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柠道:“我爸等下挑水多累啊,给他吃两滴油能咋地?”
刘大花被堵了一下,没敢还嘴,小心翼翼的倒了两滴菜籽油进去,将咸菜碗,放锅里一块蒸了。
果然,蒸过的咸菜条比生着好吃一点,但也就是好吃一点。
今天的咸菜条好吃,老头也没再找事,林清柠顺利的去学校了。
上课倒是很顺利,就是孩子们基础很差,知识教的浅显,还有那个笨的,也是真笨。
6个班原来仨老师,只能上自习加讲课这么穿插着来。
现在林清柠来了,三位老师终于能喘口气了。
林清柠是这个学校的第一个女老师,除了在三位男老师中受欢迎,在孩子们中也很受欢迎。
她风趣幽默,知识面很广,她好像什么都见过似的。
很快林清柠这个新来的女老师就在村里传开了。
原本工作开展的很好是好事,但福之祸兮所依,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就来了。
因为她成份不好,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就有小孩偷偷叫她资本家小姐。
林清柠想小孩懂什么,肯定是有家里的大人谈论她。
黑人因为做过黑奴,现在跟他们说摘棉花可能会破防。
跟这个时代的人,说她们是资本家小姐也可能会破防。
但跟林清柠这个现代人说,她完全不会。
对现代人来说,那至少证明她祖上富过。
林清柠在学校批改完作业,放学路上,又有一群半大的小孩跟在她身后蛐蛐她。
林清柠站住脚步,柳眉一蹙:“你们几个给我过来!”
小孩们吓了一跳,但也没跑。
林清柠指着一个稍大的孩子,估摸着快上小学了,道:“我告诉你,我就是小学老师,要是再让我听到有小孩蛐蛐我,我第一个收拾你。”
小孩吓了一跳,委屈的说:“那他们也说了。”
“我不管,只要让我听见,都赖你头上!”林清柠不讲理,“我天天罚你100遍作业。”
小孩有点想哭,林清柠指着剩下的小孩,凶道:“还有你们几个,一人罚抄两百遍!”
小孩们都不吱声了。
...............................
这些流言蜚语自然也传到了家里。
晚上吃饭的时候,刘大花说:“你明天就不要去学校了。”
林清柠知道是因为什么,就说:“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我是资本家小姐怎么了?”
刘大花语气生硬:“总归是不好,你跟着下地干活吧!”
林清柠没好气的说:“你们什么都怕,就是不怕穷!”
“说我怎么了?至少我家富过,那些人呢?祖祖辈辈都是穷皮,他们是羡慕嫉妒恨!”
“我有知识,能去上班,让他们去教,他们教的来嘛?”
“你家娶了我,我有文化,将来你孙子都要出去上大学,光宗耀祖,他们行吗?他种地,他孙子也得种地!”
林清柠以前给客户画大饼,现在给高家人画,总之有盼头日子就好过。
高红岩骂道:“你少说这些没用的,你给家里挣来一分钱了?还不是白吃高家的!”
这死老头!又蠢又坏!
林清柠把筷子往桌上一拍!
“什么叫白吃高家的?我嫁给了你孙子,我不是高家人吗?”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不该吃饭吗?!”
“你出去给那群碎嘴子说,就说不想给孙媳妇吃饭,那堆碎嘴子保准立刻让你在村里出名!”
高红岩也把筷子往桌上一拍,面色狠厉:“我说一句你顶十句!”
“那你以后就少说话!”林清柠喊道,“你这个不分好歹的蠢老头!”
“我的事以后自然有我公婆管,用不着你这个老头操心!”
“你要是看不惯,赶紧娶一个,自个出去单过!”
“林清!”说他爹,高铁军怒了:“你给我闭嘴!”
林清柠可不会闭嘴,继续输出:“你们要这么在乎别人的想法,那就分开过,以后我挣了钱都归我,每个月我交伙食费!”
高红岩立刻不同意,怕她挣了钱不给家里,怒道:“你连人都是我们老高家的,钱自然也是!”
林清冷哼一声:“那你就要饭别嫌馊!指望着我就别什么都管!”
“那些瞎叭叭的都是什么人?说白了就是嫌你穷怕你富,生怕你过上好日子!”
“你们还管他们怎么说?听喇喇蛄叫还种不种庄稼?”
“我见过蠢的,没见过你们这么蠢的!”
“所以你们才穷的稳定!”
林清柠的嘴像机关枪一样,他们爷俩打得过她,但真说不过她。
以前世道乱,把女人拖进屋里想打就打,但现在不行。
现在是新中国,有党和政府管着,讲究人人平等。
打女人都得偷偷摸摸的。
林清柠回屋了,世界安静了。
刘大花被打怕了,立刻躲了出去,假装去收拾院子子。
老头火气没地方撒,想抄桌子又舍不得碗,抬脚将木头小凳踹倒了。
骂道:“丧门星!”
..............................................
第二天,林清柠照例去学校上课,村里人在背后议论她,说她成分这么不好,不晓得在家里猫着,还出来抛头露脸,真是不知丑。
学校的三位老师是真正的受益人。
毕竟是老师,读过书,知晓其中的原因。
大家都是文盲,忽然来一个一看就不像农村人的女人,还有文化,自然是嫉妒的。
鹤立鸡群,太过出挑,优秀就是原罪。
两位老师找到校长,让校长去乡里问问,给解决一下工资的问题。
他们怕林清在这种舆论压力下,干不长,如果有了工资,就好说了。
王校长也很着急,他己经跑了两趟乡里,乡里就是不吐口,说财政很困难。
王校长扶了扶厚底眼镜,说:“咱们一块去,现在就去借自行车,不给解决就不回来了。”
“行!”李老师同意,“乡里不给解决咱们就不回来!”
张老师也同意:“乡里再困难还能有咱们学校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