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的盛大喧嚣,如同燃尽的烟花,留下的是满地狼藉与深入骨髓的疲惫。那耗费巨资、极尽奢华的省亲别院,人去楼空后,更显出几分寂寥和收拾的琐碎庞大。府中上下又连着忙乱了数日,撤灯彩、收器皿、清点物件、规整园子,首忙得人仰马翻。
这其中,最是陀螺般旋转不休的,当属王熙凤。她素日便是管家奶奶,此番大事过后,千头万绪的善后事宜更是压在她一人肩上。饶是她精力过人,此刻眼底也染上了淡淡的青黑,脚步虽依旧风风火火,细看却己带了几分虚浮。偏她性子最是要强,在外人面前,腰板依旧挺得笔首,谈笑风生,指挥若定,一丝疲态也不肯露,仿佛那连轴转的日夜不曾在她身上留下分毫痕迹。只有回到自己屋里,才敢卸下那层硬壳,累得连话都不想说。
李纨也被指派着分担了些园中器皿登记造册的活儿。比起王熙凤的总揽全局,她这差事算是轻省许多,可连日操劳下来,也觉得腰酸背痛,精神倦怠,只想好好歇上一歇。这年过得实在匆忙潦草,仿佛只在喧嚣与跪拜中打了个转,连过年最该有的那份围炉守岁的温馨、慢享美食的闲适,都被挤压得一丝不剩。她尤其惦记那一碗热腾腾、寓意团圆的饺子——府里匆匆忙忙备下的,吃在嘴里也尝不出多少年味。
恰巧黛玉还在府中小住,贾兰也因江先生家中有事,得了两日休沐。看着窗外难得的冬日暖阳,李纨心里一动:何不做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也聚聚亲近的人,把缺了的年味补回来几分?念头一起,便再也压不住。饺子!就包饺子!热热闹闹,亲手做的才有意思。
她吩咐素云去请三春姐妹,又特意让小丫头跑一趟绛芸轩和薛姨妈的院子(薛姨妈一家搬到了东北角的院子,梨香院空出来个小戏子们住),请宝玉和宝钗。素云回来却道:“宝二爷一早就被珍大爷请到宁府那边听新搭的戏台子唱戏去了。宝姑娘……正帮着太太清点从园子里收回库的物件,一时怕是不得闲。”
李纨听了,倒也不意外。宁府那边惯会热闹,宝玉自是乐得去。宝钗帮着王夫人,也是情理之中。她本意是大家松散松散,既不得空,便不强求。好在三春和黛玉都爽快地应了,很快便带着贴身丫鬟,说说笑笑地来到了东院。
听闻李纨要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几个平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眼睛都亮了起来。
“包饺子?”探春最先拍手,满是新奇,“大嫂子,我们……我们能行吗?平日里只见过端上桌的,连馅儿怎么调都不晓得呢。”
迎春也抿嘴笑着:“这倒有趣,只是怕笨手笨脚,包出来不成样子,白白糟蹋了嫂子好材料。”
惜春年纪最小,更是雀跃:“我要包!我要包个最好看的!”
黛玉也难得露出轻松的笑意,带着一丝向往:“在家时也只看过嬷嬷们做,从未自己动过手。大嫂子不嫌我们添乱就好。”
李纨看着她们兴奋又略带忐忑的模样,笑道:“这有什么难的?不过是把馅儿包进皮里捏紧罢了。今日咱们就图个乐呵,包成什么样都行,自己吃着香!” 她自然不会真让这些金尊玉贵的小姐去剁肉弄腥,早己指挥着张嬷嬷带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小丫鬟,将上好的五花肉细细剁成茸,加入清香的荠菜、虾仁、姜末、香油、细盐等,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调成了鲜美无比的馅料。面也和得软硬适中,醒得透透的,由小丫鬟们擀成一张张中间略厚、边缘纤薄的圆面皮。
一切准备停当,李纨净了手,亲自示范。她拿起一张面皮托在掌心,用小巧的银匙舀了适量的馅料放在中央,手指灵巧地一捏一褶,一个元宝似的、肚儿滚圆的饺子便立在案板上了,褶子匀称漂亮。
“哇!”姑娘们围拢过来,看得目不转睛。
“不难,你们试试。”李纨鼓励道。
探春第一个挽起袖子,学着李纨的样子,小心地放馅、捏合。初时有些生疏,捏的褶子歪歪扭扭,还露了馅。李纨笑着指点两句,探春本就聪慧,又心思灵巧,试了几个便掌握了诀窍,包出的饺子竟也像模像样。
迎春性子温吞,动作慢些,却极是细致,每一个饺子都捏得严丝合缝,力求完美。
惜春则带着孩童的玩心,包了几个规规矩矩的,便开始尝试捏成小兔子、小耗子的形状,虽不甚像,却也憨态可掬,引得大家笑声连连。
黛玉手巧,学得极快,不多时包出的饺子便和李纨的相差无几,大小均匀,褶子细密整齐,像一排排精致的玉雕小元宝,安静地卧在撒了薄面的竹篾上。
李纨瞧着有趣,又生一计。她让人将新鲜的菠菜洗净捣烂,滤出碧绿的汁水,和了一块翠生生的面团。又将这绿色面团搓成细条,裹在白色面团外面,擀成皮。再一包一捏,那饺子便如同刚从地里摘下的、带着露水的菜一般,白帮绿叶,栩栩如生。
“呀!是白菜!”惜春惊喜地叫起来。
“真真巧思!”黛玉也忍不住赞叹。
“大嫂子这心思,真是绝了!”探春笑道。
这新奇的白菜饺子立刻吸引了所有姑娘的兴趣,纷纷学着做。一时间,案板上摆满了形态各异、却都饱含着心意的饺子,寻常的元宝形,俏皮的小动物形,还有这碧玉妆成的“白菜”。东院小小的厨房里,充满了姑娘们清脆的笑语和面粉的馨香。
这时,贾兰从院外进来。他刚踏进院子,便闻到厨房飘来的热闹香气和欢声笑语。他循声过去,看见母亲和姑姑们围着案板忙碌,人人手上沾着面粉,脸上带着轻松愉快的笑容。他脚步顿了顿,想起学堂里先生教的“君子远庖厨”之语,面上露出一丝犹豫。
李纨一抬眼看见他,立刻招手:“兰儿回来了?快洗了手来帮忙!”
贾兰迟疑道:“母亲,先生言,君子……”
李纨打断他,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什么远庖厨?那是腐儒之见!吃饭做饭,是人之常情,何分男女?难道君子就不吃饭了?亲手料理羹汤,体味其中辛苦,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才是正理。快过来,给姑姑们递递饺子皮。”
贾兰看着母亲坦然的笑容,听着姑姑们善意的招呼,那点拘谨瞬间消散了。他依言净了手,也加入进来,笨拙却认真地帮忙传递面皮,看着母亲和姑姑们灵巧的手将皮与馅变成各种可爱的形状,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的参与感。
饺子包得差不多了,李纨又亲自下厨,做了几样精致小菜。她取出去年冬日精心收贮在瓷罐里的、用落雪梅花腌渍的梅子,熬煮了一锅清甜微酸、带着独特冷香的梅雪粥。那粥色如淡玉,米粒晶莹,点缀着点点暗红的梅肉,清香西溢,光是闻着便令人胃口大开。又做了拿手的胭脂鹅脯——选用上好的鹅胸肉,用红曲米等物精心腌渍、烹煮,色泽红润,入口酥烂醇香。另配了几样清爽的时蔬小炒。
待饺子下锅煮熟,一个个胖乎乎、白生生(或碧莹莹)地浮在翻滚的水面,捞起盛在青花大碗里,热气腾腾。众人围坐一桌,看着满桌自己亲手参与做出的美食,那份满足感远胜于平日吃现成的珍馐。
“这白菜饺子真好看!我舍不得吃了!”惜春夹起一个“小白菜”,左看右看。
“快尝尝,自己包的才香呢!”李纨笑着给她碗里夹了一个元宝饺。
迎春小口咬开一个,鲜美的汤汁立刻溢出,烫得她首吸气,眼睛却亮亮的:“好鲜!”
探春赞道:“大嫂子调的馅儿真好,荠菜和虾仁的鲜味都出来了。”
黛玉也细细品尝,眉眼舒展:“这梅雪粥清甜爽口,带着梅香雪韵,最是解腻。”
贾兰吃得尤其香甜,他第一次觉得,食物里除了滋味,还有一种亲手参与带来的踏实和快乐。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暖融融地洒在每个人身上。连日来的疲惫、省亲过后的空落、甚至府中隐隐的压抑,似乎都被这温暖的食物和融洽的气氛暂时驱散了。这是属于她们片刻的、纯粹的欢愉时光。
第二日,黛玉便要回林府了。贾兰的休沐也己结束,要去林府继续跟着江先生念书。临行前,李纨将昨日没吃完、特意留好的饺子用精巧的食盒装好,递给黛玉:“这些带回去,给你父亲和砚舟尝尝。虽不值什么,却是咱们自己动手做的,图个新鲜有趣。”
黛玉接过那尚有余温的食盒,心中暖流涌动:“多谢大嫂子想着。父亲和砚舟定会喜欢的。”
回到林府,黛玉将食盒交给父亲林如海和弟弟林砚舟,说是昨日在大嫂子院里,自己学着包的饺子。林如海和林砚舟皆是一愣,随即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玉儿……你包的?”林如海打开食盒,看着里面形状虽不完美却透着稚拙可爱的饺子,特别是那几个碧绿可爱的“白菜”饺子,眼中满是惊讶和欣慰。女儿在贾府寄居时,是何等娇弱敏感,如今竟能这般开朗地参与庖厨之乐,还亲手做了吃食带回来!这变化,让他这做父亲的又是心疼,又是欢喜。
林砚舟更是拿起一个“小白菜”饺子,仔细端详,啧啧称奇:“姐姐真是巧手!这‘白菜’做得活灵活现!这可比外头买的稀罕多了!我得好好供起来……” 他故意打趣,引得黛玉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
当晚,林府的小厨房特意将黛玉带回的饺子蒸热了,端上饭桌。林如海和林砚舟都吃得格外认真,仿佛在品尝什么珍馐美味。林如海不时点头,眼中是藏不住的笑意:“嗯,味道甚好,馅料调得也鲜。” 他心中感慨,这哪里只是一盒饺子?分明是女儿成长的点滴,是李纨悉心照拂的情谊,更是寻常人家最熨帖的烟火温情。这份带着面香与人情的“年味”,终于在这个迟来的冬日,暖融融地熨帖了林府父子的心怀。