,可以算是迁怒。但如果没有朱瞻基,朱祁镇不可能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