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康熙晚年继胤褆,胤礽被废之后能与胤禛一较高下的也就只有八阿哥胤禩了。
胤禩在争夺皇位上还是有很大优势的。比如他很早就得到了“八贤王”这样的雅称,朝臣都很赞同他当太子。]
康熙听到这里神色不明,在诸位皇子中胤禩的生母位份不高,外家不显居然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可谓是狼子野心。
刘彻:“虽然得到朝臣的支持,但皇帝应该也忌惮他吧!再说那些大臣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若将来胤禩登基那些大臣肯定能得到好处。”
所以说大臣的支持是胤禩的优势也是劣势。很可能登基之后被大臣裹挟成为傀儡皇帝。
[那么“八贤王”的美名是否徒有虚名呢?
我们来看看这几件事。在康熙三十七年时,有很多皇子都封王了。其中胤禩是年龄最小的,却和自己的几个哥哥一起封为贝勒。
那时的胤禩只有十七岁,能得到康熙的封赏说明这个儿子还是在康熙心里还是有点位置的,而且在朝臣中的声望也很好。]
胤禩低着头,让人看不清楚神色。他一首以为自己有望继承大统,可如今他明白康熙从始至终都没有立他为太子的想法。
[康熙很喜欢外出游玩,但朝政需要有人处理。太子还在时,让太子监国。后期太子被废,康熙也让胤禩处理朝政。之后胤禩还执掌过内务府。这些事都能看出胤禩的能力。
还有就是在康熙西十二年,这一年是康熙哥哥裕亲王福全病逝的这一年。
福全在病逝之前就极力的劝说康熙废掉太子立胤禩当太子。
所以胤禩的能力朝臣是极力推崇的。]
李世民:“仅凭这些只能说明胤禩与大臣的关系好。真正的贤王是要看他为百姓做了什么。”
胤禩在处理政务上是有能力的,或许康熙也是认同的。只是胤禩的能力不足以收拾康熙晚年留下的烂摊子。
[胤禩在处理事情上也很有分寸。比如在康熙一废太子之后,就任命胤禩为内务府总管。
在此之前内务府总管是太子胤礽的人。胤禩接管内务府之后就发现出现了很多的亏空。但他没有进行严厉的查抄。因为他很清楚这些钱都是胤礽花的。
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没有一位皇子能比得过太子在康熙心里的地位。所以胤禩很清楚康熙的心理。]
胤褆:“老八,你听听说的好听是做事有分寸,说的不好听你真叫沽名钓誉,收买民心!这事要换了老西他一定严加处理。”
康熙也摇了摇头,都说老八礼贤下士。可是他是皇子,何须看重朝臣的意见。
[而康熙对跳出来争皇子的人都进行了打压。但最终要决定储位的。
康熙西十七年,康熙在畅春园,把朝臣都召集起来,让大臣来推荐太子。
大臣中很多人都选了胤禩。康熙很不满意啊!在康熙的想法中大臣应该推荐胤礽才对,在他心里是想重新立胤礽为太子的。
康熙觉得胤禩有三个理由不能当太子。第一个就是未尝更事,年龄小。第二是近又罹罪。第三个就是母家轻贱。
不得不说康熙嘴可真毒骂胤礽生而克母,骂胤禩辛者库贱妇所出。
所以“公推太子”也就不了了之,可是这件事也触怒了康熙。
之后在康熙寿宴时,胤禩进献了两只奄奄一息的老鹰因此触怒了康熙也就彻底失去了争夺储位的可能。]
胤禩攥紧了拳头,内心气愤不己好一个辛者库贱妇所出,都是他连累了额娘,害得她受如此羞辱。
[康熙晚年可谓造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啊!那胤禛在做什么呢?那时的他可称得上是一个富贵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