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3年,刘娥下旨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 以革伪造之弊。”
“交子”是宋朝的一种钱币,因为宋朝商业发达,携带铜钱,金银不便所以产生了纸币。]
朱元璋:“咱也发行宝钞,跟宋朝有什么不一样吗?怎么到咱这就成了一堆废纸了呢?”
朱元璋是真心不明白。只能说老朱家没有人懂经济,这纸币不像金银本身具有价值,全靠朝廷的公信力。一旦滥发就会贬值。
刘彻:“宋朝商业发达,有钱又怎么样?全赔给别人了。”刘彻这话说得酸溜溜的,要是大汉有那么多钱或者有个有钱的邻居就好了。这样他只要想打匈奴就出兵。
[在刘娥的治理下北宋政通人和,她在政治上取得很高的成就,都评价她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并且刘娥对赵祯这个养子可谓是尽心尽力,生活起居亲自过问。请最好的老师教育,亲手教他治国。
所以仁宗皇帝只觉得愧对生母,不感激养母吗?]
刘娥看着天幕上的评价有些怅然若失。她虽然没有大肆杀戮,但并不代表她不想像武则天一般,只是他可能做不到了吧!这样的时代不会允许再出第二个女皇帝了。
赵祯自然知道刘娥为他做了许多,可是他从未在生母跟前尽孝。到底愧疚,并非不感激刘娥啊!
[当然我不否认刘娥也与普通人一样放不下手中的权利。
公元1024年,刘娥接受宋仁宗和群臣上的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
有些大臣甚至给刘娥上书请求刘娥称帝。这些话刘娥并非不动心 ,所以她才力排众议着龙袍祭拜太庙,可惜她的生命到了尽头。
在她临死之前拼命地拉扯身上的衣服,表示还是愿意身穿皇后服制去见先帝。]
赵光义:“这刘娥不是圣人,虽有称帝的冲动但也即使止损。也算是不错了。”
即使刘娥做的再好,在赵光义心中这也是他赵家的江山。所以不会容忍外人染指分毫。如果刘娥真的为称帝做了什么,赵光义一定毫不犹豫的杀了她。
[公元1033年,刘娥崩逝。临终前刘娥赦免所有政敌。
在刘娥死后,有人告诉宋仁宗他的生母是己逝的李宸妃,并且还说李宸妃是被刘娥害死的。
愤怒之下,宋仁宗派人开棺验尸。发现李宸妃是以皇后之礼下葬的,对刘娥再无怨恨,还给刘娥上了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赵祯:“大娘娘德行令人敬佩,是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赵祯从前不知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所以一听这件事才被怒火冲昏了头脑。
不过刘娥以皇后之礼安葬李宸妃也算是种善因得善果了。让母子之间再无隔阂。
对于刘娥来说她不让赵祯和李宸妃母子相认是害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可这么多年她早己把赵祯当做亲生儿子了。
让李宸妃以皇后之礼下葬也算是对她的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